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打破国界之外的另一道藩篱

有了城市数据,除了建立纵向模型,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间进行横向比较,帮助人们“预见”未来城市发展的路径。近日,麦卡尼教授受邀出席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共同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全球城市论坛,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标准就像一种通用的语言,为沟通的双方或者多方提供了一个交换意见的基础;标准就像天平的砝码,没有砝码,人们永远无法知晓究竟孰重孰轻。没有标准化,信息只能是孤立的信息,数据只能是零散的数据,彼此之间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互动与关照。

作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创始人,麦卡尼教授认为,虽然每个城市可以提供自身的数据,但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就如同这些数据没有使用相同的单位,自然不具备可比性,也就无法相互参照、相互借鉴。

有了城市数据,除了建立纵向模型,我们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间进行横向比较。比如,参照纽约、洛杉矶,我们可以说如果调整某个指标到一定的范围,在这个系数上,上海的情况就会更加接近当下的纽约或者洛杉矶。城市标准的好处在于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帮助人们“预见”未来城市发展的路径。

2014年10月31日是中国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首个国际日“世界城市日”。近日,麦卡尼教授受邀出席了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共同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全球城市论坛,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城市本身同样有必要汇集城市数据

文汇报: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曾说“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作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创始人,您认为“城市数据”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麦卡尼:所谓“城市数据”,就是用来记录城市发展路径的一系列数据。多年来,城市数据一直由国家层面完成采集、汇集工作。中国也不例外。随着城市层面对数据的需求日益提升,人们愈发认同,城市本身同样有必要汇集城市数据

2008年,我供职于世界银行。那时,我已经在思考有关城市数据标准化的问题。世界范围内,城市城市之间交流互动如此频繁的今天,竟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作为城市间对话的桥梁。虽然每个城市可以提供自身的数据,但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就如同这些数据没有使用相同的单位,自然不具备可比性,也就无法相互参照、借鉴。因此,人们应该做些事情去打破国界之外的另一道藩篱。

于是,我们开始着手对来自巴西、哥伦比亚、美国、加拿大等国的9个样板城市进行调查,研究他们所采集的数据类型。事实上,每个城市所关注的信息几近相同,所采集的数据均覆盖公共交通、卫生、教育、垃圾处理、消防、安全等等问题。最终,问题还是指向了标准化:对于同一个指标大家可能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解释,同一个参数可能涵盖不同的范畴。最尴尬的是,不同的城市可能研究方法各异。我们需要的是一套全球通用的方法,帮助不同国家的同类型城市进行横向比较,以求相互之间分享经验、相互借鉴。

试想,我们要衡量上海的医疗卫生状况。首先,要生成一系列指标数据来反映上海自身的医疗状况;然后,在数据库中寻找纽约、伦敦、波士顿、迪拜、多伦多等城市的相应指标数据;接下来,把上海与纽约或者伦敦的指标数据做横向比较,这样就有相互参考的基础,使得城市之间的经验分享更为顺畅。这一切都以城市数据标准化的定义和研究方法为基础。

文汇报:如果标准化是为了架起城市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桥梁,相较而言,城市数据标准化的建立是否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更有意义?

麦卡尼:我不认为存在这样的差异性,标准化对于任何城市都同等重要。标准化的数据能够在世界范畴内,帮助一个城市找到与自身状况相当的城市,并帮助他们展开对话。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只是在某些特定指标的对照中,把不同的城市划到不同的“分组”而已。

以上海为例,在中国有多少城市的发展状况可以与上海相较?相信不会太多。但是,如果放眼世界范围内,寻找与上海“体量”相近的“伙伴城市”,那么可参考的空间就会开阔很多。更多地与伦敦、纽约或者东京等城市进行对话,上海在为“伙伴城市”分享更多经验的同时,也势必可以收获很多。我是多伦多的居民,那里的情况相近。我曾与多伦多市长聊天,“您觉得哪些城市与多伦多更具可比性,或者说多伦多的发展应该与哪些城市相互借鉴?”答案并非温哥华或者蒙特利尔,而是墨尔本、芝加哥、波士顿,还有洛杉矶。

所以,不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还是发达国家的城市,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需要一个公平的数据标准可以帮助他们跨越国界去寻找对话。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可以说就是通过非官方的途径,帮每一个城市寻找自己的“伙伴城市”。不论“体量”如何,城市人口低于10万,还是高于1000万,都可以在数据库中,找到合适的“分组”。

