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带一路:构建21世纪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战略

未来十年,中国要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与扩大内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与国际化,必由蓝海战略“海上丝绸之路”、陆权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大陆经济整合战略相辅相成。其中,向西部地区开发,利用高铁作为基本交通连接手段,促进欧亚大陆经济整合,将带来一个陆权时代,使国家得以确立与蓝海战略相匹配的对冲态势。一方面,我们要顺应新的形势,在继续推进沿海开放、向东开放的同时,加快沿边开放、向西开放,拓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和亚欧大陆桥中间地带,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之一,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要在这一大背景下谋划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构建21世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促进亚欧大陆经济整合实现中国最大的战略利益

向西开放与中国的战略对冲。中国的蓝海战略在过去30年里得以成功离不开有利的外部环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民币升值导致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发展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发达国家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的萎缩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引起的连锁反应,给中国带来了国际政治经济方面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应该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进行战略对冲。中国既可以成为一个海权国家,也可以成为一个陆权国家。如果中国通过渝新欧(重庆、新疆和欧洲)、中吉乌(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巴伊(中国与巴基斯坦、伊朗)等铁路项目的建设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全面打通亚欧大陆桥,就可以促进亚欧大陆的经济整合,使之成为与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经济整合之间形成战略对冲。亚欧大陆经济整合不仅不会使中国失去在亚太地区的利益,而且正好相反,最终将会促成中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诞生。只有把这两个地域整合中的地位互为筹码,中国才能获得最大的战略利益。

亚欧大陆经济整合还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西部装上第二台发动机。通过建设铁路等向亚欧大陆内陆国家开放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中国将把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沿海地区、向海洋国家开放的单向驱动转为同时依靠沿海与内陆、向海洋与内陆国家同时开放的双向驱动,以新丝绸之路战略对冲过去的蓝海战略。这样的发展将有助于全面解消各种由蓝海战略造成的地域发展不平衡。

俄罗斯与中国在中亚的博弈。无论是出于传统的能源安全和反恐的需要,还是从开辟新的国际市场,推动亚欧大陆经济整合从而带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中亚地区对于中国“向西开放”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之后,一直试图构建新的“欧亚联盟”,并通过“俄白哈”关税同盟等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其与中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成为中国进一步向西开放的阻碍。然而,俄罗斯试图主导的欧亚经济一体化战略也存在一系列缺陷和挑战,尤其是其开拓亚太能源市场和重建非资源类经济体系战略构想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国巨大而稳定的市场需求、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这些条件为中国通过上合组织以及利用和搭建其他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扩大在中亚的影响力以及中俄合作共同推动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提供了契机。

西部开发、对口支援与新疆内源性增长。新疆作为我国加快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构建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建立起了初步的工业体系,培养了少数民族人才,并通过陆续实施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对口援疆战略规划,其经济社会发展的落后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然而,中央政府的“输血式扶贫”和央企大规模“成建制入疆”并不能为新疆发展提供内源性动力。加快联通中亚、南亚和西亚乃至欧洲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在新一轮援疆过程中中央政府、援疆19省市以及央企和民企的大量投入和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建立稳定的市场和原材料供应渠道显得迫在眉睫。构建一个向西开放的现代工业体系和交通运输体系,应该是第三次援疆的重要历史任务。

向西开放与新疆外向型经济体系的建构。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历史上就是沟通东西方、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要冲。如今,它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经贸往来,通道先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疆只有进一步建设“东联西出”的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新疆在全国乃至中西亚地区交通运输格局中的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才能实现对内对外两个开放,进而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才能构建起一个外向型的经济体系,真正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在新疆发展外向型产业,不仅要考虑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更要顾及其生态特点和族群结构。在目前的新疆大开发、大建设过程中,不应简单地把地方GDP和财政收入的提高作为发展目标,也不应把引入外来资金开发当地矿产资源作为主要发展手段,这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不利于培养当地民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新疆社会的长治久安。在新疆产业发展和内地企业入疆过程中,政府对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制定一定要把促进当地民众的就业和创业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

当前外交环境下中国实现战略对冲的必要性

2008年以前的20年间,尤其是近20年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存在着特定的有利外部条件。这些有利的外部环境随着金融危机的后续发展,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之后,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国际环境的外部风险日益增加。面对当前复杂的外交环境,中国既不应该一味忍让,也不应该全面对抗,而应通过推动亚欧大陆经济整合进行陆权战略与海权战略的对冲,使外部环境重新向有利的方向转变。制定中国21世纪的大战略固然要以史为鉴,吸取历史上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但是更应该认清我们所处时代历史条件的特殊性并加以利用。

