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日关系的症结与处方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非常重视中国与欧美日的关系。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增加了对日本的了解。他有很多日本朋友,其中不仅有自民党、公明党的议员,许多地方官员、记者、企业家都是他的好朋友。他利用会见大量日本客人的机会,掌握了更多的日本的情况,并且收到很多日本高级专家提出的建议。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对日本的发展印象很深,尤其对日本的高科技表示赞赏。同时,那时许多日本政治家也比较有远见,具有世界战略眼光,愿意援助中国经济,希望与中国搞好关系。所以,当时中日关系维持了良好状态。

进入90年代以后,为什么中日关系会变得困难起来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海湾战争之后,美国督促日本更多地介入世界事务。日本答应了美国的要求之后,中国有人担心日本扩充军备会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同时也认为美国太把日本军国主义简单化了。所以,可以说是海湾战争之后日本的转变使中日关系变紧张了。

第二,改革开放之初,欧美国家曾经担心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发展,对华投资是否能收回成本。当时,日本的态度比较积极,在提供技术、投资和企业管理方法等方面,对中国发展贡献很大。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与欧美国家之间的合作进展顺利。欧美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对华投资增加,相互之间出现的很多问题都能比较圆满地解决。现在中国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对中国来说,日本的经济地位已经逐渐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

第三,中日双方都有心理、感情问题。在明治维新以前的两千多年里,一直是日本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但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很快,包括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也开始向日本学习。鲁迅、郭沫若等很多名人都曾到日本留学过。二战之后,日本又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于是许多日本人就自以为能够征服世界,而不少国家包括美国和中国都对此颇为反感。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的经济、政治影响都迅速扩大,许多中国人也有信心将来超过日本。并且,中国人要求日本对历史问题真诚反省,而日本人则觉得中国不停地要求道歉,在心理上也有反感。上述中日双方的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并且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中日关系陷入困难境地。

第四个原因是国家领导人的改变。80年代,中国日本的关系非常好。那时中曾根虽然也参拜了靖国神社,但是他重视世界战略,了解国际局势,所以中国、韩国对其参拜之举提出批评之后,他就不再继续参拜。小泉不太考虑国际战略,他考虑的只是国内舆论,一直固执地参拜靖国神社。因此,可以说国家领导人的改变也影响了中日关系。

目前,美国关注亚洲问题的学者、政治家多认为,最近几年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对美国也不利。因为如果中日关系不稳定的话,日本就会扩大军备,可能会带来军备竞赛,会发生很多问题甚至冲突。所以最近一两年美国政府也认为需要中日关系处于稳定状态。美国的作用是以中间人的身份调解中日关系,减少双方的矛盾和对立。但是,重要的问题只有中日两国合作才能真正解决。安倍上台后把中国作为出访的第一站,意义非常重大。当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双方解决。中国老百姓对日本的看法比较严竣,日本中国的印象也比较负面,要一步一步地把两国关系搞好。中日关系走得太快,老百姓也不容易接受。

为了搞好中日关系,日本政府应该大胆地面对历史问题,把历史问题说清楚,应该欢迎中国、韩国、美国等国对此提出看法和意见。日本的教科书的确有失客观,中国对此提出了很多批评。关于靖国神社,现在问题最大的是其中的战争展览馆—游就馆,那里用的解说词很右,很极端,也不按事实说话,所以游就馆的问题应该解决。而中国也需要更积极地了解日本,努力搞好与日本的关系。80年代日本的小说、电视剧等在中国很流行,增加了中国人对日本社会的了解。而最近中日之间很多问题却难以沟通。只有加强相互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中日关系。

注:

此文系彭华根据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讲演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未经本人审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日关系的症结与处方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词条  症结  症结词条  处方  处方词条  
智库

 美联储一百周年之际的改革法案

要点总结:1)所有繁荣的工业化民主国家都有一个兼具独立性与民主问责的中央银行。过去100年间大量国家的经历反复证明了在委任的货币政策官员与获选政客之间设置一个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