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看来,快速发展的中国是其亚洲霸权的潜在威胁,“平衡”中国地区影响力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主要目标。7月8日,美国《外交政策》网站刊登了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M.Walt)的文章,分析欧洲不与美国共同遏制中国的原因。
对于现实主义者而言,物质权力的分布一直是世界政治的核心驱动力,明智的地缘政治家都不会忽视亚洲。那么,如果美国确实在亚洲实施“再平衡”战略,欧洲是否会与之同行?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再平衡”意味着北约共同反对一个崛起的中国,那是不会发生的。如果美国转向亚洲是为了阻止中国成为地区霸权国,欧洲也不会发挥太大作用。北约中的欧洲成员所要做的,是承担他们所在地区的安全责任。
首先,各国构建同盟并在安全问题上合作是为了应对共同威胁。强国显然具有潜在危险性,但威胁的程度受三个因素的影响,即临近性、进攻性军事能力和修正主义意图。这些因素解释了为何苏联是西欧的显著威胁,因为它十分强大、与西欧毗邻、具有攻击性军事原则并倡导世界革命。因此,整个北约都视其为安全威胁。但是,中国不完全符合这些特征,美欧对此有不同的认知。美国希望维持唯一的地区霸权,这意味着他希望阻止中国在亚洲获得霸权地位。在欧洲看来,中国实力的确在增强,但与欧洲相距遥远。中国的军事投送能力虽然在增长,但仍不足以威胁欧洲利益。同样,中国或许想改变现状,但主要是针对亚洲而非欧洲。因此,在中国问题上,欧美之间几乎没有安全合作的基础。
其次,欧洲不会加入美国“再平衡”中国的原因在于经济方面。冷战时期,欧美与华约成员国的贸易甚少,因此对苏政策不存在军事义务与经济联系之间的矛盾。但是,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总贸易规模在过去十年增加了四倍。考虑到欧洲目前微妙的经济状况,欧洲领导人不可能做出损害经济利益的举动。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虽小但增长迅速,它还是欧元的坚定支持者,这两方面的因素使欧洲领导人对于美国遏制中国的努力不太热心。
再次,欧洲不会加入美国“再平衡”中国的原因与军火贸易有关。冷战时期,北约制定了复杂的控制程序,以防止华约成员国获得先进的武器技术。如今,中国的情况与此截然不同。1989年之后,欧盟的确对中国实行了武器禁运,但不久后这种禁运几乎形同虚设。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中国15%的进口武器来自法国。此外,英国向中国出售先进的喷气发动机,德国为中国提供可用于潜艇的高端柴油电力混合发动机。因此,可以放心地得出结论,如果中美关系恶化,美国要求北约盟友停止向中国出售武器或相关零配件,欧洲各国的回答将是“抱歉,恕难从命。”
最后,欧洲不会帮助美国平衡中国是因为其能力有限。众所周知,由于几十年来军费预算不断缩减,欧洲的防御能力大大削弱。因此,未来能够帮助美国阻止中国的重要伙伴是其亚洲盟国,而非北约中的欧洲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