快好知 kuaihz

日本为何从不言“败战日”

1945年8月15日这个日子,对国际社会而言,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对中国而言既标志着抗日战争这一民族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也意味着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将重回祖国的怀抱,更昭示着中国将摆脱1840年以来任人宰割、被动挨打的积贫积弱局面,会以一个战后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的全新面貌示人,对朝鲜半岛而言,则意味着民族的解放……

69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玉音放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但吊诡的是,日本政府从来不将这一天称为“败战日”,而以“终战日”取而代之。

战争过程这个角度而言,“败战”与“终战”都有战争结束的意思,两者只是在措辞表述上有所不同。但从战争性质层面来说,“终战”与“败战”的最大不同就是模糊了战争的侵略责任,即日本刻意回避了自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之一的身份设定。

因此,尽管日本政府每年都会在东京的武道馆举办“全国战殁者追悼式”,以天皇夫妇、首相为首的数千人会参加仪式,并由首相做关于战争反省的主旨发言;尽管日本所拥有的和平博物馆数量位居世界之首,且在8月15日前后,各大媒体都会有大幅度关于战争反省的内容报道和播出,但其基本上只是在强调“日本战争的受害者”,比如,日本大多数公立和平博物馆竟然与战争博物馆一样,鲜有展示日本的侵略历史,即使涉及这一方面,也只是展现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形象,而完全忽略亚洲其他国家人民遭受日本蹂躏的苦难经历。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才认为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总是持错误立场,缺乏对战争的深刻反省。

对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无论我们称他是右倾分子或是保守分子,其对战争的反省逻辑在日本国内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即认为日本最应从战争中吸取的教训是:无论如何不能横挑强邻,跟一个自己无法战胜的对手宣战是日本最大的错误。

换言之,安倍之流的反省是从战争的对象角度入手,而非是对战争的性质加以反思。因为日本选择的战争对象错了,所以战争使之遭受巨大创伤,更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核爆受害者。

在这样的话语建构中,作为加害者日本的身份设定与核爆的因果逻辑被模糊了,更避而不谈日本军国主义才是核爆的起因。而他们又不可能公开指责美国,因此核爆变成了一场只有受害者、没有加害者的人间惨剧。

进而言之,因为他们并不从战争的侵略性质角度反省,所以那场从20世纪30年代延续至40年代的战争,似乎也成了只有受害者而无加害者的战争。因此,安倍才会说“侵略”还需重新定义,也才会在“全国战殁者追悼式”的发言中,一方面大谈“我们应虚心正视历史,在深刻反省历史教训的同时,为活着的这一代及未来的下一代开创国家的未来”,另一方面又避谈“反省对亚洲各国的加害责任”。

在此逻辑表述下,灵位供奉在靖国神社的战犯也就成了为国家英勇牺牲的英灵,他们的错误只是选错了战争对象,其初衷与目的始终都是为了国家,因此后人应心怀崇敬、诚心诚意地予以哀悼。

基于此,在安倍之流看来,参拜靖国神社,尤其是“终战日”参拜理所当然,只是出于对中韩等国的外交顾虑才不得不有所收敛,仅仅供奉了祭祀费——“玉串料”,而他在内心因不能参拜而“悔恨之至”的同时,反过来又将之作为棋子,要求中韩等国在外交上有所让步。

如此逻辑,岂非咄咄怪哉!

诚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所指出的那样,“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靖国神社问题的实质是日本政府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能否尊重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能否恪守迄今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表态和承诺。日本内阁成员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美化侵略战争的靖国神社,日本领导人向靖国神社供奉祭祀费,再次反映出日本政府对待历史问题的错误态度。”

众所周知,无论是“全国战殁者追悼式”上的讲话,还是参拜靖国神社,安倍之流总不忘大谈特谈“和平主义”,强调日本是国际社会和平的热爱者与支持者,并将进一步落实“积极和平主义”理念,成为和平的缔造者与维护者。而其实质是对宪法中和平主义精神的彻底背叛。

对此,中国在揭露其虚伪性和危险性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安倍之流不能代表整个日本,宜联合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上爱好、支持和平的各界人士,共同敦促安倍之流以负责任态度妥善处理历史相关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唯有如此,中日关系才可能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日本为何从不言“败战日”  日本  日本词条  从不  从不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智库

 强大的普京与虚弱的俄罗斯

一、普京是很多领袖崇拜的对象在当今国际社会,普京可是很多国家的领袖所崇拜的对象。无穷的个人魅力、“战斗民族”不屈的性格、高超的政治操作手段、至高无上的权威、对“...(展开)

智库

 “亚洲影响”重构世界信用评级

■ 我们需要在信用评级方面推出一些新的改革措施,帮助公众建立对信用评级的信心。“亚洲影响”代表一种新的信用评级模式,它应该成为一种起点,从而构建起一个全球性的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