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北京地区智库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宾夕法尼亚州大学《全球智库报告》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底,中国被国外普遍认知的智库有425家。而实际上,由于统计口径的不统一,中国事实上的智库远比这要多。

据中国科学技术部办公厅、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09—2010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软科学研究机构2408家,比2006年增加1075家,即增加80.6%.本次统计的软科学机构从机构性质上分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社团法人、非国有非企业法人(民办非企业法人)、非独立法人、机关法人六类。根据本文的界定,机关法人(占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8%)及社团法人(约占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5%),绝大部分不属于智库范畴。

因此,可以算入智库范畴软科学研究机构约为2100家左右。而从统计数据来看,机关法人及社团法人软科学研究人员、经费总数和承担课题等方面来看,其占比都比较小,而且部分企业法人软科学研究机构未加入统计过程中,本文将以软科学研究总体情况来初略估计智库的总体发展情况。

中国智库发展情况

总体情况发展良好,政策影响力初步显露。2009年至2010年,软科学机构经费总数为239.7亿元,其中来自政府的经费占66.5%,约为159.4亿元,是同期政府研发投入的13.4%.从事软科学活动人员共计8.4万,比2006年底增加4.8万人,增长137.5%,约为同年全国研发人员的4%.在软科学活动经费支出方面,2009-2010年全国软科学活动经费支出41.8亿元,比2006年底增加36.2亿,增长6倍多。2009-2010年度,全国共完成软科学课题20708项,正在进行课题14334项,课题平均经费支出11.7万元;课题总投入人力8.3万人年,课题平均人力投入2.3人年。获得领导批示5551次,参加政府咨询会10020多次,学术论文被核心期刊引用近10万次,观点被媒体引用3万多次,产生了一定的政策影响及社会影响。

智库发展不平衡。东部研究力量强于中西部地区。从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地区分布来看,东部省市的软科学研究机构数量为1198家,占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的一半。中部软科学研究机构670家,占全国的28%;西部省市540家,占全国总数的22%.软科学研究的地区分布依然不均,东部软科学研究机构力量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

官方智库占重要地位,民间智库力量微弱。统计显示,中国的2408家软科学研究机构中,事业法人、高校下属软科学研究机构以及机关法人所占比例超过了90%,企业法人及民办非企业法人所占比例约为5%.从事软科学活动的8.4万人中,部委所属机构8555人,约占10%;地方所属机构2.7万人,约占总数33%;高校软科学研究机构4.7万人,约占总数的57%,企业及民办非企业软科学研究人员不足1%.

软科学活动经费支出方面,2009-2010年全国软科学活动经费支出41.8亿元,其中部委所属研究机构支出16亿元,占总数38.3%;地方政府所属研究机构支出15.3亿元,占总数36.6%;高校软科学研究机构支出10.5亿元,占总数的25.1%;民间机构软科学活动经费0.3亿元,占总数的0.7%.从软科学研究课题来看,2009年-2010年间,来自民办非企业法人及企业法人的软科学研究课题为768个,占总数35724个的2.1%,产出的学术论文、出版专著、内部报告、领导批示以及成果的引用数量相对于政府下属机构以及高校下属机构,几乎是微乎其微。

学术型智库初具规模。资料显示,高等学校内的软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软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占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总数的近一半。至2010年底,非独立法人软科学研究机构占总数的43.4%,而高等学校内的软科学研究机构是非独立法人的主要部分,占全部非独立法人的88.7%,相当于占软科学机构总数的38.5%.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在2009-2010年共承担软科学研究课题35724项,其中非独立法人承担课题16024项,占总数44.9%,投入经费9.3亿元,占总投入的22.2%,投入人力4.1万人年,占总人力投入的49.6%.2009-2010年度全国软科学研究获奖课题4831项,占同期完成课题的23.33%,其中非独立法人完成获奖课题中的2390项,占比49.47%.在学术论文产出方面,高校软科学研究机构论文产出占全部学术论文的64.3%,与此同时,高校的学术专著占软科学研究机构专著总数的62%.在软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方面,2009-2010年度非独立法人机构学术论文被核心期刊引用次数为57957次,占总数的60.84%;接受媒体采访3550次,占比35.11%;观点被媒体引用14955次,占比47.81%.虽然以上数据仅为高校内软科学研究机构的相关数据,而且高校内软科学研究机构未必都是智库,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术型智库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势头。

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地的研究型大学,纷纷成立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软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南京大学江苏发展研究院等机构,既作为政策理论研究的基地,也围绕国家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课题进行调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给各级政府和企业决策者充当“智库”的重任。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愈来愈重视发挥大学附属型智库的作用:一方面,不少高等学府的著名学者以顾问形式,成为各级政府的智囊人物;另一方面,各级政府也注意就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向大学附属型智库进行咨询。

北京地区智库发展现状

与北京作为国家政治经济决策中心地位一致,北京地区软科学研究机构最为集中,也是软科学研究规模最大、质量最好、影响力最强的地区,由于本报告中用软科学研究机构的基本情况概述智库的基本情况,由此也反映出北京地区智库的发展情况。

北京是全国智力最密集的地区,也是智库最密集的地区。截至2009年底,北京地区共有政府属科研院所353个(民口),高等院校87个,共有2310个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研究活动,参与研究活动的人员达到25.3万人。截止2010年,北京共有软科学研究机构258个,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的10.7%;从事软科学活动人员总数为10616人,占全国软科学研究人员的12.7%,比位列第二的山东多4572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人数共3564人,占全国的20.3%.在所有的参与软科学研究的人员中,为政府决策与管理进行咨询投入的人员为2070.4人年,占全国的17.5%.

