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有多种不同观点。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重点产业科技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研究课题组通过对全国60个行业、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31个省区市,以及美国等6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
研究表明,2013年我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40年前的水平,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相当于美国70年前的水平。第三产业拥有20万亿元左右的潜力,即使在第二产业增长减速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能够保持近中期经济持续增长,且经济总量有望超过美国,而要长期保持世界最大经济体地位,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为世界新的创新中心。
当前中美经济总量的差距 主要是第三产业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未来经济增长靠什么产业、靠哪些省区市、靠什么技术、靠什么政策、未来竞争对手是谁,中国重点产业科技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研究课题组对我国60个行业(一产4个,二产包括41个工业行业和建筑业共42个,三产14个)、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31个省区市,以及美国等6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经济发展潜力进行系统研究,其中有关第三产业的主要结论是:
第一,当前中美经济总量的差距主要是第三产业的差距。201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是91897.4亿美元,是美国167997亿美元的54.7%。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201.5亿美元,是美国2691亿美元的3.42倍,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0336.7亿美元,是美国34274亿美元的1.18倍,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2359.3亿美元,是美国131033亿美元的32.3%。可见,中美现阶段经济差距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
第二,我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40年前的水平,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相当于美国70年前的水平。2013年我国人均GDP为6920美元,略高于美国1973年(6741美元)的水平,比美国晚了40年;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6.10%,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美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1937—1944年平均值为46.2%,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美国晚了70多年。
第三,人均GDP同为7000美元左右时,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美国低14.7个百分点。我国2013年人均GDP与美国1973年都接近7000美元,但美国1973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60.8%,我国2013年为46.1%,比美国低了14.7个百分点。
第四,我国人均GDP为美国的14.3%,但第三产业人均主要指标仅为美国的7.4%。2013年我国人均GDP为同年美国48387美元的14.3%,同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例比美国2011年78.6%低了32.5个百分点。课题组对中美两国第三产业2008—2011年4年的平均数比较发现,第三产业的14个行业中,我国有11个行业人均值在美国的7%及以下,其中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为1.91%,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为2.40%,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2.8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2.95%,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为3.31%,房地产业是4.0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5.8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6.09%,批发和零售业为6.74%,住宿和餐饮业为6.79%,金融业为7.03%;只有3个行业人均值超过了7%,其中水利、环境治理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13.9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15.32%,教育为24.3%。
研究还发现,美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在60%以上时,仍然保持了40多年的持续增长,大约每年增加0.5个百分点。1970—1990年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了8.9个百分点,1991—2010年增加了7.6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
当前,世界经济尚未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新兴国家快速发展面临新困难,世界经济正处于“调整期”。我国正在进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转型期”,排名世界第19位的创新体系(国外机构测算为35位)要支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快速增长,处于“小马拉大车”的被动状态,经济持续增长压力明显增加,但是,当前第三产业却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第一,我国第三产业拥有20万亿元左右的潜力。课题组运用3种方法对2020年第三产业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第三产业拥有20万亿元左右的潜力,即使在工业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但能够支撑近中期经济持续增长,且经济总量有望超过美国。
一是按照人均GDP相应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测算,2013年我国人均GDP为同期美国人均GDP的14.3%,但我国第三产业的14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的人均值不足美国人均水平的7%。若到2020年我国第三产业人均值达到美国2013年的10%,第三产业潜力约为21.5万亿元,若达到美国2013年的14.3%,则第三产业拥有34.8万亿元的潜力。
二是按2010—2013年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速推算。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6.22万亿元,按过去5年平均增长率9.46%计算,2020年第三产业潜力达23万亿元。
三是从未来7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分析,若第三产业占GDP比例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即从2013年的46.1%增加到2020年的53%,考虑价格因素,第三产业的潜力也在20万亿元左右。
第二,健康、信息、房地产、金融、科技服务、养老、体育等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对第三产业中主要行业潜力预测表明,第三产业中潜力较大的行业主要有:
一是健康服务业总体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据国家统计局和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2008—2011年4年平均,我国人均健康服务业消费水平仅为美国的1.91%。2011年美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为17.9%,若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由2012年的5.36%达到2020年的10%,也就是说相当于美国1990年、法国和英国2003年的水平,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另外,如果用近5年健康产业发展的速度推算,健康产业潜力则超过10万亿元。
二是信息服务业拥有3万亿元以上的潜力。2013年我国手机用户为12.2亿,网民数量是美国总人口的1.95倍,运用新一代宽带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现代技术,将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业的规模与水平。《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