城市的应急响应与城市的恢复能力尤为重要

文汇报:2014年5月15日,在全球城市峰会会议期间,ISO37120:2014一经发布便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以及中、法、德、英、加、日等国的广泛关注。为什么ISO37120的制订会对国际社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麦卡尼:ISO37120是ISO/TC268(城市标准技术委员会)发布的第一项国际标准,也是有史以来世界上第一个城市数据标准,旨在提供一套全球通用的方法,帮助不同国家的同类型城市进行横向比较,以期发现各城市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来到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申请之前,我们已经花了6年时间去构建城市标准,反复检验研究方法,测试各种参数,探讨每一个指标的定义与范畴。在6年时间里,我们对250个城市数据进行测试。2011年,我们带着标准草案来到了ISO位于日内瓦的中央办事机构,阐述了建立城市标准的想法。但是,遗憾的是,当时对于这个想法,ISO似乎并不感兴趣。ISO制定了手机标准、计算机标准、电灯标准等等,但是却没有城市标准。出人意料的是,6个月后,我们突然接到了ISO打来的电话,城市标准问题峰回路转。在这6个月当中,究竟发生了怎样戏剧性的一幕?原来,首先是日本的国家标准化团体来到日内瓦,表示他们愿意参与城市基础建设的标准制订;不久,法国的国家标准化团体也来到了日内瓦,同样表示愿意参与城市管理系统的标准制订。很快,加拿大、日本、法国三国代表相聚日内瓦,ISO/TC268正式成立。该技术委员会由我本人参与的指标小组、日本专家负责的基础建设标准小组和法国专家主导的城市管理系统标准小组三个工作小组构成。

ISO通过一项标准所需的时间通常长达6年。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一切并非从零开始,之前6年的研发工作已经形成了标准草案。因此,再经历一个6年时间,过程着实过于漫长。幸运的是,ISO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标准制订的快速通道,项目被置于“应用创新实验室”之中。事实上,我们不只是第一个城市标准项目,也是第一个通过“应用创新实验室”ISO快速通道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进度远远快于预期。我们在世界范围做了大量的先导测试,20个城市为我们提供数据,并反馈了很多意见,我们根据这些意见不断地修订指标,然后再次测试、再修订,如此往复。3年后,ISO37120终于准备好被世界各城市所采纳,我们的进度是惊人的。

2014年5月15日,全球城市峰会在多伦多举行,ISO37120:2014正式发布。虽然当年加拿大团队带着城市标准草案来到日内瓦时,全然不被看好,但是当ISO37120宣布诞生之时,ISO还是精心为我们摄制了一个纪录片。最令人高兴的是,现在ISO非常认同这个城市标准。在过去的几年中,在ISO内部对于城市标准的认识亦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其对于智慧城市的标准化理解越发深刻。需要强调的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作为工作小组成员,中国的专家为标准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汇报:有消息称,ISO/TC268的第二个标准已经在孕育之中。ISO37121是对于ISO37120的补充吗?

麦卡尼:测试过程中,我们收到了来自试点城市的很多反馈意见。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环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人们关注的信息愈发多样化。有人提议增加植被、降水量、洪水、应急响应、城市风险、地震、海啸等等指标,亦有人建议将鸟、蝴蝶、蚯蚓等等也列入指标范围之中。最初我们计划的75项指标,被不断丰富。直到最后,我不得不强硬地划定一条界线,止步于100项指标。我的考虑是,一旦指标容量超过100项,数据的采集、公布工作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太过繁复,很难被充分利用。但是,面对各个国家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与期望,我们决定另外制定一个涵盖更多指标的技术报告,关注点更多地锁定在城市的恢复能力上。事实上,过去的3年中,我们的“草案箱”里已经汇集了数百个指标。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指标进行分类,选择可以优先编入新的技术报告的指标目录。这就是ISO37121背后的故事。

谈及城市的恢复能力,可以以多伦多为例。每年冬季,多伦多居民的生活都可能会受到暴风雪的影响。暴风雪可能切断城市的电力供应,抢修工作或许需要5天时间。那么,在这5天当中,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秩序如何维持?在世界范围内,在菲律宾、日本、北美国家或者中国,人们的生活都可能会受到地震、海啸、暴风雪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城市应急响应与城市的恢复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至于很多人关心ISO37121公布的时间,按ISO惯例,研发时间同样为6年,但是,我想我们的进度还是可能会提前的。

城市标准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帮助人们“预见”未来城市发展的路径

文汇报:今天,“智慧城市”的概念炙手可热,您的报告中同样不只一次出现“智慧城市”的提法。您认为何为“智慧城市”?

