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现身俄罗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商讨石油价格问题,在这之前他刚刚访问了中国。由于委内瑞拉国内经济衰退,其总统希望寻求中俄等国家的帮助。中国在拉丁美洲进行投资所面临的最大也是最迫切的挑战,都来自于委内瑞拉。
中国谨慎应对委危机
过去十多年来,中国与委内瑞拉建立了特殊的关系。回到查韦斯执政时期,委内瑞拉领导层强调非常重视与中国发展政治上甚至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联系。委内瑞拉高调公布其每一项新贷款协议,比如创建委内瑞拉石油公司的“中方巨额投资基金”,设立专门委员会以方便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这些迹象都向世人宣称委中存在特殊的关系。这些都帮助委内瑞拉重新确立对亚洲的外交政策,与美国则日趋疏远。
对此,虽然中国没有在外交声明中高调回应,但中国与委内瑞拉以贷款换石油的融资协议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实际价值。即便中方不愿意将双边关系政治化,查韦斯的继承者们仍将继续维持带有政治色彩的双边关系。
但是,去年以来,委内瑞拉经济和政治危机不断加深,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下跌,该国深陷泥潭。很显然,中国在进行贷款和投资时对其风险的评估出现了失误。委内瑞拉的希望和中委关系的最佳抉择是该国开始改革其经济政策,其中要为它依赖于石油的经济找到一条更加平坦之路。
仅就此次中委双方签订的协议本身,及其带来的长远影响来看,马杜罗的访华成果尚不明朗。马杜罗在公开场合赞扬了与中国达成的总值200亿美元的一组新的投融资议,但据我所知,中国官方并没有发表相应的声明。中国官方没有否认马杜罗宣称的投资总额,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笔200亿美元的总投资额应该不是空穴来风,但合作的具体细节尚不清楚。不过,中国高层对此保持沉默,并且在表述与委内瑞拉发展积极关系时用词小心,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领导层对与委内瑞拉的关系持一种谨慎态度。
几乎在马杜罗访华的同一时期,北京举行了“中国-拉共同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据中国官媒报道,该会议通过了《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和《中拉论坛机制设置和运行规则》等三个成果文件。
这个论坛已经开设了三年,其中部长级会议环节是全新的,中国媒体也进行了大量报道。论坛面临的问题在于,经济和政治领域合作方面,讨论的结果能够有何新意。去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拉丁美洲的访问,延续了之前的高层外交出访模式。但是,仅仅举行双边领导人会谈并不一定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现在预测将来的情况还为时尚早。
中拉关系的建立开始于十年前,当时拉丁美洲对中国的原材料的出口大幅度地增长。而现在,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上出现了一个新的、但不一定是积极的趋势,那就是大宗商品出口狂潮的落幕。拉丁美洲的铁矿石、铜、大豆和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急剧下跌部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放缓和转型。
所以,在大宗商品价格越过巅峰之后,中国和拉丁美洲需要共同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和外交合作出发点。现在的问题是,较低的大宗商品价格符合中国的利益,但不一定符合拉丁美洲的利益。“互惠双赢”、“南南合作”不能仅仅是华丽的词藻,它需要双方相互理解对方的优劣势和真实意愿。
中国对拉经济外交存在短板
尽管不断有声音传出,中国对拉美关系的考量还有政治方面的因素,诸如“中国闯进美国后院”这样的说法很流行。但是在我看来,中国的外交策略,不光是在拉丁美洲,其实都是一种经济政策。
2008年以来,中国针对拉丁美洲的外交政策白皮书体现出中国以和平发展为核心的外交政策中的大部分原则,比如“互利双赢”、“互惠互补”的“南南关系”。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原则建立在一种经济逻辑之上,实际上是一种以比较优势和现实利益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的经济逻辑,即要想让中国在其独特的经济道路上持续发展,就要参与到国际经济中来。因此,中国需要与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开展合作,以满足其能源需求,同时也为其出口和海外投资开拓市场。所有这些经济合作反过来也加强了双边关系,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自由主义的经济逻辑并非中国所独有。但在中国和拉丁美洲及其他国家的关系上,这种逻辑并不完美,某种程度上,还会让合作显得过于理想化。首先,一些中国的外交官、学者和商界人士明确或含蓄地相信或希望,这样的经济交往可以演变成在美国“后院”的一种政治影响力,有些人也抱有此类观点,只是还不清楚这种经济互补性能否成为更强大的政治影响力的坚实基础。
实际上,去年南美洲的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跌就表明,经济互补性是建立在一个活跃的市场之上。一些依赖出口原材料到中国的国家,如出口铜矿的智利、出口铁矿石的巴西,逐渐把互补性看作是一种弱点。更有甚者,像墨西哥这样的国家从未体验到经济互补带来的好处,相反,却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
即便是委内瑞拉这种和中国有着特殊关系的国家,它依赖于石油的出口,某种程度上讲恰恰是由于对大宗商品的依赖性,反而成为中国在该地区发挥影响力的阻碍和薄弱之处。因此,中国想通过经济合作来转化为政治影响力的“如意算盘”也许显得有欠考虑。
美古交好对华带来冲击
有些声音将1月中拉之间的合作关系与此前美国与古巴决定将两国关系正常化联系起来,认为这体现出未来中美在拉美的竞争。
我认为,从长远来看,美古关系正常化将对古巴的人民带来极大好处,并最终将有利于美国与整个拉丁美洲的关系。美国与古巴领导人做出的这个历史性的决定与中国介入拉丁美洲几乎毫无关系,但将肯定对中国对拉丁美洲施加影响的能力产生冲击。
美古关系是冷战时期美国与拉丁美洲之间紧张关系的一个缩影。从更长远的历史角度看,也折射出美国曾经对拉丁美洲的粗暴干涉。因此美古决定缓解紧张关系并建立正常的国与国的关系,标志着两国间非正常关系的结束,而这种非正常的关系使得美国无法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即使在冷战时期,古巴与苏联的关系也远比它与中国的关系紧密得多。苏联不复存在以后,委内瑞拉成为古巴最重要的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支持者。中国则与古巴建立了实用主义性质的外交关系和经济联系。但这种关系程度较低,因为古巴在贸易和投资机会方面乏善可陈,并且古巴也不想成为中国在美洲地区的地缘政治工具。
最终,美国与古巴关系的修复将加强美古两国之间的联系,并提升美国在美洲地区的整体形象。这种改善将使美古两国的关系更加健康,并可以削弱地区性大国巴西的影响,彻底地消除该地区对美国产生反感情绪的根源。
相反,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实质上只局限在经济层面。除了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的左翼倾向的政府之外,古巴和委内瑞拉在表面上充当着中国在该地区的某种程度上的意识形态伙伴的角色。但是近年来,那几个左翼倾向的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古巴、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其他拉美国家感觉到,一个更加开放、自由、太平洋联盟性质的一体化与对外经济政策似乎更加切实可行。中国也会发现,作为伙伴,哥伦比亚、墨西哥、秘鲁和智利这样的国家比起古巴更受欢迎。
作者介绍:
陈懋修(Matt Ferchen)现为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的驻会研究员,并主管“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投资与理念的政治经济学”课题。他的研究专注于研究中国城市的非正式经济治理,辨析“中国模式”的发展观,以及探讨中国与拉丁美洲的经济与政治关系。
陈懋修也是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主教国际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学和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
陈懋修是杜鲁门和富布莱特学者。他的著作在众多刊物上发表,包括中文期刊《国际政治科学》。陈懋修曾在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生活、工作并开展研究。
注:
本文最初发表于《凤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