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长三角如何从自贸区分“红”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从去年9月底揭牌以来,近一年来对经济产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带动效果,对周边区域经济产业转型的影响也在逐渐显现。自贸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并不是为局部地区的发展来实施特殊政策,而在于通过制度创新的先试先行,实现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溢出放大效应,周边区域,特别是长三角如何抓住机遇,如何主动对接,搭自贸区“便车”具有重要意义。

自贸区一年来的制度创新

到今年上半年,新注册企业超过1万家,比其前身上海综合保税区域20年企业注册的总和8000余家还多。自贸试验区新增外资项目超过1000个,占全市的46.7%,合同外资达54亿美元,其中通过备案方式设立的超过九成。

自贸区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重点探索了四个方面的制度创新。

促进投资便利化。最核心的是对投资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3年)》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2011年版)分类编制,列出了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 190条管理措施。同时对外商投资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暂时停止实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3部法律,对除列明限制措施以外的外商投资,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改为备案管理的准入方式。2013年版的负面清单表明对产业门类中80%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将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取消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投资者资质限制等准入条件,实行国民待遇,这就改变了过去外资审批制需对投资主体资格、投资领域行业等合法性进行审查认可的管理模式。2014年的负面清单,特别管理措施由2013年的190条调整为139条。自贸区还将一般性境外投资项目改为备案制,市工商局、市税务局等五部门联动,在自贸区实行“一表填报、一口受理、并联办事、统一发证”运作模式等等,积极推进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相衔接,试点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登记制等“宽进”措施。到今年上半年,新注册企业超过1万家,比其前身上海综合保税区域20年企业注册的总和8000余家还多。仅今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新增外资项目超过1000个,占全市的46.7%,合同外资达54亿美元,其中通过备案方式设立的超过九成。

实施贸易便利化。按照“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要求,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分别制订出台了有关措施,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模式试点等。比如海关在自贸试验区推出了先入区、后报关、分送集报、自行运输、自主报税等改革措施,积极实施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大力推广货物状态分类通关模式改革,探索建立根据保税货物、口岸货物、非保税货物的不同状态在试验区进行分类监管的制度。创新检验检疫模式,推进进境货物从口岸直通入区,仅实施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环保检验和放射性检验,优化报关出区前预检验管理等,如检验检疫出台2014版检验监督管理措施,同时落实进出口“绿色通道”,利用“泛长三角检验检疫机构合作机制信息平台”,为企业节约至少1天通关时间;建立相关产品备案制度,全球维修检测与再制造业务管理制度,生物材料、保税租赁、保税展示货物便捷化检验检疫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后,货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两至三天,节约物流成本10%左右。此外,建立试验区管理部门联系协调制度,推动各部门组建统一的试验区监管机构。这对提高贸易企业效率,推动贸易制造企业企业减少运营成本,扩大企业进口,开拓新的业务等都有积极意义。

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业扩大开放出台了23项开放措施,重点聚焦在金融服务、航运服务、文化服务、商贸服务、社会服务、专业服务等领域,绝大多数已经得到了实施。比如金融服务领域,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商贸服务领域,工信部已明确对自贸试验区开放8类增值电信业务中除“因特网数据中心”外的7类业务。对信息服务、存储转发、呼叫中心、国内多发通信服务、因特网接入服务等5类业务,允许外资持股比例达到100%;对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外资持股比例放宽到55%;国内因特网拟专用网业务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0%。在社会服务行业,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这些改革使自贸区内服务业成为投资热点,从自贸区挂牌至2013年年底,自贸区内新增65家融资租赁企业,短短三个月里,上海海关累计为31架飞机、2台飞机发动机办理了进境备案和出区租赁手续,货值13亿美元。

金融制度创新,主要是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和外汇管理制度四个方面。一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即对区内与境外之间的跨境资金流动“只监测、不限制”,区内开放自由汇兑交易,区内与境内区外之间的资金流动按“跨境”原则管理,具体包括经常项目结算服务、跨境直接投资、跨境信贷及外债管理等28项政策。二是人民币跨境使用,主要包括人民币跨境结算服务和融资支持服务等方面的16项政策。三是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宽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允许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市场化定价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等3项政策。四是外汇管理制度,简化外币资金池管理、改进中资企业短期外债管理等10项政策。目前,多家银行已经与有关企业签署了提供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服务和跨境人民币借款服务的协议,同时银行还与多家支付机构签约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并成功开展了相关业务。

