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龙与象:真的很不一样吗?

关于印度的话题在中国总能激起各种看上去有趣的讨论,比如火车卖“挂票”、吃饭用手抓等等,更严肃的讨论集中在印度洋的出海口、中印军事力量对比等等。在这些讨论的背后,我们真正认识印度这个国家吗?了解印度的现状吗?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近年来关于中印关系、印度发展的书籍,来窥探我们脑中建构的那个印度。龙与象,真的很不一样吗?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前成员高承智(George J. Gilboy)和美国兰德公司政治分析师、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前亚洲事务高级研究员何理凯(Eric Heginbotham)2012年合著《中国与印度的战略行为:增长中的实力及警示》一书,就看待中印两国的方法提出疑问。

高承智和何理凯认为,美国在面对中印两国时,惯于这样设问:“中国构成什么样的威胁?印度怎样帮助美国应对这些威胁?”这种思考方法的误区在于没人能够真正通过比较政治学的方法理解中印两国。

两名学者在书中系统评估中印两国在战略文化、外交政策、军事策略和经贸四个领域的异同,试图分析龙与象在这些领域的行为模式。尽管不少美国学者坚持民主和平论,认为拥有与美国类似整体的印度行事风格与中国不同,但高承智和何理凯的研究发现,龙象“战略行为整体上差别不大”,美国政府不应把政治体制差异作为衡量两国战略行为或与美国利益相关度的依据。

就能源和资源消耗来说,中国和印度需求不断扩大,因此积极与美国定义的“流氓国家”打交道,在苏丹、缅甸、古巴等国都可以看到两国的投资。在伊朗问题上,印度认为拉拢伊朗能平衡巴基斯坦在阿富汗的势力,这与美国政策相悖。与之类似,中印两国在联合国的投票记录看上去都有较强相似点。

因此,“民主价值观念不能取代共同的地缘战略利益”,中印两国都给美国带来“机会与挑战”,而且挑战“同样艰巨”。站在美国角度,高承智和何理凯呼吁政府采取现实主义的外交路径对待中印两国,而不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外交,因为两国本质上战略相同。

印度学者C·拉贾·莫汉(C. Raja Mohan)在《印度快报》上撰写了针对《中国与印度的战略行为:增长中的实力及警示》一书的书评《让美国看清亚洲》。莫汉认为,高承智和何理凯的著作虽针对美国读者,却也给印度提醒,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印度也应发展现实主义的观点,以认清印美关系中的机遇和局限。

莫汉认为,印度人看到中美矛盾的尖锐性,但也得认清中美经济高度相互依赖、中美关系比美印关系更紧密的现实。印度正在崛起,能够在平衡中美关系中发挥作用,高承智和何理凯的现实主义政策建议同样适用于印度

如此看来,中美印三角关系是否应是一个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范本呢?

莫汉在相关书评中把《中国与印度的战略行为:增长中的实力及警示》一书与美国政治学者、记者伊罗生(Harold Robert Isaacs)1958年首次出版的《思维笔记: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与印度》相提并论。

伊罗生的那本书采访大量美国人,询问他们对于亚洲,热别是中国、印度的看法。那个时代,中国是美国人思考亚洲的核心,中国问题已经进入美国国内政治议程,那是因为美国崛起与“门户开放”之后美国与中国的联系密切。去过中国的美国人都不认为中国会是未来美国的威胁。而对于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美国人认识不深,即便对印度有印象也是基于对中印关系的观察。

如今,这种观点随着中印的同时崛起完全改变了。伊罗生笔下美国人虚幻的印度形象现今清晰可见,伴随着盟友还是对手的模糊判断。高承智和何理凯的著作正是对这种复杂三角关系提出现实主义的政策建议。

那么,印度人在变化的世界中怎么看待自己呢?