三是科技服务业潜力超过1万亿元。2013年我国全时研发人员360万人,全社会研发投入11906亿元,是美国2012年研发经费4152亿美元的45.51%。2011年我国科技服务业增加值6537亿元,为同年美国科技服务业增加值6965.7亿美元的13.9%。如按过去5年我国科技服务业年增长17.31%推算,到2020年科技服务增加值将达2.93万亿元;2012年美国研发投入与科技服务业的比例为1∶1.68,我国为1∶0.55,若到2020年我国R&D占GDP达2.5%,全社会R&D达2万亿元,科技服务业与科技投入之比达1∶1,则科技服务业潜力将达2万亿元。保守估算,我国科技服务业潜力将超过1万亿元。
四是盘活房地产业资源,房地产服务增加值有望翻一番。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达36平方米,为美国人均64平方米的56.2%,按此推算,我国住房总面积约485亿平方米,是美国房产总面积206亿平方米的2.35倍,但我国房地产服务的增加值2012年为29005.5亿元,仅为美国19172亿美元的23.97%。用2008—2011年4年的平均数计算,美国每平方米房产年服务业增加值为93美元,我国是9.5美元,为美国的10.2%。我国房产服务业人均值为美国的4.09%。考虑到我国农村房产商品化率低等因素,到2020年,我国房地产人均消费若达到美国2011年的10%,房产服务业的增加值将翻一番,达到5.92万亿元。
五是金融业潜力尚未完全挖掘出来。2013年12月末,我国M2总量110.65万亿元(17.9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3.82万亿美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04.38亿元,而同期美国M2为10.986万亿美元,我国M2是美国的1.64倍。但2012年我国金融业总量仅为4550.1亿美元,为美国金融保险业10782亿美元的42.2%。美国金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64%(2012年),英国为9.26%(2008年),日本为5.81%(2009年),加拿大为6.74%(2010年),我国2012年为5.53%,表明我国金融业仍有很大发展潜力。
六是养老产业蕴藏着万亿元的市场潜力。我国超过60岁老人已经超过2亿人,随着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龄阶段,养老产业将迅速崛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正在建设的大型健康、养老园区达40多个,总投资超过1200多亿元,有专家预测未来市场潜力在3万亿元以上,我们保守测算养老产业潜力在1万亿元以上。
七是体育服务业拥有万亿元发展潜力。我国拥有13.5亿人口,目前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口仅有3.2亿人。经过产业增长速度法、国际比较法、消费指数法等3种方法测算,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拥有1.5万亿元的发展潜力,其中体育制造业5000亿元,体育服务业约1万亿元。发展重点是群众性体育活动,力争全部中小学生、老龄人口的3/4、就业人口的一半参加各类体育活动。
综上分析,未来10—20年,在农业、制造业增长减速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及中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经济完全能够保持中快速发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必须抢在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之前,基本完成中西部省会城市、全国中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整治、生态恢复等工作,以免此后劳力成本上升,导致建设成本上升。
加速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建议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一是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二是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于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三是生活性服务业滞后于人民生活、生态改善的需求。造成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对第三产业支持力度不够;二是恩格尔系数偏高,贫富差距大,多数人消费能力低;三是工业利润率低,难以形成与工业规模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四是统计工作中存在遗漏,一些第三产业增加值没有纳入统计范围。大力加速第三产业发展,需要对症下药,建议如下:
1、建议像重视第一、第二产业一样重视第三产业发展。我国每年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对农业、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建议在未来经济工作会议与文件中更加重视第三产业,或者像农村工作一样,每年召开第三产业工作会议,为第三产业确定大政方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制定国家第三产业中长期规划,坚定民间资本长期投资第三产业的信心。建议在《国家“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国家第三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更长远发展方针、目标、重点、政策与措施,引导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增强民间资本和外资长期投资第三产业的信心。
3、借鉴国外做法,迅速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与规模。
一是盘活海内外“两个科技资源”,大幅度提高科技服务业水平与规模。建议实施“新产品战略”,在360万研发人员中,保留100万人从事基础研究,调动其余260万人直接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服务,不再考核论文与专利数量,只考核“开发新产品的数量及质量”。建议实施“洋千人计划”,千方百计吸引一批“洋人”来华创新创业,缓解我国尖子人才不足的问题。建议试行“岗位管理”,改革人事制度,允许科技人员“一人多岗”,按岗取酬。建议试行“弹性工资制”,借鉴美国一些大学对从事应用研究的教授只保证9个月工资的做法,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通过技术服务在外单位获得3个月工资,并不受工资总额限制。
二是盘活“城乡两大房产资源”,大幅度提高房地产业的规模与质量。提高城市空置房屋利用率,以解决农民工住房为突破口,通过设农民工住房专项基金、征收空置房产稀缺资源占用税、对低收入无房家庭增加租房补贴等方式,盘活城市房地产资源;鼓励城市人口到农村租房、购房,短期休闲、长期养老,提高农村房产商品化率。
三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建立与第二大经济体相适应的金融产业。建议大力支持民间金融业发展,鼓励民间设立各类“专业基金”;进一步加大上市企业由“审批制”转为“注册制”的比重,大幅度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保障金融安全的同时,挖掘金融业的巨大潜力。
四是运用现代科技大幅度提高信息服务业水平。运用新一代宽带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现代信息技术,建议以企业生产决策、民众生活实用信息服务为突破口,加速信息服务业由阅读娱乐为主向应用决策为主转变,提高人民科技生活、机构科学生产和决策的水平。
4、建议把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作为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战略措施。建议把健康、信息、科技服务、养老等与民生相关的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大对大病救治、养老、低收入人口住房等方面的补贴,既有利于改善民生,又能推动经济发展。切实降低恩格尔系数,缩小贫富差距,释放消费能力。
5、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前要把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修复、生态建设等工作先做完。把700多个地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把全国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工作做好。这能够支撑我国经济再保持中快速增长10到20年,中等城市的基础设施事关几亿人口的生活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工作。建议加大对中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环境修复、治理的投入,大力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中小城镇水、燃气、道路、通讯、交通等设施建设与环境修复工作。
6、改进第三产业统计工作,尽量减少遗漏。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第三产业统计指标、规范统计方法,提高数据质量,减少遗漏,同时做好现代商务、金融、文化、体育、养老等新兴服务业统计工作。
7、在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教育部门应针对第三产业的人才需要,调整学科设置、培养专门人才,同时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建议科技部门增列“第三产业科技专项”,重点支持第三产业急需技术、行业标准、产品与设备的研发。建议尽快成立若干行业协会,完善行业标准,加速第三产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
课题组主要成员:王宏广,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教授。张俊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革,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文兰,天津大学教授。张衔,四川大学教授。杨祖国,天津大学副教授。宋卫国,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