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共赢主义”思想目标与内涵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使得世界上240多个国家和地区、70亿人口加速贸易、经济、市场、科技等一体化进程,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越来越成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从来没有像今天,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合作共赢成为必然选择。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体、第二大的经济体,不久还会成为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有意愿,也完全有能力继续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开启共赢主义的时代。
正是在上述国际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对外工作新方针,“共赢主义”是其中的核心思想,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理解、赞许和支持。
为什么说世界迎来了“共赢主义”时代?它与殖民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霸权主义时代有什么根本不同?为什么中国领导人带头倡导“共赢主义”?“共赢主义”的目的和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说“共赢主义”是人类和平发展的必然选择?
世界五百年:从殖民主义时代到“共赢主义”时代
中国倡导“共赢主义”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21世纪人类共同进步的必然选择。从5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引发了世界的大变局、大发展、大进步,但是也先后经历了殖民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和霸权主义时代,直到进入21世纪才有可能进入“共赢主义”时代。前三者与后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具有不公正性,而后者具有公正性;前者具有歧视性,而后者具有平等性;前者具有排他性,而后者具有包容性;前者具有对抗性,而后者具有非对抗性;前者具有冲突性,而后者具有和谐性;前者具有不可持续性、暂时性,而后者具有可持续性、长久性。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世界开启了第一个全球化时代。与此同时,也进入了殖民主义时代,这包括:先是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特别是英国在全球范围内,以殖民主义方式拓展到全球。到了十九世纪,英国的殖民扩张达到顶峰,统治的领土包括北美、澳洲、南亚等,相当于地球上五分之一的土地。殖民主义为殖民帝国提供了市场和资源的供给,很大程度促进了这些帝国本身的发展。
在19世纪中叶,人类又开启了第二次全球化时代,与此同时,殖民主义走向了帝国主义时代,例如英国殖民主义成为大英帝国,在其顶峰时期,曾经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因其控制的土地覆盖了地球大部分经度,太阳时刻都会照耀英属领土,故称为“日不落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全球战争的根源,各帝国通过发动战争争夺世界霸权,瓜分或重新瓜分世界及势力范围,特别是先后爆发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付出了几千万生命的惨痛代价,其中,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这次世界大战及资本主义大萧条危机打断了蓬勃发展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甚至还出现了历史的倒退。
二次大战结束之后,首次建立了联合国等战后国际机构和相应的秩序,为世界第三次全球化时代提供了基础和环境,但也进入了霸权主义时代,又成为全球冷战及局部战争的根源。先是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势力范围,苏联自行解体。冷战之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一方面提供了全球性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它拥有世界最多的海外军事基地,也是世界发动战争次数最多的国家,还是对其他国家(包括中国)采取经济制裁最多的国家,又是监测全球网络最多的国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包打天下”的霸主。尽管美国对外发展援助绝对额是最高的,但是占GDP比重在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只有千分之一),而它的军费开支曾超过了世界军费总额的45%以上,显示了美国的双重性,世界领袖与世界警察是典型的“霸权主义时代的全球霸主”。这既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本钱,还是美国走向衰落的征兆,更是“失道寡助”的必然结果。直到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经受严重打击,奥巴马执政,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不得不削减军费开支,美国军费开支(2014年为6100亿美元)占世界总量比重首次降至34%,但却相当于发展援助的27.4倍,这说明美国有钱买大炮、无钱援助南方国家,充分反映了霸权论特征。
随着中国迅速崛起,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逻辑,诚如习近平所言: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21世纪的世界才有可能迎来共赢主义时代。
中国是共赢主义时代的倡导者、推动者。中国虽然已经在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等指标上全面赶超美国,但中国不会推行霸权主义,更不会搞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为什么中国提倡“共赢主义”?首先是中国曾是这三大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中国的历史经验和亲身经历,决定了中国不会扮演殖民者、帝国主义者和全球霸主的角色。
一是在殖民主义时代,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随后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3年)和中法《黄埔条约》(1843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先后被迫签定《天津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58年),沙俄趁火打劫,中国被迫签订《瑷珲条约》(1858年)、《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伊犁条约》(19世纪80年代),仅这四项条约沙俄就占据中国国土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里。
二是在帝国主义时代,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赔偿白银2亿两,被迫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1900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入侵,被迫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赔款白银4.5亿两,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公开侵占我国东北地区长达14年;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中国人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三是在霸权主义时代,1950年,中国被迫参加抗美援朝,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美国先是带头封锁中国,后是操纵联合国禁运中国,长达20年,直到1971年4月尼克松总统宣布结束对中国贸易禁运; 1965年中国被迫参加抗美援越、美国陷入长期越战泥潭;1964年之后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大兵压境,达到100万军队,直到80年代之后开始撤军;1989年美国带头再次制裁中国。
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实行三大主义,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始终是不公正、不公平,始终是大国欺负小国、富国欺负穷国、强国欺负弱国的强盗逻辑、丛林法则。不仅中国人民是受害者,世界各国人民也是受害者,这些恃强凌弱国家的人民同样是受害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因如此,中国更加珍惜世界和平发展、公开主张互利共赢。
