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的金砖思维:创新、效率与共赢

在当代世界格局变动史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大国地位的凸显以及大国之间关系的重新组合就是其中的变化之一,金砖国家集团的出现就是这种变化的体现。2009年,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建立了正式会晤机制,使一个媒体热词转变为一种国际合作实践。2010年12月,南非正式获邀参加,形成了目前的金砖五国集团。2010年至今,金砖国家已经举行了6次首脑会晤。其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6次会晤于2014年7月15日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在这次首脑会晤中,金砖各国达成了多项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五国领导人正式宣告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初始认缴资本由创始成员国平等出资,银行总部设在中国上海。同时,建立初始资本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协议,以帮助成员国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至此,我们完全可以说金砖国家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也应有更具战略性和全局意义的金砖思维。

金砖国家集团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与G8、G20以及成立更早的北约、不结盟国家国家集团相比,金砖国家集团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五个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大国。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五个国家的总人口占发展中国家的50%以上,国土面积总和占40%,GDP总量占60%。中国在2005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巴西在2011年超过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和英国而位列第六,印度则成为第十一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同期发达经济体1.3%的经济增长率,金砖国家仍维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并且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7%,2015年增长3.9%,金砖国家将继续引领全球增长,2014年将达到4.6%,2015年将升至5.2%。其中,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为7.4%。[2]

二是五个成员国之间具有诸多的差异性。在地理上,五个国家来自亚、欧、美、非四个大洲。在文化历史传统上,中国和印度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俄罗斯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巴西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南非曾经实行过种族隔离统治。在经济方面,五个国家基本上处于同样的发展水平,相互间经济的互补性不强。在政治制度上,除中国外,其他四个国家都采取联邦制作为国家结构形式。俄罗斯、巴西、南非又采取了总统制作为其政权组织形式,而印度采取的是议会制。在政党制度上,其他四个国家都采取的是多党制,其中俄罗斯、南非、巴西目前的执政党已经执政长达10年以上,印度的人民党刚刚在竞选中获胜。当然,也有许多人认为俄罗斯没有执政党。因此,金砖国家集团与现有的主要国家联盟相比,缺乏地域、经济、文化传统等一致性优势。

客观而言,金砖国家虽然有很多差异性,但是将五个国家联系在一起的有两个基本的共同点。一是它们都是新兴国家,被许多发展中国家寄予“代表”的期望,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给予“破除”的期待;二是它们都有着反抗或对抗西方国家的历史传统,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希望加强彼此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参见表1),有效改革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因此有着共同的历史经历和对未来的期待。今后金砖国家合作的深入程度、持续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国家能否将这两个共同点转变为共同的价值理念以及制度化机制。

全球治理范式下的金砖国家合作

现阶段,很多专家学者对全球治理这一新概念持认同态度,纷纷看好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所推动的新治理改革,看好二十国集团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尤其看好金砖国家合作对全球治理发展的推进作用。他们认为,金砖国家正逐步加强参与全球治理并成为一支重要的平衡力量。金砖国家集团没有地区特征,它覆盖数个大洲,是真正的全球网络。而且,金砖国家集团没有地域特征限制的优势在于,它的未来不可限量,需要的时候可以扩展到任何区域,为网络成长提供了广阔空间。这对于协调发展中经济体的利益和立场,乃至对于推动更为深远的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均有重大意义。

事实上,金砖国家全球治理相关议题同样高度关注,并且已经开始尝试运用全球治理的框架来研判和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比如,来自中国的全球治理观点认为,金砖国家应该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坚定不移塑造有利于外部发展的环境,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把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的有关共识和决定落到实处,推动加强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金砖国家既要做世界经济稳定之锚,也要做国际和平之盾,把自身发展同世界和平稳定结合起来,做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全球安全的促进者、国际安全秩序的建设者,将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维护网络安全作为重点合作领域,倡导新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安全合作体系。[3]来自俄罗斯的全球治理战略则认为,金砖国家要深化务实合作,提高贸易投资水平,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俄罗斯要以美国、中国、欧盟和伊斯兰国家为主要合作对象,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参与全球治理决策,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全球性问题,此外,俄罗斯还认为国际社会应当在现有秩序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各项机制。[4]印度全球治理思想的基点在于,印度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的同时,印度不得不面对全球化世界中的问题和挑战,开始全面融入全球治理体系。这其中一个显著的事实就是,印度的全球治理理念与国内因素的作用密切相关,对其在全球事务中的角色和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印度希望金砖国家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完善全球治理发出一致声音,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推动制定2015年后发展议程,减少贫困。尤其重要的是,金砖国家之间要促进人文、教育和地方交流,拉紧联系纽带。[5]巴西同样对全球治理持积极的态度,作为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希望通过提升在全球治理上的影响,成为国际主流力量。在此过程中,巴西倾向于优先使用其软实力而非硬实力去达到影响全球治理的目的。巴西关于金砖国家合作的代表性观点认为,金砖国家资源丰富,农业发达,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消费市场庞大,发展前景光明。金砖国家要放眼长远,团结自强,建立紧密、牢固的伙伴关系,改善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6]南非是金砖国家的新成员,也是非洲大陆经济规模与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南非在应对全球问题时的基本策略是:以“非洲复兴”为立足点,以多边协商方式,重点依靠南南合作,逐步提升在全球和区域问题中的话语权,制定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规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7]

