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略潜艇水下成功试射一枚潜射弹道导弹,迄今国际社会对此尚未作出强烈的反应。笔者判断,此举在未来恐酿大事端,朝核问题走向惹人注目。
据朝鲜中央通信社9日报道,金正恩在一个离岸地点监督潜地导弹试射作业。他在了解导弹战术技术性能后,下达了发射命令。潜艇在海面以下发射导弹,“一枚弹道导弹突出水面,拖着炽热的尾火一飞冲天”。该报道援引金正恩的话说,此次试射潜地导弹成功,标志着朝鲜业已拥有国际水准的战略武器,具备在任意水域打击敌人的能力,其惊人成就不亚于当年发射人造卫星。
据美国报道,4月22日,朝鲜在东南沿海城市新浦附近的一艘潜艇上试射了KN-11潜地导弹,取得成功,并称之为“平壤扩张器核武库计划的一部分”。这是朝鲜第三次进行此类试射。第一次是去年10月从陆基平台弹射,导弹发动机并没有点火进入飞行状态;第二次是今年1月23日在海基平台发射。目前外界无从获知KN-11导弹的性能。
潜地导弹亦即潜对地导弹,指从潜艇发射以打击地面目标的弹道导弹。潜地导弹有两种发射方式:一种是“冷发射”,即使用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将导弹从潜艇的导弹发射筒中弹射出去,导弹尾部突出水面以上,导弹发动机才点火;另一种是“热发射”,即导弹在潜艇的导弹发射筒中点火,然后导弹靠发动机产生的喷射力突破水面,飞向远方目标。
作为发射平台的潜艇与潜地导弹之间如何精确配合,涉及高难度的军事科技。从前述朝鲜试射潜地导弹的程序看来,同中国研制潜地导弹的模式遥相吻合。另外,还可以判断,这次朝鲜试射潜地导弹,是遵循“冷发射”的方式。不过,朝鲜研制潜地导弹进度之快速,却令人瞠目结舌。
世界各国将潜艇、导弹和水雷列为在军事上最难防御的三种武器,三者之中,尤以潜艇为甚。主要原因是潜艇出没无常,在紧急状况下,潜艇来无影、去无踪,难于定位。所以,先进国家均将潜艇战和反潜战的战略、战术列为最高机密,密级比导弹还要高。
尤有甚者,如果潜地导弹配置了核弹头,则是当前最犀利的投掷核武器的手段。潜艇可以驶近敌国,发射核导弹时,尽管导弹射程比较短,却仅留给敌国很短的预警时间,令敌国猝不及防。相对而言,假如某国隔着重洋向敌国发射洲际核导弹,尽管导弹射程远,无远不届,敌国却有比较长的预警时间,可以疏散民众,也能够采取有效的核反击行动。
如今问题在于,朝鲜是否已经将核弹和导弹“两弹合一”,即是否拥有了核导弹?答案多半是肯定的。以中国为例,1964年10月,中国首次核试爆成功,时隔两年,1966年10月,中国首次试射核导弹成功。诚然,中国地大物博,朝鲜国小民贫,两者不能同日而语。然而,今日朝鲜掌握的核技术和导弹技术,显然比半世纪前中国掌握的尤为精湛,这是不容置疑的。2006年,朝鲜首次核试爆成功,时隔九年了,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倘若仍然把对朝核的政策立足于朝鲜尚未拥有核导弹的前提,不禁令人捏一把冷汗。
况且,一个多月前,朝鲜驻英国大使玄鹤峰接受采访时坦承,朝鲜随时都能发射带有核弹头的导弹。他说:“我说朝鲜半岛一旦开火,就将是一场核战争。我们从不说空话,说什么就是什么。”当被问及朝鲜是否已经有能力发射核导弹时,玄鹤峰答称,“是的,随时,任何时候”。纵观朝核问题演变的走向,似乎有一条规律,即朝鲜否认正在研制核武器的说辞,纯粹是瞒天过海,可是朝鲜在谈论其战略武器的进展时,却很少有夸大其词之处。
朝鲜民穷财尽,却置国计民生于不顾,埋首于核武库的建设以及核武器投掷方式的提升,孜孜矻矻,数十年如一日。昔日平壤擅打擦边球,擅长于走钢丝,每次均与军事危机擦肩而过。可是,治国理政,收放须有度,否则,“上得山多终遇虎”,类似事例所在多有。这次朝鲜试射潜地导弹成功,也是将来拥有潜地核导弹的先声,而当前联合国决议明文规定,禁止朝鲜研发和使用弹道导弹技术。从国际战略博弈的规律着眼,恐怕朝鲜试射潜地导弹成功并不是平壤政权的福音。
如今朝鲜在金属钚生产线以外,又启动了浓缩铀这条生产线,加紧生产武器级核燃料。据美国专家估计,朝鲜已经拥有16枚核弹,至2020年将拥有100枚核弹。此外,朝鲜核导弹的射程越搞越远,又拥有多元化的核弹投掷手段,不仅威胁到周边邻国的安全利益,而且迟早可以把美国本土纳入其核打击的范畴,也对美国的安全构成了挑战。对此,国际社会究竟会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且待拭目观之。
当前美国对朝核问题采取“战略耐心” 的政策,可能是师法过去中国对待朝核问题所采取的“冷静观察,耐心对待”的立场。据判,这次朝鲜试射潜地导弹以后,美国迟早可能对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
根据下述两个问题的答案,即可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其一,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采取“战略耐心”的政策,长此以往,是否有可能劝说朝鲜遵循半岛无核化的原则?或者,退一百步说,有否可能劝说朝鲜作出冻结其核武库的决定?其二,假如朝鲜继续锲而不舍地扩大核武库,至2020年拥有100枚核弹。国际社会对此前景能否继续容忍?显然,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既然如此,美国很有可能调整当前对朝核问题采取的“战略耐心”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