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世纪以前,太平洋是全球经济中心。白银从现代的墨西哥经马尼拉运往中国,支撑起贬值的中国货币;耐寒作物,如从美洲引进的红薯和玉米,为中国的人口大规模激增提供了支持。中国则把本国最精美的丝绸和瓷器放上大帆船,经美洲大陆运往欧洲的上流社会。这种状态并未持久。随着全球重心向大西洋转移,太平洋成了贸易垄断巨头用炮舰去野蛮打开的穷乡僻壤。自那以后,太平洋一直被认为是“未来之海洋”,而大西洋则成了全球事务的熔炉。如今,太平洋的时代到来了。为什么?
主要原因在于贸易,这长期以来都包含在太平洋的基因中。1970年代始,美洲与亚洲之间的贸易令跨太平洋贸易得以持续。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与日本、现在还有中国,(在本地区)争夺工业主导地位的竞争,令数十亿人脱离贫困。这种活力延伸至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东亚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一体化的工厂,商品在(东亚)各国边境间运来运去(制造加工),最终出现在美国及欧洲的市场。亚洲很快也成了拉丁美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以前的十年间,中国与拉美间双向贸易量增长了逾20倍,近几年,中国对拉丁美洲的投资已超越对非洲的投资。
不过,相互贸易未必意味着拥有共同价值——如大西洋(国家)战后发展出、控制世界的那些价值。1941年签署的《大西洋宪章》防止了领土侵略,促进了自由贸易和航行。布雷顿森林体系机构由美欧主导;北约在太平洋没有对应机构。远不止于此!太平洋似乎成了超级大国对抗、民族主义和历史争议的战场,也许这里最实在的共同文化是冲浪。
但是,这里却有共同利益,如果不是共同价值的话。与北大西洋不同,在太平洋,实力倾向于取决于财富而不是排名。太平洋国家是最先接受新思潮和技术的国家。这里从淘金热开始就有一种创业精神:创业企业在硅谷和上海蓬勃发展。帝国主义的悠久历史令这一地区更愿意接受交易而非硬性规定;并见证了本月中、日两国就争议岛屿存在争议达成一致这样的巧妙敷衍。
正在崛起的中国与相对衰退的美国相互竞争与猜疑,令太平洋蒙上阴影。中国在其“近海”区域声索岛礁和浅滩,促使很多没有安全感的邻国与美国走得更近。与此同时,美国实施了被中国视为制造不和的政策,如战略“中心”向亚太转移,以及努力打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贸易集团。不过,贸易的作用应该是联合太平洋地区而不是分裂它。美国应鼓励中国加入TPP谈判或类似的自贸区,这对于创建令中美在规则制定上均有发言权的跨太平洋机制,是关键的一步。然后太平洋的未来,将会变得如其名字所暗示的,一样明亮。
注:
原文11月16日载于英国《经济学人》网站,标题为“Why the Pacific’s Time Has Come”,王璐菲/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