沙希·塔鲁尔是《印度时报》专栏作家,曾经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印度政府部长级高官,2010年参选过联合国秘书长。这位多产作家2012年底出版新书《印度强权下的和平:21世纪的世界和印度》,分析印度主要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形成过程,认为印度要改变“大战略”,从不结盟国家发展成多结盟国家,发挥软实力以承担更多国际责任。这种观点并不见于中国对印度的描述中。

印度强权下的和平》一书始于一个关于印度外交政策的笑谈。塔鲁尔说:“许多年之前,一个印度资深外交官告诉我,印度外交就像大象做爱,要爬到很高的地方进行,在低得多的位置完成,然后两年之后才能知道结果。”

塔鲁尔认为,这种尴尬的外交实践已经基本是过去时了,但印度仍然没有拿出属于自己的外交大战略来。印度还不是一些印度人所说的“新生超级大国”,其重要性在于印度掌握核武器,与巴基斯坦关系紧张。

就大象身边的巨龙,塔鲁尔认定中印“存在共同发展的空间”,未来的印度可以广结盟友,在中美之间采取摇摆策略,以获取更多国家利益。

这名前联合国高官大胆预测,21世纪中期印度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处于一个“后超级大国时代”,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参与者,但那时的世界是由多个国家共同塑造的,没有那个国家能够主宰一切。

不得不说,这种观点与中国为未来世界的预测并不缺少相似之处。

印度如何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伦敦商学院学者尼马利亚·库马尔和帕尼什·普拉南在2011年出版的著作《印度内幕:西方面临正在兴起的创新挑战》尝试解答这样一个“回到未来”的题目。

库马尔和普拉南似乎厌倦了人们把印度看成是“服务业外包胜地”。他们采访了通用、英特尔等国际大公司在印度的高级管理人员,认定从B-to-B商务模式到研发外包,再到管理创新,印度都处在一个兴起的过程中。“印度设计和自主产权”的产品越来越多。

不过,印度的创新类型却与西方不同。简而言之,西方设计了iPad,印度开发了优秀的应用;西方出现了谷歌,印度优化搜索。印度的专利申请数量增幅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将近7倍。印度的创新是“隐形的”,因为虽然没有全新产品,但印度是对别人创新和设计的再修改,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参与市场竞争。

在库马尔和普拉南看来,这就是印度增长的秘诀,也是印度经济的未来。坦白来讲,这种“印度方式”对中国人而言陌生吗?

为了完整见证印度这头“大象”,最后一本值得关注的印度主题图书是《成为印度:现代印度生活写照》。作者阿卡什·卡普尔(Akash Kapur)是一名在印度美国留学生,他学成归国后发现,印度社会和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的印度社会,等级森严;卡普尔回国后,看到一个因为房地产开发而失去土地的印度大地主,这些原来在印度农村具有社会治理权威的乡绅在地方政府腐败及犯罪猖獗的地方已经完全失势。类似的状况还有很多,妇女要求更多权利,同性恋公开表达性取向。印度社会在飞速发生着变化。

卡普尔认为,印度人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已经抛弃了原来的简单与纯粹,陷入“梦境”,但与此同时,过去那些拥有传统价值的东西也同样迅速走远。

或许,用卡普尔写给《华尔街日报》的一篇专栏文章能够更清楚表达他在《成为印度》一书中的观点。他写道:“在印度经济以每年8%的速度迅猛增长并且似乎将永远势不可挡的时期,整个印度都把信心放在了市场上。政策制定者和公众虽然没有说破,但是他们都想当然地认为快速的经济增长能够自行解决印度的社会问题。……现在这种情绪已经消散了……印度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不容否认,所以印度已经变得不再痴迷于由市场推动的经济增长。”

对于中国而言,“大象”印度遥远而陌生,人们习惯了猜测那个大山南麓的地方。然而,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能够看出,印度与中国就外交、政治、经济、社会而言面临许多共同的问题。在国际竞争中,同样的境况可能造成共赢的机会,也可能提出严峻的挑战,但相互了解的意义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Gilboy,G.J.,& Heginbotham,E.(2012).Chinese and Indian Strategic Behavior:Growing Power and Alar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ohan,R.(2012).Clarifying Asia to America. The Indian Express. Retrieved from http://archive.indianexpress.com/news/clarifying-asia-to-america/965601/0

Isaacs,H.R.(1980).Scratches on our minds: American images of China and India.M.E.Sharpe.

Tharoor,S.(2012).Pax Indica:India and the World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Penguin Global.

Kumar,N.,& Puranam,P.(2011).India Inside: The Emerging Innovation Challenge to the West.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Kapur,A.(2013).India Becoming:A Portrait of Life in Modern India (Reprint edition).Riverhead Trade.

Kapur,A(2013)围绕印度未来的论战.华尔街中文网.检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龙与象:真的很不一样吗?  一样  一样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  
智库

 今天的教科书审查会意义重大

今天,2017年5月6日,北京召开的一场会议很可能将被未来的历史证明其意义深远。因为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历史、政治三科将使用统编教材,这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