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投资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的投资率不仅大大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明显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高投资正是中国经济保持高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随着近几年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新增长阶段开启,投资率触顶回落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仍要看到,公共投资还是一个后劲犹存的增长动力。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需要充分挖掘公共投资的巨大潜力,如期实现具有约束性的绿色发展指标及民生指标。
公共投资是全社会投资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分析表明,公共投资具有明显的外溢效应,带动私人投资和全社会投资,而全社会投资也产生了更大范围的溢出效应。
其一,公共产品投资所带动的全社会投资会促进私人消费,而不是挤出效应。有研究表明,大约40%的中国的投资可以看做“准消费”,包括防震的校舍和更加舒适的轨道交通。这些固定资产并不会提高经济的产出能力,但是会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源源不断的服务,如让家长放心、让人们轻松出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准消费不像铁矿和钢铁厂,而是更加类似于洗衣机或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这与我们通常的经验基本一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五分之二左右直接或间接转化私人消费。
第二,公共投资对于全社会投资有明显的拉动效应。从“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的全社会投资自筹及其他资金比重都非常高。比如,2008年以来,我国政府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政府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投资1.26万亿元,国内预算内资金比重不足6%,但是带动全社会的投资合计达到50.3万亿元。可见,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的投资,都是公共投资、引导资金,虽然在全社会投资总额比例低,却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是否产生挤出效应?我们的研究表明,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引致效应要远大于挤出效应。公共投资可以通过提高私人投资的边际生产率从而有利于促进私人投资。而且,因为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方向不同,公共投资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方向上更多地进行了投资,对私人投资形成有益补充。
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的当下,可考虑基于公共投资的基础性、外溢性和传递性,择机推出以公共投资为中心的一揽子配套方案。
微刺激方案的核心是通过扩大公共投资撬动私人投资,并进而扩大全社会投资和国内需求。公共投资主要方向是目前我国最具正外部性和规模性又长期投资不足的最短缺的四大类资本:重大基础设施及物质资本、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及人力资本、绿色投资及生态资本、研发投资及知识资本等重大的国计民生项目。各项投资不能另搞一套,应基于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大四大类投资,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基本建成世界上最具现代化的全国性基础设施网。我国还处在加速基础设施现代化过程,对于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基础设施仍是重要的发展瓶颈,更是发挥最大正外部性、网络化效应公共投资的优先领域。首先必须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别是加快民航及新一代空管系统建设、城际快速轨道网络、城市公共交通、油气管道及储气库建设、下一代信息技术设施等重大工程建设等。其次正式启动“十三五”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预研,确定并启动一批关系到全局性和重点区域的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使我国主要基础设施特别是在中西部的新建基础设施,跨越式地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最后可考虑前瞻性地制定到2030年的中长期基础设施现代化规划和蓝图,加速国内市场一体化、规模化、网络化,进一步推动地区发展差距缩小。
二是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在涉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大国计民生方面的公共设施投入也存在着明显不足的问题。因此,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加强这些领域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投入仍有助于我国的私人投资和经济增长。比如,基本完成对城乡小学、中学危房旧房改造,各类设施基本达到全国最低标准;基本完成城乡医院、卫生院、卫生室用房床位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到2015年完成建成3600万套的约束性指标,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使大批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得到基本缓解;加大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包括供水、通路、通电、环保等;加快城市人文设施建设,等等。
三是加大绿色投资,增加生态资本。我国最稀缺的资本是生态资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天然林保护区工程、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农业、渔业、林业、制造业、交通、水和废物管理的绿色投资,实现向低碳、资源有效利用的绿色经济转型;推进能源革命,推进可再生能源建设,加快大型水电站、太阳能电站的建设,加快沿海省份核电的发展,加快煤炭开发与转化工程建设;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商品回收、再制造产业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循环经济工程。
四是增加对研发的公共投资,大幅度提高我国知识资本。从修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看,增加研发投资,就意味着增加GDP。最重要的是增加研发投资,特别是公共投资,直接提高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大幅度增加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的投入。其次要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科技计划、科学研究设施、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等科技创新工程的投入。最后国家要加大移动互联网、工业智能化的投资。
推动提高投资效率的结构改革
第一,提高政府治理效率。进一步扩大开放对私人投资尤其是民营投资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各级政府在提高行政质量、加强行政透明度建设,维护市场法制和减少腐败等方面应当进一步努力。此外,各级政府还应当努力营造更加开放的环境,加强对外联系和对外开放。
第二,深化市场改革。这不仅能进一步促进民营投资,还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竞争效率。政府应维护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现代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实行国有和民营企业优胜劣汰;让那些不适合国有化的国有投资从市场上退出,而适合国有化的国有企业则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企业生态,形成政府投资、国有投资和民营投资三者之间的互为有益补充的有利局面。
第三,投融资体系改革。完善投融资体系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投资效率的关键。未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仍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投资,投资占GDP的比重仍旧保持较高的水平。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建立透明规范的投融资机制,规范和拓展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各种公私合作伙伴形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严格控制地方债务规模,建立城市债券风险监控体系,积极防范地方性金融风险。在产业投资方面,通过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引导等手段,实现产业空间布局的合理化,使得产业布局、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合理化。积极引导私营部门投资,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并使得私营部门和国有经济在产业投资领域形成既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的格局。
执笔:胡鞍钢 刘生龙 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