北京地区智库的研究规模、研究质量为全国之最,其他地区望尘莫及。2009年,北京地区软科学研究机构共承担课题8076项,占全国总数的22.6%,比位居第二的浙江多近3000项。软科学研究机构经费总额为81.51亿元,占全国软科学研究机构经费总额的34%,其中为政府决策与管理进行咨询的经费收入为40623.6万元,占全国的39.7%,软科学研究课题经费21.9亿元,占全国的52.3%;软科学研究机构总支出77.28亿元,占全国总数的36.7%;在研究产出方面,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国内外合作项目等均为全国第一。

北京智库的社会影响力在全国最为突出。智库的影响力是指智库通过可以观察到的行为,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政策过程或者政策决策者的观点发生改变,从而作出智库希望得到的政策决策的能力。影响力是一种软的权力,它不同于行政命令可以直接制定政策、作出决定,它是一种暗含的权力。这里主要用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及社会影响力进行考量。其中决策影响力主要用获得领导批示次数、参加政府咨询会次数进行衡量;学术影响力主要用学术论文被核心期刊引用、举办国内会议及国际会议进行衡量;社会影响力主要用接受媒体专访数和观点被媒体引用次数来考量。从这个衡量体系来看,北京软科学研究机构,除了学术论文引用方面位居重庆和江苏之后,领导批示数量位列广东、湖北、河北之后,其他诸方面均为全国第一。

随着改革放开的深入,决策支持及咨询领域逐渐向市场开放,决策咨询机构也由计划向市场方向发展。我们从市场化的程度以及研究领域两个维度,结合调研分析的结果,把北京智库的发展模式归纳为以下五种:

政府主导,以支持政府决策为核心业务的稳定发展模式。该类智库直属于各个政府部门,成立的初衷即是为所属政府部门服务,从成立到发展,主要的推动力为政府,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体制改革浪潮中受到一定的影响,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但是,由于目前政府决策支持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发展情况势头依然比较好。比较典型的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

依靠品牌优势和雄厚的研究实力不断成长的发展模式。这类机构主要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高校科研院所和研究中心为典型代表,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等。这些机构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宏观领域,理论性研究相对较多,主要针对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经济、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等问题展开研究。相对而言,高校在研究方向上更为主动和自由,而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在研究方向上更具针对性。

充分利用体制内资源在市场上快速扩张的发展模式。这类智库核心部门形式上依然保持事业单位编制,机构部门负责人还保留行政级别,但是这类机构的大部分非核心部门已经逐步改制为企业或公司。这类机构通常既承担主管单位委托的研究课题,为相关领域的发展编制行业准则和规范;与此同时,这类机构也广泛的承担社会委托的相关研究课题。在研究领域上,这类机构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是涉及到宏观研究领域的核心部门,多保留事业编制;涉及微观研究领域相关部门,多改制成为挂靠核心部门的企业、公司。

这类智库本身来源于体制内,难免带有一定的行政性指令性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类机构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改制过程中逐渐市场化,非核心的部门逐渐改制为企业、公司等组织形式。传统的部门主要承担主管单位委托的研究项目,享受主管单位的财政拨款;相对而言,改制后的相关企业和公司则主要承担市场委托的研究项目,按照市场化的规则来运营,支撑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核心部门与政府部门依然保持较好的沟通渠道,直接服务于政府,对决策有一定影响力,仍掌握相关领域丰富的研究资源,信息沟通渠道比较畅通;另一方面,由于其官方背景,社会的认可程度比较高,这类机构的社会委托任务比较充足,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发展比较顺利,社会影响力较大。主要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

以公益研究为主,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这类智库属于民间研究机构,可能注册为公司,也可能以社会团体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发起人一般都来自于体制内,由于发起人的个人爱好和其他方面的原因,这类智库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宏观发展领域,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在这些领域也具有深厚的积累。

以产业或市场研究为主,商业化运作的平稳发展模式。此类智库主要以咨询公司的形式存在,普遍专注政府微观管理、产业发展、企业战略等微观研究领域。这类研究机构完全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全靠自身研究能力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共治理的进步,这类研究机构参与公共事务的咨询越来越多,并且这一趋势不断增强。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加深,政府对决策科学化要求的加强,这类研究机构迎来很大的发展机遇。经过多年的积淀,这类研究机构在相关领域形成了比较好的发展优势,有比较充足的经费自主开展相关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同时也逐渐将研究范围扩展到宏观战略研究领域,这为咨询机构真正发展为具有独立开展研究能力的民间智库开辟了一条新路,成为当前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以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研究机构有零点集团、安邦咨询、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京地区智库产业发展现状  北京地区  北京地区词条  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词条  现状  现状词条  
智库

 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影响

未来三到五年,受发达经济体债务危机、全球性宽松货币政策、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及各国经济实力变化等影响,国际金融环境仍将“动荡不定”。主要表现为危机短期内难以彻底...(展开)

智库

 经济学VS政治学:政策建议的误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制定政策的基本方法来自对市场失灵的认识,诸如外部性、公共产品、垄断、不完全竞争等问题的存在,为旨在提高社会福利而精心设计的公共干预提供了可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