麦卡尼:严格地讲,我也无法回答“什么是智慧城市”这个问题。今天,对于这个问题存在太多的争论。在上一次ISO会议上,我们花了10多个小时专门讨论“智慧城市”的定义,莫衷一是。很多人认为,智慧的并非城市本身,而应是城市的社区基础设施:更智慧的道路、更智慧的交通、更智慧的汽车、更智慧的电网、更智慧的技术等等,这一切支撑起城市的智慧。但是,这一点并没有在ISO内部达成共识。

今天,数据的作用不容小觑。有了数据,人们可以更加客观地总结经验,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更加正确的决策。因此,有人把智慧城市的概念简单地等同于智慧的信息技术。对此,我并不认同,两者之间存在相当的距离,智慧城市应该还涵盖智慧的建筑、智慧的桥梁等等一系列看得到、摸得着的所在。

智慧城市究竟有何特征?如何构建智慧城市?答案只能等待我们不断去探究。

文汇报:论及“可持续发展”,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环境、资源问题,以及经济发展问题。今天,各国经济已逐渐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但是,很多人似乎依旧惊魂未定。您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它是否还有其他维度的内涵?

麦卡尼: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城市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居住在其中的人,考虑城市居民的精神健康。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追求经济繁荣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以达成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曾几何时,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不容挑战。如今的情况则全然不同,人们更加关注卫生医疗条件、教育、空气质量等等。

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如何实现?答案将再次回到“数据”之上。利用数据,我们可以为未来构建模型。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为未来设计一个阶梯模型:第一级是2014年的指标数据,第二级是2015年的指标数据,第三级是2016年的指标数据。然后我们可以说,如果在未来的3年中,我们分别实现了每一年的指标,那么2020年的数据就是可被预测的。这也恰恰是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决策的原因所在。简单地讲,今天我们投入多少精力、财力去开发电动车、混合动力车,那么我们就可以量化这项努力会给明天的PM2.5、PM10带来怎样的降幅。

有了城市数据,除了建立纵向模型,我们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间进行横向比较。比如,参照纽约、洛杉矶,我们可以说如果调整某个指标到一定的范围,在这个系数上,上海的情况就会更加接近当下的纽约或者洛杉矶。可见,城市标准的好处在于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帮助人们“预见”未来城市发展的路径。

文汇报:半年前,ISO/TC268公布了ISO37120。在不远的将来,ISO37121也即将问世。明天,城市数据标准化之路将如何走下去?

麦卡尼:对于城市标准的制订工作,ISO给了我及我的团队很大的帮助与指导。受到来自ISO和众多试点城市的鼓励,我们决定把工作更加向前推进一步,城市数据标准化应该走得更远。以前,我们把精力全部放在寻找指标、制定指标之上。其实,这还远远不够,应该更加大胆地去改变以往的“游戏规则”。于是,我们创建了WCCD(城市数据理事会),旨在搭建全球标准化的城市数据平台。

ISO37120要求城市公布100项指标(其中包括46项核心指标和54项辅助指标)。因此,与此相对应,WCCD的城市数据平台上将有46个“数据池”。今天,这46个“数据池”中已经承载了上海、多伦多、波士顿、圣保罗、迪拜、伦敦、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等20座试点城市的指标数据

接下来,我们将在伦敦市政厅宣布WCCD的诞生,20个城市的代表将来到现场,不只是技术人员,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多伦多市长都表示会与我们一同庆祝这个历史时刻的到来,我们也非常期待上海市长先生可以出席我们的会议。

这次中国之行,除了要做两场报告之外,我还会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专家们一同探讨先导试验的有关事宜。最新的进展是,已经有100个城市与我们取得了联系,接下来我们将与这些城市进一步沟通。

借此机会,我们也向所有城市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可以加入我们,共同打造一个全球标准化的城市数据平台。

