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就要迎来一周年庆了。最近很多对自贸区的评论都是负面的。显然,自贸区辜负了很多人在一开始公布的时候所拥有的高度期望。但是就像中国式改革常常出现的一样,事情在一开始总是进展缓慢,而很多真正的重大改革只有通过将来的反思才能看出来。
国务院于去年8月宣布要设立自贸区,并于9月份正式成立。自那以后,这项宏大的试验引发了疾风暴雨般的监管活动来设定各项参数。一开始发布了一份初步的投资负面清单,之后又在今年7月作了适当修改。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部、外汇管理局以及其他部门都发布了新的规定,来划定自贸区中哪些活动将被允许。
随着规定的渐渐浮现,已经很明显的一点是,自贸区并不会成为绕过中国现有资本控制的方式。相反,自贸区的主要目标是要推动实体经济改革,特别是服务行业。一个重大突破就在于减少成立新公司所需的要求。自贸区与广东的两个地区被允许进行新的改革试验,其中取消了注册资本的要求,增加了对年度披露的要求,并且为新公司设立了“一站式”注册程序。注册资本的改革很快就扩展到了全国其他地方,进而引发了新公司注册的热潮。这一改革毫无疑问将会加速中国私有企业的发展,因为旧的资本要求对小企业来说就是一道壁垒。
对外国竞争设置的障碍在很多领域也有所减少,包括电子商务、法律服务、后勤、医疗、金融租赁和电信。正因如此,亚马逊和微软——美国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之一——已经在自贸区开始运营。正如Nicholas Lardy在他的新书《Markets over Mao: The Rise of Private Business in China》所指出的,正是这些现代化的服务行业才是中国改革开放最为需要的。虽然改革并没有如很多人所希望的那样走得那么远,但是这仍然是对现状的一种改善。官方继续承诺,在负面投资清单上更多重大的削减就要来临。
虽然自贸区主要不是金融自由化试验的热土,但仍然有一些重要的金融改革正在进行。一个自由贸易的账户系统已经建立起来,使得自贸区的公司能够更为便利地兑换货币和从海外借款。三月,企业的外币存款利率实现了自由化。6月,这一改革扩展到全上海。自贸区也建立了原材料交易市场,允许公司买卖铁矿、金属和能源。一些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已经在自贸区运营,希望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改革。
虽然并没有在自贸区内进行,但一个野心勃勃的沪港通项目却正在进行。这一项目将允许香港的投资者和上海的投资者购买对方的证券(在一定的限额之下)。有史以来第一次除了机构投资者之外,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参与。这是对开放中国的资本账户迈出了重大的一步。
与去年相比,自贸区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政策制定者已经部署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改革。一些改革已经扩展到了全国范围。这就证明自贸区能够实现其试验床的目标,从而加速改革。然而虽然有一些成就,但很多的改革仍然还是纸上谈兵。由于宏大的目标总是需要运作缓慢的官僚机构花时间来执行,因此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要是沾沾自喜那就不行了,因为中国经济持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上海自贸区总算是开了个好头,但是要维持中国的经济发展,加速改革步伐才是关键。
注:
1、原文选自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 China Economic Watch,发表时间为2014年9月15日。作者Nicholas Borst是PIIE的助理研究员。译者是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助理马翼。
2、《思想库报告》是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SIFL)出品的一份公益性电子刊物,以国际智库之思想,关照中国改革之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