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困境与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任务;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围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审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近期,中央印发了该《意见》。

纵观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潮流和中央大政方针,中国智库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春天,但同时也面临更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涉及智库自身改革转型,更多涉及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改革。中央层面已经就新型智库建设做出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为指导地方智库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然而,地方落实中央政策,仍存在实施条件差异等问题,一些具体措施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归纳起来,地方党委、政府和智库,在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政策时,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宏观体制机制、微观组织管理、评价和应用转化机制、经费投入和使用等方面。

宏观体制机制设计不合理

地方智库建设存在研究力量分散,重复劳动多;研究成果不能延续深入,实际可操作性不够强;供需相对脱节,成果报送不够及时,问题的轻重缓急程度把握欠妥当等问题。

参与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支持的主要智库,是党委政策研究室、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部门研究机构、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

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为基础,参与决策咨询工作,发展迅速。这对于地方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来说,是一件大好事,但从服务决策的效果和研究的投入产出来讲,存在低效率现象。主要表现为研究力量分散,存在大量重复劳动;研究成果不能延续深入,实际可操作性不够强;供需相对脱节,成果报送不够及时,问题的轻重缓急程度把握欠妥当。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等单位以内刊形式,报送到决策者案头的咨询报告雪片般累牍,如果面面批示到位,显然工作量超出正常范围。

对此,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省一级党委、政府应积极做出顶层设计。一是建立决策咨询制度。要规范、细化党委、政府的决策程序,建立支持智库参与谋划重大发展战略、制定重大决策、实施重大政策,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二是规划专业智库。要对全域研究力量进行优势组合,按照决策咨询需求,开展长期细致的研究。三是建立枢纽智库。由枢纽智库研究决策咨询需求,发布选题。选题可由领导、部门出题与智库自选相结合。要统一报送渠道,按照轻重缓急和类别层次,以党委、政府约稿和常规定期报送相结合的方式报送。同时,党委和政府也应建立相关督办落实机构,加强同枢纽智库的沟通反馈,提供后续研究需求等信息,不断强化应用转化工作。

微观组织管理主体信息不对称

由枢纽智库组织建立区域综合决策咨询数据库,将研究成果、动态信息、成果转化应用等,在数据库集中展示,并通过权限设置,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纵向和横向共享的互动服务,提高生产和应用效率。

在微观组织管理层面,目前最大障碍是党委、政府与智库之间信息不对称。党委、政府信息公开是在一定范围内依法进行的。目前,智库获取信息的机制不畅,难以掌握关键资料,导致不能把握问题实质,成果不能采用,造成大量浪费。其次是智库与党委、政府之间的工作协调问题。党委、政府机构和部门按严格的层级隶属关系开展工作,智库开展创新性的自主研究比较难。再次是跨单位、跨领域、跨学科研究人员的组织协调问题。现实中,将相关优秀研究人才整合到一个实体智库中去不太可能,这需要构建无形的研究网络。最后是资源共享和使用权限的问题。在当前实际工作中,对于同一问题,普遍存在不同单位和机构重复研究的情况,资源浪费程度惊人,迫切需要设计出一整套资源共享的机制。

对此,首先要通过立法形式,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扩散的程序和范围,将智库研究人员纳入法律监管范畴,使其承担利用政府信息的法律责任,从而打通双方信息渠道。其次,通过一定的法规程序,赋予重要智库,特别是枢纽智库协调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辅助研究的权限,促进智库与决策部门、职能部门的紧密结合。再次,通过枢纽智库建立专家数据库,掌握研究制高点的相关信息,协调组织研究力量。以联盟的方式,将区域各类研究力量整合起来。最后,由枢纽智库组织建立区域综合决策咨询数据库,将研究成果、动态信息、成果转化应用等,在数据库集中展示,并通过权限设置,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纵向和横向共享的互动服务,提高生产和应用效率。

成果评价和应用转化机制存缺陷

党委、政府序列的智库在推动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转化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其他智库在应用转化上存在诸多困难,一是由于前述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同政府职能部门结合不够。

当前,地方智库建设评价和应用转化机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评价难。由于智库没有显性绩效,智库产品的成本、效益难以量化,因而,评价方式和转化机制均不完善。二是应用转化存在困难。从目前的运作情况看,党委、政府序列的智库在推动决策咨询研究成果转化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其他智库在应用转化上存在诸多困难,一是由于前述的信息不对称,二是同政府职能部门结合不够。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除回到前述 完善党委、政府信息公开、扩散立法和决策咨询制度外;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智库参与的政策实施监督与评价制度。对已经进入决策并实施的智库成果,研究人员要参与跟踪研究,这样才能既有利于修正政策实施偏差,又有利于深化问题研究,促进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经费投入和使用机制待创新

一些党委、政府习惯用管理机关的方式,管理科研经费,偏向于直接成本考核,较少考虑间接成本。但是,决策咨询成果往往来源于对现实情况和事物发展本质的把握,很多“金点子”源于研究者丰富的社会阅历,乃至特殊的人生经历,其间接成本要比直接成本大得多,而这些间接成本无法准确估算。

在经费投入和使用上,主要有四个问题:一是经费投入是增加还是减少。绝大多数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智库建设,问题的关键在于经费投入的度较难把握,政府往往犹豫不决。二是经费给谁。由于社会问题变化纷繁复杂,前期研究成果不一定能对研究结果提供完全支撑,党委、政府往往难以抉择。三是该给多少。由于课题研究经费投入风险不可预见,预算难以精确,评价难以量化,政府往往左右为难。四是怎么用。一些党委、政府习惯用管理机关的方式,管理科研经费,偏向于直接成本考核,较少考虑间接成本。但是,决策咨询成果往往来源于对现实情况和事物发展本质的把握,很多“金点子”源于研究者丰富的社会阅历,乃至特殊的人生经历,其间接成本要比直接成本大得多,而这些间接成本无法准确估算。

对此,地方党委、政府要大力解放思想。一是要做出科学规划。在保证决策咨询课题研究经费合理、适度增长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统筹。制订智库建设发展专项规划,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按长期、中期、近期的分级分类规划,并加强智库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解决好经费给谁的问题。常规研究可要求以前期研究成果作支撑,并进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对自由研究,特别是创新研究,应设立研究风险基金,同时配套设立合理的结题评价标准。三是党委、政府在决定经费投入量时,要更多考虑决策咨询成果应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往往一个规划做好了,受益的是几代人。四是在经费使用管理上,要以激发研究者创造力为准绳。当前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营造创新氛围。中国社会科学院已通过创新工程作出了探索,为地方党委、政府出台改革社会科学研究财务管理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地方政府应就加快推进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困境与改革  困境  困境词条  新型  新型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地方  地方词条  建设  建设词条  
智库

 以制度建设提升社会信任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下,要确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加强社会的诚信建设。同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展开)

智库

 公平竞争原则与政府规制变革

引 言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出:改革开放越深入越要强调法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要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