城市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居住在其中的人,考虑城市居民的精神健康。

6年时间去构建城市标准,反复检验研究方法,测试各种参数,探讨每一个指标的定义与范畴。在6年时间里,我们对250个城市数据进行测试。2011年,我们带着标准草案来到了ISO位于日内瓦的中央办事机构,阐述了建立城市标准的想法。但是,遗憾的是,当时对于这个想法,ISO似乎并不感兴趣。ISO制定了手机标准、计算机标准、电灯标准等等,但是却没有城市标准。出人意料的是,6个月后,我们突然接到了ISO打来的电话,城市标准问题峰回路转。在这6个月当中,究竟发生了怎样戏剧性的一幕?原来,首先是日本的国家标准化团体来到日内瓦,表示他们愿意参与城市基础建设的标准制订;不久,法国的国家标准化团体也来到了日内瓦,同样表示愿意参与城市管理系统的标准制订。很快,加拿大、日本、法国三国代表相聚日内瓦,ISO/TC268正式成立。该技术委员会由我本人参与的指标小组、日本专家负责的基础建设标准小组和法国专家主导的城市管理系统标准小组三个工作小组构成。

ISO通过一项标准所需的时间通常长达6年。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一切并非从零开始,之前6年的研发工作已经形成了标准草案。因此,再经历一个6年时间,过程着实过于漫长。幸运的是,ISO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标准制订的快速通道,项目被置于“应用创新实验室”之中。事实上,我们不只是第一个城市标准项目,也是第一个通过“应用创新实验室”ISO快速通道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进度远远快于预期。我们在世界范围做了大量的先导测试,20个城市为我们提供数据,并反馈了很多意见,我们根据这些意见不断地修订指标,然后再次测试、再修订,如此往复。3年后,ISO37120终于准备好被世界各城市所采纳,我们的进度是惊人的。

2014年5月15日,全球城市峰会在多伦多举行,ISO37120:2014正式发布。虽然当年加拿大团队带着城市标准草案来到日内瓦时,全然不被看好,但是当ISO37120宣布诞生之时,ISO还是精心为我们摄制了一个纪录片。最令人高兴的是,现在ISO非常认同这个城市标准。在过去的几年中,在ISO内部对于城市标准的认识亦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其对于智慧城市的标准化理解越发深刻。需要强调的是,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作为工作小组成员,中国的专家为标准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汇报:有消息称,ISO/TC268的第二个标准已经在孕育之中。ISO37121是对于ISO37120的补充吗?

麦卡尼:测试过程中,我们收到了来自试点城市的很多反馈意见。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环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人们关注的信息愈发多样化。有人提议增加植被、降水量、洪水、应急响应、城市风险、地震、海啸等等指标,亦有人建议将鸟、蝴蝶、蚯蚓等等也列入指标范围之中。最初我们计划的75项指标,被不断丰富。直到最后,我不得不强硬地划定一条界线,止步于100项指标。我的考虑是,一旦指标容量超过100项,数据的采集、公布工作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太过繁复,很难被充分利用。但是,面对各个国家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与期望,我们决定另外制定一个涵盖更多指标的技术报告,关注点更多地锁定在城市的恢复能力上。事实上,过去的3年中,我们的“草案箱”里已经汇集了数百个指标。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指标进行分类,选择可以优先编入新的技术报告的指标目录。这就是ISO37121背后的故事。

谈及城市的恢复能力,可以以多伦多为例。每年冬季,多伦多居民的生活都可能会受到暴风雪的影响。暴风雪可能切断城市的电力供应,抢修工作或许需要5天时间。那么,在这5天当中,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秩序如何维持?在世界范围内,在菲律宾、日本、北美国家或者中国,人们的生活都可能会受到地震、海啸、暴风雪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城市应急响应与城市的恢复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至于很多人关心ISO37121公布的时间,按ISO惯例,研发时间同样为6年,但是,我想我们的进度还是可能会提前的。

城市标准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帮助人们“预见”未来城市发展的路径

文汇报:今天,“智慧城市”的概念炙手可热,您的报告中同样不只一次出现“智慧城市”的提法。您认为何为“智慧城市”?

