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学者:平衡把握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

最近,国外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强调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大国的外交关系,是因为这些关系的“重要性将要超过与发达国家的关系”。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上予以澄清。

必须指出的是,实行和平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仍然是我国外交的两项重要任务。中国一再强调,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不管任何时候都不会称霸,不搞武力威胁,不搞军事集团。这首先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剥削制度,其发展和成长靠的是人民的勤奋劳动和与国外的交流合作。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史则是一部战争掠夺史。同时,还源于对世界发展趋势的了解。当前,和平的力量占主流,制约战争的力量占优势。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应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壮大和平力量,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保和平,从而保证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建立强大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还必须加强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对话,尤其是要加强大国间的沟通和交流。当今世界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都不同,对世界上一些问题存在不同、甚至截然对立的看法都是正常的,因此很容易闹矛盾、闹对立,加上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权力,又拥有强大的现代化武装和经济力量,极易引发冲突和战争,对世界和平造成很大威胁。为此,中国适时提出了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不对抗、不冲突,管控分岐,消除猜疑和误解,改变守成国和崛起国必战的历史逻辑,做到交流合作,互利共赢。

而在发展经济方面,我们党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提出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中心工作就是经济建设。只有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外交上就必须全力抓好对外开放工作,积极引进外资,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对此,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先是加强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因为他们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经验,这在改革初期是十分需要的。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近些年来,我们又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建立经贸交流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疏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由于各国的发展水平不同、情况各异,相互取代是很难的。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曾在《中国新外交与我们》一文中说:“‘习外交’奉行的是清晰的三点原则: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相互独立;与大国展开平衡而加强的合作”。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大国的外交关系,以及中国在外交活动中所体现出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呢?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快速增强,有必要到发展中国家开辟市场。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大国,除了要担当普遍意义上的大国责任外,还需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发展经济,这也使得中国与世界一些贫困地区的经济交流日益密切。此外,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口口声声说不想遏制中国,但又在中国周围暗自拉帮结伙,拼凑针对中国的军事集团。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国必须在积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作好应对最坏事态的准备。除了要加强国防力量,还要加强周边环境建设,积极发展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推进自贸一体化建设;加强与第三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交往,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以在国际事务中增加声援、巩固世界和平力量。

由此可见,中国推行的是“大外交”,采取的是和平方式和经济手段。目前,中国已同67个国家、5个地区组织或区域组织建立了72对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伙伴关系,基本覆盖了世界上主要国家和重要地区,并且还在不断推进和深化中。而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大国责任的跃升,中国还注入了大量资金,设计和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比如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均得到了广泛拥护和赞扬。由此,有些人就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领袖”,正在改变过去“韬光养晦”的外交风格。但事实是,中国不想当头,更不想当霸主,只是主张世界格局要多极化,从而争取应有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的外交风格没有变,仍然坚持和平与发展两个主题。中国找伙伴,但不拼凑集团;搞经济交流,但不搞武力威胁。也正是因为这种正确的外交主张和负责任的大国姿态,才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广受好评,并不断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外交  外交词条  大国  大国词条  学者  学者词条  平衡  平衡词条  把握  把握词条  
智库

 试论民主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

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民主化已经成为一种似乎不可抗拒的国际潮流。如果说各国在政治制度与操作层面的实践尚有很大差异,那么在政治思想或曰意识形态领域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