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2015年:改革是最大动力 利益固化是最大挑战

——百名学者前瞻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新常态大势

2015年是我国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经济在调整中进入“新常态”之年。为了准确研判和把握今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步入新常态的大趋势,“两会”召开前,中国经济时报社30多位记者围绕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步入新常态面临的挑战等问题,采访了目前比较活跃的百余名经济学者。共回收有效问卷107份。

本次访问的学者来自政府部门下属研究机构的人数最多,约占47%;来自大学院校等机构的约占41%;来自银行及证券公司等研究机构的约占7%;来自民间非盈利研究机构的最少,不到5%。

对于今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调查结果显示,94%的受访者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6.6%—7.5%之间,相比去年,增速预测整体下调了近0.5个百分点。持谨慎乐观态度者占大多数,超过七成;学者们普遍认为,“改革”、“创新”与“放权”是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于今年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学者们比较看好“新兴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等。

此次调查中,学者们对于新常态的看法虽存在分歧,但在一些问题上也存在较高共识。比如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虽然已进入新常态,但寻找到比较稳定的“增速挡位”还需要时间,大多数学者认为需经过三年及以上时间;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利益固化”;“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是今年我国区域发展的最大亮点等。值得注意的是,学者们对这些选项的选择率均超过七成。

一、对今年我国经济形势判断存在较高共识,持谨慎乐观态度者占绝大多数

对于今年的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显示,75.7%的受访者持谨慎乐观态度,13.08%的受访者表示“非常乐观”,仅有10.28%的受访者持比较悲观态度。“说不清楚”者占0.93%。(见图1)

相比去年的调查结果,虽今年谨慎乐观者的比例有所下降(由去年的83.18%降为75.70%),但非常乐观者的比例明显上升(由去年的4.67%升为13.08%),两项合计,今年和去年持乐观态度者的比例相近(均约为88%)。而持比较悲观态度的受访者比例略有下降(由去年的12.15%降为10.28%)。这表明,学者们对今年我国经济形势的看法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稍显乐观。

持乐观态度的受访者认为,今年我国经济深刻的结构变化和动力机制变化将继续递进,特别是一些领域的改革攻坚将会为经济中长期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和动力,新的增长点也在蓄势待发,中国经济仍将平稳增长。

谨慎乐观者的理由主要包括:我国经济既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很大的发展困难。今年我国仍将处于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出口形势很难有大的好转,海外投资风险加大。从国内环境看,“三期叠加”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结构调整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较多,比如部分行业产能大量过剩、企业经营困难、银行不良率上升等。不过,也存在以下有利因素,中国仍处于城镇化过程之中,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仍然很大;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政府治理机制的优化,将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动力和社会活力;产业结构升级不仅会带来新的投资需求,还会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持比较悲观态度的受访者主要担忧:一方面,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推动力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而过去支撑增长的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各类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支撑经济增长的“供给”力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外部“需求”力量也不会有太大起色。此外,房地产市场下滑、地方债务压力加大、通缩阴影显现等问题也令人担忧。

二、超过九成学者对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集中在6.6%—7.5%的区间内,表明学者对中国经济将进入中高速增长共识很高

对于今年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94.4%的受访者预测在6.6%—7.5%之间,其中51.4%预测在7.1%—7.5%之间,43%预测在6.6%—7.0%之间。相比去年的调查结果主要集中于7.0%—7.9%之间,今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将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已成普遍共识。此外,仅有2.8%的受访者预测今年经济增速在7.6%—7.9%之间,认为在6.1%—6.5%的仅有1.87%,认为在6.0%以下的仅有0.93%。(见图2)

学者们对今年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测集中在6.6%—7.5%的区间内,主要理由是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增长动力切换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高速增长阶段,多种风险、挑战和机遇并存。受产能过剩、高杠杆率和新增长点尚在孕育等因素的影响,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小幅放缓。但今年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增速连续回落的探底之年,并为2016年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内适度回升做好准备、积蓄力量。

三、“改革”、“创新”与“放权”是学者们最看好的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

学者们对于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有较高共识,其中“改革”、“创新”与“放权”三项最被看好,均获得半数以上受访者的认可,选择率分别为79.4%、61.7%、58.9%;位列其后的“要素投入”、“新型城镇化”、“开放”、“区域发展战略”四项的选择率也较高,分别为49.5%、47.7%、45.8%、45.8%。(见图3)

1.近八成受访者将“改革”列为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作此判断的学者们认为,强力推进改革是对经济成功变轨的最好刺激。要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体制以及一切有助于实现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各项体制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制度红利。

2.六成多受访者对“创新”寄予厚望。他们认为,要实现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关键是改变要素驱动的粗放模式,推动形成多层次的创新驱动格局。大力培育和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加快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不断激发内生的发展活力,依靠多层级、多维度、多领域的全面创新来驱动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

3.近六成受访者认为“放权”是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受访者的依据是,推动经济向“新常态”过渡,需要切实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行为的干预。政府进一步放权,将为经济增长营造一个宽松的营商环境,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焕发出来,才能真正保障经济增长的活力。