在过去的20年里,也就是冷战结束之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得益于四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首先,美国长期以来将战略重心置于中东和欧洲,无暇东顾。直至奥巴马政府提出重返亚太前,美国的军事行为与干涉主要集中在欧洲及中东地区。由于在战后美国无暇东顾,中国无须面临来自美国重大的战略压力。其次,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忙于应对北约东扩所带来的军事压力。由于北约成员国的扩张,导致俄罗斯始终在欧洲部分面临重大的战略压力,所以俄罗斯也无暇顾及远东地区。同时,由于俄罗斯长期以来战略重心集中在欧洲大陆,与中国接壤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人口密度急剧下降,日渐凋敝。与俄罗斯接壤的广大中国东北部地区和新疆地区也没有面临来自俄罗斯的战略压力。再次,自“ 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一直忙于在中东及中亚地区建立反恐军事部署,无暇顾及东亚及东南亚经济发展。而中国自亚洲金融危机后,一直致力通过东盟来推动亚洲地域经济整合。许多东亚国家,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在美国无暇东顾的情况下,都相继接受了中国推动的这种地域经济整合的建议,建立起以中国为主导的各种地域经济整合的机制。中国与东盟迅速地发展了双边贸易。最后,到2010年为止,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中美贸易之间严重的不平衡引起的政治关注。

简而言之,美国与俄国无暇东顾,再加之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欧盟发展的深度双边合作,形成了中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的外部结构性条件。

然而,这一切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美国的亚太再平衡出现深刻的变化。首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深化导致欧盟2009年失去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目前中国对欧盟区出口的下滑是拖累中国出口的最重要原因。其次,美国重返亚太为原有的保障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外部性条件带来极为深刻的变化。随着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太,中国面临的各种战略压力都集中在南海和东海地区。过去一直和中国紧密合作的东南亚国家以及日本和韩国现在都企图利用这次国际环境变化的机会向中国要价,争夺更多的战略利益。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苏联解体之后,俄国第一次面临可以与美国就中国问题进行战略利益交换的机会。

目前俄罗斯和中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位置实际上已经与尼克松当年访问中国时苏联与中国的位置发生了互换。面对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中国的学术界、大众传媒以及各政府职能部门正在进行一场究竟是应该选择海权战略还是陆权战略的争论。海权与陆权的战略之争在目前的集中表现是前者主张中国彰显军事实力,全面反击中国在东海和南海面临的各种挑战,而后者主张中国在积极发展军事力量的同时,把政策的重点放在向西对外开放,化解目前聚焦在东海和南海的战略压力。

中国的大战略应该是建立海权与陆权的对冲

海权派主张为了反击中国在南海和东海海域面临的战略压力,中国可以进行一场低烈度的局部战争。与此同时,中国在经济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以牵制美国对东南亚国家的争夺。而陆权派则强调中国的大战略应该是建立陆权“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权“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冲,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总的来说,笔者赞同陆权派的观点。首先,陆权派并不反对海权。它主张建立陆权的目的恰恰是为了配合与策应海权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建立陆权才能减轻目前发展海权带来的战略压力。其次,陆权派也大力支持中国发展军事实力。但是与海权派不同的是,陆权派强调在大力发展军事实力的同时,不把领海冲突与军事对抗作为代表中国外交方向的突出点,而是主张在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作为隐性威慑力的同时,把对外政策重点转到对外经济合作上来。同时,陆权派也主张,对东亚与东南亚国家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上欲擒故纵,不应该对方越是要对抗,中国越是给予其更多的好处,而是相反,要向他们显示,如果他们选择对抗,中国将收回所有的经济上提供的支持。要达到这个效果,中国就必须显示自己有其他的选项,即把注意力放在亚欧大陆的经济整合上。

许多人认为中国在过去20年秉承的地缘经济学政策已经宣告失败。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当美国重返亚太后,东南亚国家纷纷逃离中国主导的地域经济合作框架。但是,我们认为正相反。正是由于中国在过去的20年间与美国进行了深度的经济合作,双方的经济利益才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正是由于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合作,他们才不得不有所顾忌。如果没有过去20年中国在地缘经济学方面作出的这些努力,第二次冷战早就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爆发了。恰恰是因为中国在过去20年间推行的以地缘经济为主,以合作推动发展的策略,才使得中国今天还有进行战略转圜的余地。

笔者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陆权“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权“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冲格局。只有当中国可以“两条腿走路”时,才有足够的战略空间根据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选择和调整。相信只要中国通过陆权战略推动亚欧大陆的经济整合,不仅会把美国的战略重心重新引回中东,把俄罗斯的战略中心重新引回欧洲,而且还可以把印度和中国的共同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建立打通亚欧大陆桥的南线的政治联盟。这样也会为中国最大的传统出口市场—欧盟提供新的走出危机的发展动力。一旦美国的战略重点离开亚太,或者是注意力减弱,东南亚和东亚国家才会有更强烈的意愿与中国进行深度的经济合作。否则,它们可以被关在亚欧大陆经济整合这一新的中国主导的新潮流之外。只有通过对冲稳住东亚和东南亚,才能为中国更加深入地发展海权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需要强调和主张的陆权是地缘经济学意义上的陆权,而非地缘政治学上的陆权。不是在主张中国非要向外国派军队,非要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而是利用过去十几年里一直在东南亚地区执行的行之有效的地域经济整合、地域经济合作模式,在中亚、中东、南亚和北非地区增强中国的影响力。