麦卡尼:严格地讲,我也无法回答“什么是智慧城市”这个问题。今天,对于这个问题存在太多的争论。在上一次ISO会议上,我们花了10多个小时专门讨论“智慧城市”的定义,莫衷一是。很多人认为,智慧的并非城市本身,而应是城市的社区基础设施:更智慧的道路、更智慧的交通、更智慧的汽车、更智慧的电网、更智慧的技术等等,这一切支撑起城市的智慧。但是,这一点并没有在ISO内部达成共识。

今天,数据的作用不容小觑。有了数据,人们可以更加客观地总结经验,可以帮助人们作出更加正确的决策。因此,有人把智慧城市的概念简单地等同于智慧的信息技术。对此,我并不认同,两者之间存在相当的距离,智慧城市应该还涵盖智慧的建筑、智慧的桥梁等等一系列看得到、摸得着的所在。

智慧城市究竟有何特征?如何构建智慧城市?答案只能等待我们不断去探究。

文汇报:论及“可持续发展”,人们往往想到的是环境、资源问题,以及经济发展问题。今天,各国经济已逐渐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影,但是,很多人似乎依旧惊魂未定。您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它是否还有其他维度的内涵?

麦卡尼: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城市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居住在其中的人,考虑城市居民的精神健康。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追求经济繁荣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以达成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曾几何时,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不容挑战。如今的情况则全然不同,人们更加关注卫生医疗条件、教育、空气质量等等。

经济、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平衡如何实现?答案将再次回到“数据”之上。利用数据,我们可以为未来构建模型。举个例子,我们可以为未来设计一个阶梯模型:第一级是2014年的指标数据,第二级是2015年的指标数据,第三级是2016年的指标数据。然后我们可以说,如果在未来的3年中,我们分别实现了每一年的指标,那么2020年的数据就是可被预测的。这也恰恰是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决策的原因所在。简单地讲,今天我们投入多少精力、财力去开发电动车、混合动力车,那么我们就可以量化这项努力会给明天的PM2.5、PM10带来怎样的降幅。

有了城市数据,除了建立纵向模型,我们还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间进行横向比较。比如,参照纽约、洛杉矶,我们可以说如果调整某个指标到一定的范围,在这个系数上,上海的情况就会更加接近当下的纽约或者洛杉矶。可见,城市标准的好处在于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帮助人们“预见”未来城市发展的路径。

文汇报:半年前,ISO/TC268公布了ISO37120。在不远的将来,ISO37121也即将问世。明天,城市数据标准化之路将如何走下去?

麦卡尼:对于城市标准的制订工作,ISO给了我及我的团队很大的帮助与指导。受到来自ISO和众多试点城市的鼓励,我们决定把工作更加向前推进一步,城市数据标准化应该走得更远。以前,我们把精力全部放在寻找指标、制定指标之上。其实,这还远远不够,应该更加大胆地去改变以往的“游戏规则”。于是,我们创建了WCCD(城市数据理事会),旨在搭建全球标准化的城市数据平台。

ISO37120要求城市公布100项指标(其中包括46项核心指标和54项辅助指标)。因此,与此相对应,WCCD的城市数据平台上将有46个“数据池”。今天,这46个“数据池”中已经承载了上海、多伦多、波士顿、圣保罗、迪拜、伦敦、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等20座试点城市的指标数据

接下来,我们将在伦敦市政厅宣布WCCD的诞生,20个城市的代表将来到现场,不只是技术人员,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多伦多市长都表示会与我们一同庆祝这个历史时刻的到来,我们也非常期待上海市长先生可以出席我们的会议。

这次中国之行,除了要做两场报告之外,我还会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专家们一同探讨先导试验的有关事宜。最新的进展是,已经有100个城市与我们取得了联系,接下来我们将与这些城市进一步沟通。

借此机会,我们也向所有城市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可以加入我们,共同打造一个全球标准化的城市数据平台。

城市发展不应该仅仅局限在物质层面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居住在其中的人,考虑城市居民的精神健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打破国界之外的另一道藩篱  藩篱  藩篱词条  国界  国界词条  打破  打破词条  一道  一道词条  之外  之外词条  
智库

 我国应急管理研究十年(2004-...

应急管理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职责,2003年的SARS、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青岛石油管道爆炸等突发事件,警示着我们做好应...(展开)

智库

 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改革及前景

俄罗斯军工综合体是俄经济的重要支撑,更是俄军事力量的重要保证。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激进改革时期后,俄军工领域虽没有发生伤筋动骨的冲击,但随着俄罗斯经济转型改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