中国领导人倡导共赢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集新中国六十多年来历届领导人外交方针、方略之大成,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早在毛泽东时代,就主张“王道”,反对“霸道”。一方面提出了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这就是中国所奉行的共赢主义的最早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坚决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希望能够获得十几年的国际和平发展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毛泽东曾指出:“无数事实证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是“王道”,失道寡助则是“霸道”。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在接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提出了霸权主义的概念。他是指第一世界的美国和苏联。根据毛泽东的思想,经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邓小平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的发言稿,详细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同时也公开提出了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霸权主义,特别是反对超级大国的掠夺和控制。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大特别会议上作了这个发言,代表中国政府明确反对世界的霸权主义,作为一个既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最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我们是主张王道的。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先是前瞻性地提出争取23年(指1977-2000)国际和平环境,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之后又提出争取70年(指1980-2050年)国际和平环境,为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构想服务。他还提出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仍然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他认为,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战争的根源。
1989年后,美国带头制裁中国,对中国实行霸权主义。1989年10月江泽民在国庆讲话中提到,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他说,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企图把自己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别国。这就是霸权主义的经典定义。江泽民的结论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注定要失败的。凡是搞“霸道”的,其结果一定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进入二十一世纪,胡锦涛首次提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将“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作为中国主张、中国理念、中国原则、中国追求。后来又明确提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开辟了世界大国的先例,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宣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几届领导人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基本思路,带头走出去,与世界各国政要和人民做朋友,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实践创新,先后提出了“中国梦”、“亚洲梦”、“亚太梦”、“世界梦”,坚持贯彻正确义利观,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更加明确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成为建设和谐世界(指大同世界)的倡导者、践行者、先行者。
共赢主义集中华传统思想精髓之大成
中国领导人倡导共赢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传统精华之大成,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和当今时代的创新性。
从历史渊源来看,中华文明具有独特的延续性、包容性、开放性,自古就具有“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文化基因,这一思想充分体现在习近平一系列对外讲话之中。
为什么中国会主张“王道”,而反对“霸道”?习近平十分理性地介绍了中国的历史渊源,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为什么中国会打破“国强必霸”的霸道逻辑?习近平十分清楚地告诉世人:中国的先人早就知道“国虽大,好战必亡”。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21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通了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文明平等开展交流,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迹,沿路各国人民均受益匪浅。600多年前,中国的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7次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占领一寸土地,播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传播的佳话。
中国如何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实现共赢主义?为此,习近平更是创造性地倡议“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恰恰源于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弘扬古丝绸之路互学互鉴、和睦共处的精神。2013年9月7日,他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演中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3日,他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中,又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根据习近平主席倡议,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精心设计、高效工作,于2015年3月中国政府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方案创新之处是首次提出了“三个共同体”: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首次提出了“五个相通”: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一设想一提出,已经有沿线几十个国家积极响应参与,并愿同各自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
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共赢主义愿景和行动方案。从这个意义上看,“一带一路”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推进对外合作的战略构想和总体布局,为整个欧亚大陆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它是中国对外开放之路,更是中国与沿线各国互利共赢之路。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利益相关者
中国为什么会在世界大国(如二十国集团)中带头倡导共赢主义,敢于公开向全世界宣示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因为1978年之后的几十年国际和平环境为中国经济起飞、迅速崛起创造了难得的“天时地利”,对外开放又使得中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体,更是全球最大的利益相关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必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处在世界市场舞台的中心。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国,不久还会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市场,是真正的“超级买家”;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他们对中国出口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而中国产品对他们市场占有水平也相应地不断提高,特别是南方国家,例如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了2000亿美元,是2000年的近20倍,成为非洲大多数国家贸易增长的最大发动机。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世界投资市场的优等生。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国,是世界投资自由化的最大受益者;中国又是世界第三大海外投资国,不久还会成为世界第二或第一大海外投资国,是世界投资自由化的实际行动者。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市场的最大客户,特别是旅游市场、高等教育市场的最大客户。每年约有上亿中国人出访世界各国,世界各国也有几千万人来华访问、旅游;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也是世界第三大外国留学生目的地国。
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世界治理的重要成员。中国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重要成员,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股东,是二十国集团等多边组织的重要成员。
因此,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广泛深入地参与世界治理,更积极主动地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为共同构建和谐世界做贡献。