自贸区对长三角产业转型的影响

周边区域企业可借道自贸区更便捷地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战略,为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由于地理位置毗邻和产业链千丝万缕的联系,设立自贸区将有力推动长三角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升,也将对周边区域的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其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贸区为周边区域开放型经济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示范效应。自贸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试验田,自贸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推出的许多措施将促进自贸区外向型企业加快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和投资方式,推动自贸区企业更好地顺应世界经济产业发展趋势转型升级,从而也为周边区域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有助于促进周边区域企业学习借鉴经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对外开放的窗口效应。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进出口大国,我国企业面临的贸易环境趋于严峻,反倾销等案件明显上升。自贸区将成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国内贸易进出口和技术进出口的重要平台,周边区域企业可借道自贸区更便捷地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战略,为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周边区域企业也可以探索到自贸区投资发展,或收购境外公司后,把相关部分业务转移到自贸区,降低跨文化冲突,发挥并购后协同效应。周边区域如果能把握先机,因势利导,主动对接,有利于更好引导促进企业走出去,提升开拓市场的水平。

产业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发展的溢出效应。自贸区在扩大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对外开放方面采取了许多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自贸区扩大服务业开放,重在促进商品、服务、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更便利地流动,由此产生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将对周边区域服务业发展相关的资金、商品、服务、技术和人才等的流动产生极大的溢出效应。同时,自贸区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等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周边区域相应的产业、基础设施等配套,且自贸区建设和迪士尼项目等可能推动自贸区及浦东土地、房租、劳动力等商务成本上升,加上自贸区空间有限,这将促使自贸区的制造业、服务业部分向周边区域转移。

一些初步建议

周边区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建立与自贸区的对接联系,加强项目、人才信息收集,强化有针对性的招商力量,主动承接自贸区建设溢出的先进制造业、服务业项目的产业及人才转移。

近年来,长三角周边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既与自贸区及上海浦东有一定渊源,又受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自贸区建设进一步为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可对接联动互动的机遇。周边区域要以更加开放、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超前谋划,大胆创新,紧紧围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抓机遇、促转型。

长三角周边区域政府的发改、经济、海关等部门要主动与上级及自贸区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得到指导帮助,第一时间掌握动态信息,及时了解自贸区制度创新、产业开放发展的经验做法,提出本条线促进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意见和措施。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贸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现状走势,主动谋划自身产业如何接受辐射,总的是要强化错位竞争,注重根据自身的产业定位和产业基础,加快培育、完善与自贸区及浦东相配套的产业价值链,推进与自贸区及浦东在产业上的区域有机分工和联动互补发展。周边区域要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较好的区位空间优势,进一步为自贸区创造更加广阔的产业发展腹地空间,并实现自身产业的新发展。要充分利用自贸区窗口,推动更多的企业产品利用相关平台展示产品、企业形象。

随着自贸区建设带动自贸区及浦东成为国内外投资的热土,而自贸区和浦东的土地承载能力有限,再加上商务成本上升,这为周边区域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带来机遇。周边区域要通过各种形式建立与自贸区的对接联系,加强项目、人才信息收集,强化有针对性的招商力量,主动承接自贸区建设溢出的先进制造业、服务业项目的产业及人才转移。要大力推介营销自身的良好发展环境和区位优势,利用两地资源要素、产业布局差异互补性,加强对自贸区内企业和对海外的招商工作,争取适合自身产业发展导向和要素条件的优质项目落户,加快促进周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分类指导,引导企业借梯登高,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根据掌握的信息,主动深入本地重点企业调研,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自贸区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通过“借船出海”的形式,零距离与国际接轨,更便捷地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发展,从而培育更多的本土跨国公司。比如,要鼓励本地企业捕捉发展机遇,借助自贸区这一平台,充分利用贸易便利化、贸易结算便利化等有利条件,加大外贸市场开拓力度,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自贸区离岸金融、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利率市场化等优势,加快海外资本引进,加强对外并购投资,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

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要靠市场机制,要靠企业主体。周边区域要学习推广自贸区改革经验,重在制度创新,出台类似“负面清单”的管理制度,实施企业一口受理业务模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对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为产业转型升级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要通过类似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让国内外企业找到更多的产业投资机会,尤其是凡是自贸区已经开放的产业领域,凡是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放,周边区域都可以根据有关法规制定适合的开放措施,特别要大力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长三角如何从自贸区分“红”  自贸区  自贸区词条  长三角  长三角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