全球治理作为一种新的分析范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洞察金砖国家合作价值取向的绝好视角。金砖国家集团的出现,正是新兴国家群体崛起的重要标志,一方面,金砖国家积极谋求互利共赢、不针对任何国家国家联盟的机制,并试图在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和基础的国际法和多边主义的基础上,对上述机制加以制度化、规范化和合法化;另一方面,金砖国家对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持续深化合作持开放态度,愿与各国政府和人民进一步发展团结合作关系,主动谋求在国际体系中能够引起呼应并赢得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比如说“实现更具代表性和更公平的全球治理、促进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增长,建设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8]这显然是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和新潮流,将有助于促进现行国际体系的改革,提升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发言权。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与平台的建构

目前,金砖国家合作平台建设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建立起覆盖政治、外交、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青年、妇女、地方等各层次和各领域交流的制度性框架,合作机制化已初步成型。其中,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及货币互换机制、外汇储备库等金融合作平台以及地区贸易与投资平台的建构意义重大,这些合作平台不仅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而且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提供发声的渠道,对当前格局下推动新时期的全球化与深化全球治理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从贸易与投资领域来看,金砖国家的合作空间巨大,平台与机制建构却还不够充分有力。尽管金砖国家间的贸易与投资发展迅速,但是中国在五个国家中无论经济总量还是贸易与投资总量都远远大于其他国家,由此形成了不平衡的关系。(见表2)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数据,2001年,金砖五国间贸易额为211亿美元;2011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200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15倍。2012年金砖国家相互贸易达到3300亿美元。其中,中国同金砖国家的贸易额达到了3000亿美元,与2002年,即10年前的水平相比增长了11.5倍。与此同时,中国同全球整体贸易额的增幅仅有5.2倍,也就是说中国同全球的增长幅度只相当于中国同金砖国家贸易增幅的一半。在中国对外贸易中,金砖国家的重要性不断上升。2012年中国同金砖国家相互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是7.75%,2002年这一比重只有3.85%。另有数据显示,各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16%,但相互之间的贸易额仅336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1.5%。中国对于其他四个国家而言,是重要的市场、投资来源国、产品输入国;其他四个国家对于中国来说,是资源输出国、产品需求国,具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而其他四个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并不密切。因此,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不可能像正在谈判的美欧之间的跨大西洋经济合作、美日推动的跨太平洋经济合作以及正在出现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建立的欧亚经济委员会等那样进行经济一体化的合作,而是必须根据各国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相互间关系来寻求有特色、有效果的合作,以形成一系列建设性的符合相互间战略利益的原则、规范、标准、政策、协议、程序等机制以及相应的实体化合作平台。

另一方面,从金融合作平台的建构来看,近年来,金砖国家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步伐有所加快,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总体上这项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离实现全球金融“善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金砖国家面临的国际发展环境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加之,金砖国家自身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直面大量的来自旧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中既得利益者所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比如,虽然目前金砖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的份额、投票权有所提升,但仍然与其拥有的经济实力不相称(见表3),而且金砖国家在国际组织高中级管理职位的遴选、重要议程的设定上还无法进入核心圈,在各种国际金融监管谈判中的讨价还价(Bargain)能力和智慧也显不足,还没有真正成为影响全球金融格局的主体力量。

如今,金砖国家推出的应急基金和开发银行,已经成为金融合作的新起点,不仅意味着金砖国家将逐步脱离以发达经济体为主导的国际金融合作机制,进而有利于打破现有的国际金融新格局;同时还将使得新兴市场国家能够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这些金融合作日益深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金砖国家积极探索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建立投资发展新形式提供平台,共谋新的增长点,并进一步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进而在更深刻的治理层面推动改革取得突破。在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金砖国家推出的应急基金和开发银行以及其他创新举措,势必会扭转过去国际组织僵化的以及往往附加很多不合理条件的援助思路,用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思路和方式去扶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推进相互之间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可以预见的是金砖国家将遵循治理的原则,秉持竞合的理念,积极主动地通过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双边或五国多边的货币互换合作协议、相互贷款,共同设立贸易投资合作基金、应急储备基金,一步步地构建金砖国家乃至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多层次金融合作体系,进一步推进双边与多边贸易本币结算,促进本币国际化,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此外,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金砖五国是金砖发展银行的发起国,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组织只是一个简单的封闭回路,其成员是可以继续增加的,而其贷款对象也不会只针对五个发起国,可以包括所有发展中国家,因此,在这层意义上看,金砖国家在金融领域的治理与合作,将会对提升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结论与建议