最重要的是,中国不只是大国,更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必须是坚持和平主义的国家,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与那些资本主义大国的国家性质有着根本的不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短短两年半时间,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走出去,足迹遍及五大洲50多国,会见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近500人次,更加频繁地与世界各国政要、人民面对面地交流。习近平对世情的认识和了解,都是来自第一手的信息,这样才能够作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布局,才能够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大布局。
从更宽广的世界历史视野看,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仅提出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而且还要全面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国内目标也决定了中国在世界发展中,提倡共赢主义。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也是内政反映在国际事务上的必然选择。为此,中国领导人先后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中国,进而和谐亚洲、和谐世界。因此,共赢主义的核心目标和宗旨就是全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同打造和谐世界,即大同世界。
第一,共赢主义的主题就是和平发展。这是当今世界时代的主题,也是当今各国最大的公益性产品,如同新鲜空气,即使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但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需要。因此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新鲜空气。对世界各国人民而言,和平是最根本的利益,发展是最大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和平发展就是硬道理,也是最简单的道理。
第二,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主席明确地提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第三,共同构建互利共赢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中国带头建立开放型经济,向全世界全面开放,让世界投资中国大地,让世界分享中国市场。中国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大国,就是要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开放、合作,促进全球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中国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服务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坚决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带头降低关税税率,取消部分关税贸易壁垒,对最不发达国家、低收入国家实行零关税,并扩大到所有的最不发达国家、低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在已有的对外援助基础上,制定“中国对外援助”规划,推动全球国际援助行动,参与国际组织共同制定下一个十五年(2016-2030年)发展目标(后千年目标)。积极走出去,让中国投资世界,深度参与全球经济与市场竞争,为世界市场提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服务、中国品牌。
第四,共同应对全球非传统共同挑战。在应对气候变化、反对恐怖主义、保障网络安全、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防止重大疫情、防灾减灾等全球性挑战方面,既要责无旁贷,又要作出表率,主动给予发展中国家大力帮助以及紧急援助。
第五,全面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无意改变二次大战之后的国际组织和国际秩序,而是作为改革者、建设者,通过积极参与、主动建议进一步改革全球治理机制,使之更加公正和合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国际治理参与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各组织,在二十国集团峰会积极发挥建设者作用,而且还参与了各种专项专业国际治理,彰显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和担当。同时,更加主动提出中国建议、中国方案,使之成为世界方案的一部分,例如,中美共同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2020年后各自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对发展中大国而言必须在2030年前后实现碳排放达到高峰,对于所有的发达国家必须实现绝对减排,这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示范效应。又如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倡议,正在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欧亚地区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
第六,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用三句话作了非常精辟的概括,第一句是“不冲突、不对抗”,这是两国关系的必要前提;第二句是“相互尊重”,这是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句是“合作共赢”,这是两国关系的必由之路。中国从来都没有想要挑战甚至取代美国地位的战略意图,而是真心实意地希望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共同维护和平,共同实现发展。对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体、贸易体、技术创新体,更深入的融合,合则两利,对世界而言,是福音;斗则两败俱伤,对世界而言,是灾难。
第七,推动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人类文明共同进步。诚如习近平所言: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文明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需要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这就是中国的现代文明观,是共赢主义的文化内核。
第八,全面贡献人类发展。中国的发展可以并且越来越能够对人类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突出表现为四个主要方面: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动机,对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服务便利化的进程,对促进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推动全球绿色能源革命、绿色工业革命、绿色交通革命、绿色建筑革命等,对促进全球节能减排的贡献;推动全球公平发展,进一步缩小南北发展差距,对全人类平等发展、公平发展、包容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共赢主义的世界意义
历史的经验是值得注意的,历史的教训更是值得汲取的。当今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经历了五个世纪以来的殖民主义时代,近200年来的帝国主义时代,70年来的霸权主义时代,人类发展都为此付出了无数的代价。正是在经历了实践的检验、时代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我们才能够真正看到共赢主义时代是人类和平发展、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如同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中国领导人带头倡导共赢主义,不仅是基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基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构建和谐世界(大同世界)的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基于全体中国人民的核心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而且也是基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
中国领导人创新了十分独特的“共赢主义”(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实质上指明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方向,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讲话》,2014年5月15日。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97页。
③习近平: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2014年11月9日。
④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讲话》,2014年11月29日。
⑤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⑥王毅:《盘点2014:中国外交丰收之年》,201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