四、“新兴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电子商务”等是学者们看好的今年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学者们对今年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有较高共识度,特别是“新兴信息产业”最被看好,选择率高达75.7%;“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电子商务”、“健康养老产业”也被广泛看好,选择率均在五成左右,分别为67.3%、61.7%、51.4%、49.5%;此外,“高铁产业”、“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新能源”等选项也获得学者肯定,选择率分别为40.2%、36.4%、31.8%、31.8%、27.1%。(见图4)

相比去年的调查结果,今年学者的共识度较高(去年各项选择率均较低,学者意见较为分散),更为青睐于“新兴信息产业”(去年该选项排名第四,选择率仅为33.64%,今年升为第一)。此外,“节能环保”、“电子商务”今年仍位列前四,排名与去年相差不大,不过选择率均大幅提升。

1.七成多受访者认为,“新兴信息产业”是今年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作此判断的学者们认为,以新能源革命、新一代移动互联、机器人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初现端倪,低成本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借助于创新驱动力,新兴信息产业将为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积蓄力量。

2.近七成受访者对“高端装备制造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寄予厚望。他们认为,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带动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动力十足。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发展,以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装备行业为代表的、具有良好技术优势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3.六成受访者青睐于“节能环保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受访者的依据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国必须将实现低碳替代高碳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目标,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淘汰各类重化工业和落后产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五、学者们认为,我国经济虽然已进入新常态,但形成比较稳定的“增速挡位”尚需时日,六成以上学者认为需要三年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学者们对于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趋势已经达成共识,但对于新常态内实现增速转换进入比较稳定的增长速度的时间还存在分歧。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这一过程需要“三年”的受访者比例为39.3%,选“四年以上”的占31.8%,选“两年”的占19.6%,选“一年”的仅占5.6%。(见图5)

综合来看,选择三年及以上时间的比例较高,达到七成以上。这表明,学者们普遍认为,短时间内我国经济还很难进入比较稳定的新常态增长速度。

六、学者们认为,今年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来自方方面面,其中,“利益固化”首当其冲

调查结果显示,学者们对于“今年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看法相对集中,“利益固化”、“创新能力不足”、“政府职能转变”这三项的选择率分别为71%、61.7%、57.9%,位列前三,远高于其它选项。不过其余选项也均有约三到四成受访者选择。这表明,今年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是全方位的,来自方方面面。(见图6)

1.“利益固化”以71%的选择率排在诸多挑战的第一位。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今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改革举措的关键一年,改革已进入到全面触及利益格局、利益关系调整的新时期,部门利益、行业利益、地方利益等相互博弈,打破各种既得利益群体结成的利益固化藩篱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而改革能否成功也标志着我国经济能否顺利实现增速转换进入稳定的新常态。

2.有61.7%的学者担忧“创新能力不足”。持此观点的学者最大的担心是,制约我国创新的根本因素现在仍然没有解除,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他们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是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改进政府投入方式和激励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使创新在市场上获利,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3.有57.9%的学者认为,“政府职能转变”是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不得不面临的挑战。他们认为,推动经济向“新常态”过渡,需要切实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行为的干预,政府职能仍需转变,简政放权仍需深入推进。“新常态”下的新思维要求从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将不该由政府管理和政府管理不好的事项下放给市场和社会,让市场主体真正放开手脚。

此外,学者们认为今年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其他挑战还有:思想观念束缚、产能过剩、化解金融和债务风险、贫富差距、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等。

七、学者们认为,“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实施是今年我国区域发展的最大亮点

学者们对今年我国区域发展的亮点的看法具有较高集中度,“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这两项的选择率分别为73.8%、70.1%,位列前二位,远高于其它选项。而“长江经济带”和“上海自贸区”这两项的选择率也较高,分别为54.2%、53.3%,位列第三、四。此外,“珠江—西江经济带”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也是学者们较为看好的今年我国区域发展的亮点。(见图7)

学者们认为,“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国内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广阔的合纵连横,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结构的大调整,以点带线,由线到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城市群;能够促进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的互联互通,形成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三大战略的实施,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增长的具有中长期持久作用的力量。

八、学者们认为,“国内生产总值”依然是当前最能反映我国经济增长情况的指标,但“用电量”、“货运量”、“采购经理人指数”等指标也不可忽视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当前最能反映我国经济增长情况的指标,选择率最高的是“国内生产总值(59.8%)”,不过,“用电量(49.5%)”、“货运量(43%)”、“采购经理人指数(40.2%)”等指标的选择率也均超过四成。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实现增速转换进入新常态,“唯GDP论意识”在学者中的地位已出现弱化态势。(见图8)

此外,学者们认为,能反映我国经济增长情况的指标按选择率排序,依次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固定资产投资(3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0.8%)、生产价格指数(29.9%)、国民生产总值(28%)、放贷量(25.2%)。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最大  最大词条  固化  固化词条  利益  利益词条  挑战  挑战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智库

 公共外交:国家宣传还是公民倡议

当前,俄罗斯政治家和学者在看待加强公共外交目标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公共外交即更加积极巧妙地利用非政府组织创制的现代公关手段和机制来推进国家政策”;...(展开)

智库

 西太平洋海权的未来

美国著名海洋历史学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曾主张“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由此创立了“海权论”。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