向西开放推动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战略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

中国之所以应该采取向西开放,以推动亚欧大陆经济整合为基础的陆权战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到21世纪中叶,世界上前7大经济体的3个将位于亚欧大陆。只要不发生全球化过程的逆转和大国之间的战争,亚欧大陆发展中大国引领世界经济发展这一大趋势将成为中国在未来建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时可以加以有效利用的重要的结构性条件。

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可以看出,金砖国家所占比重在过去的 20 年里持续上升,未来将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的重要力量。而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传统发达经济体的GDP占全球的比重则在不断下降。根据高盛集团2007年著名的预测,到2050年,美国将成为目前发达国家七国集团中唯一的仍然能保持世界前七大经济体地位的国家。而到2050年,另外的六大经济体将是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俄国和印度尼西亚。未来世界将面临的这样一种格局将对过去二三百年间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形成巨大的冲击。根据经济合作组织刚刚发表的预测,到2060年,中国与印度两国的GDP加在一起就将超过目前全部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总和。

中国在构建本国21世纪大战略时必须要考虑当前世界经济中结构性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应该解放思想,丰富自己的历史想象力,而不应该在精神上仍然“高看”西方,把国家发展战略的视角永远置于过去的历史中。

笔者分析认为,如果中国能够向西开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经济整合,中国从东部、印度从南部,俄罗斯从北部,加上德国从西部推动的话,整个亚欧大陆将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最重要的舞台。中国国内目前关于海权与陆权之间的争论,以及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讨论,必须以此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历史背景。中国大战略的制定必须从未来国际局势的整体动态变化来把握,而不能抽象地、静态地讨论所谓的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教训,否则将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结合当前国际局势的急剧变化,综合比较海权与陆权两种战略选择,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目前中国突出以军事对抗为特征的海权战略,相当于是集所有矛盾于一身,从而在东海、南海承受巨大的压力。但如果中国选择陆权战略,通过向西开放推动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的亚欧大陆经济整合,将会化解转移当前中国在国际上面临的种种矛盾。如果在目前条件下中国追求以军事对抗为特征的海权战略,相当于中国是要与在经济上走向没落、但在军事上仍具有绝对优势的大国进行军事对抗,这等于是参与一场非己所长的博弈。反之,如果选择向西开放,利用交通基础设施为支撑,促进地域经济整合,那中国将以自己擅长的地缘经济手段扬长避短,主宰自己领导的博弈。海权战略的重点在于“破”,即打破,甚至摧毁现有的、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将面临与多个大国正面军事冲突的风险。相反,如果向西开放,相当于进行增量改革,无须与其他大国进行直接的抗衡,相对而言对存在的风险要好管理得多。况且中亚、南亚与西亚地区的国家都有意愿参与到这样一种地域整合之中。

综上所述,没有陆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掩护,中国海权“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将会极为困难。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建立陆权,就为确立海权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国21世纪大战略的核心在于建立对冲,首先以陆权对冲海权,其次以通过中亚国家的亚欧大陆桥的中线和通过南亚、西亚国家的南线来对冲通过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北线。一旦确立了这种双重意义上的对冲,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变得十分有利。只要能打通亚欧大陆桥的中线和南线,中国就可以说服俄国成为亚欧大陆经济整合的推动者。

有了中线与南线,即使俄罗斯再反对亚欧大陆经济整合,中国可以完全没有必要再花力气与俄罗斯周旋。同样的道理,当中国有了亚欧大陆经济整合这一选项之后,东亚、东南亚国家必然要加速与中国的地域合作及经济整合。否则,一旦中国决定把主要的注意力从东亚、东南亚转移到亚欧大陆,他们将失去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有了亚欧大陆经济整合作后盾,有了中国与东亚、东南亚的地域经济一体化,美国将失去制衡中国的重要手段。

在这种条件下,中国与美国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中国将以更为有利的地位参与环太平洋的地域经济整合,真正意义上的以中美之间的 G-2为基础治理国际事务的制度性安排也将成为可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亚欧大陆  亚欧大陆词条  一带  一带词条  构建  构建词条  一路  一路词条  整合  整合词条  
智库

 中国对美国孤立主义的爱与恨

随着特朗普越来越以美国“可能的下一届总统”准官方身份就外交政策大声开火发炮,不计其数的美国严肃媒体评论家、国际关系研究人员和资深的主流政界人士均摆出严重担心的理...(展开)

智库

 世界一流大学智库的经验与借鉴

美国是世界上智库最发达的国家。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基金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兰德公司、对外关系理事会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我认为美国智库发达的根基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