全球化和区域化迅速推进的当代,金砖国家合作反映出来的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的“世界大势”,其合作动力和趋势是不可阻挡的。金砖国家完全可以超越传统的南南合作范围和深度,在经济、社会和学术交流领域表现出更大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并创造更有效率和共赢的新型合作机制。为此,基于中国的立场来看,有必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对其他四个国家的研究,将这类大国的研究列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内容,并藉此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除了俄罗斯外,我们对于印度、南非、巴西的研究还不全面、不深入,而对这些国家之间关系的研究更为薄弱。当然,研究是需要时间和人员投入的,是一项长期工作。就目前而言,可否发挥中国的经济实力,在国家层面设立金砖国家研究院,一方面集中国内优秀人才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也吸收国际方面的人才参与研究,并以此推动金砖成员国相关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这种互动式研究,一方面加深相互了解,更重要的是将知识阶层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群体之间的共识,以利于将我们国家的价值理念用更柔和的方式传播出去,形成持久影响。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到俄罗斯、印度、巴西有各自的优势,比如俄罗斯有系统的研究体系,印度有英语的优势,巴西发展出依附理论。而中国的优势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较为成功的发展道路和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就。

第二,充分认识到其他四个国家国内政治变动的特点,尤其要密切关注近期以来的政治变化。虽然俄罗斯、巴西、南非的执政党或者执政者长期执政,但是定期的大选总会对国内政治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选举往往能够影响甚至改变国家的对外政策和战略。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在国际社会中始终是一个令人“畏惧”的现象。这些国家虽然有长期执政的政党,乃至借助于富有个人魅力的领导人的影响,来推动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但是也有明显的反对声音。这些声音很容易通过选举扩大和扩散。另外,这些国家长期形成的大国意识,对霸权乃至其他大国的警惕,加之,印度和中国的边界问题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金砖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尤其是对中国这个庞大合作伙伴的信任。在这个意义上,要积极加强和拓展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发展,既要发展执政党之间的交流,也要与其他政党有通畅的交流。

第三,要寻求经济领域合作的深化发展。经济领域合作是当代全球治理实践的重要内容。金砖国家要积极主动利用经济全球化,建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规制,合理优化配置全球价值链,促使国家间的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同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紧密结合。今后,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应该着眼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即金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方面,中国应该利用自己的资金和市场优势,积极推动其他四个国家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巴西、南非在地区一体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金砖五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融资法律制度的对接,并尽早建立和完善金砖国家内部争端仲裁与危机管理机制;对外,即深化金砖国家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关系协调,利用好首脑会议、部长级会议,能够在重要问题上共同发声、协调行动。

第四,要积极探索金砖国家在社会领域的交流合作。长期稳定的国家间合作,必须获得各自国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这样才能在相互交流中,在普通民众之间产生好感,在政府部门之间形成共识。金砖五国都曾经历深刻的社会变革。俄罗斯刚刚走出制度转型的动荡,巴西摆脱军事独裁也不过30年,南非结束种族统治20年,印度的市场化改革也才20多年。这些重大变革使得社会内部非常活跃。印度、巴西、南非可能是非政府组织最活跃的发展中大国,巴西、印度分别举行过“世界社会论坛”。这些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也非常有影响力,有的与西方的非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有的则相互对立。这些非政府组织对于母国的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都有很深的影响。中国在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方面,要在建立官方多层次战略对话和协调机制的同时,加强非官方渠道的交流和沟通,充分调动民间积极性,特别要学会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综上所述,金砖国家深化合作要着眼于经济和社会领域,以增量方式参与全球治理,这不仅有利于国际新秩序向公平合理的方向调整,也有利于自身的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因此,金砖国家应求同存异,鲜明地提出反映时代前进方向的新的世界观和全球治理理念,并将其凝聚为有感召力的时代话语,大胆创新,锐意变革,对现有多边机构主动进行合理“补充”,同时进一步密切互相间的经济贸易投资等多方面合作,为国际秩序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注释:

[1]徐秀军:《金砖国家有信心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jjx/jjx_gzf/201407/t20140729_1271735.shtml,2014年7月29日。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4年7月《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http://www.imf.org/external/chinese/pubs/ft/weo/2014/update/02/pdf/0714c.pdf,2014年7月24日。

[3]谭晶晶、王慧慧、侯丽军:《规划金砖国家合作新蓝图——专家解读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上的讲话》,《解放军报》,http://news.mod.gov.cn/big5/headlines/2014-07/17/content_4522566.htm,2014年7月17日。

[4]杨雷:《俄罗斯的全球治理战略》,《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38~46页。

[5]刘兴华:《印度的全球治理理念》,《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47~54页。

[6]哈罗德·特林考斯:《巴西的崛起:寻求对全球治理的影响》,中国治理创新网,http://www.chinainnovations.org/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8&id=1983,2014年5月20日。

[7]徐国庆:《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背景、影响与前景》,《亚非纵横》,2012年第3期,第7~13页。

[8]《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福塔莱萨宣言(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7/17/c_126762039.htm,2014年7月17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共赢  共赢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效率  效率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智库

 强化互联网反恐,又是一场持久战

——“打击暴恐,构建全球统一战线”系列评论之十一11月13日发生在法国巴黎的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让全世界又一次把目光集中在了反恐事业上,除了在此次反恐行动中所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