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人民币正处在风口浪尖,但如果把中国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放到全球范围内,在笔者看来,当下宏观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是新兴市场面临的正反馈挑战。事实上,新兴市场近来不断有负面信息涌来,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大量货币汇率对美元急贬,外汇储备明显缩水,资本市场普遍承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较大,通货膨胀又有抬头之势,地缘政治愈加动荡不安。应该说,面临挑战是正常的,毕竟新兴市场经济已经持续崛起了很长时间,并在GDP占比上刚刚超越了50%的追赶线。短期蛰伏和结构调整是必然的,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值得强调的是,高峰过后更要谨防断崖,正视正反馈挑战,将是新兴市场实现调整后再度强势崛起的关键。
一方面,多元化退潮由于正反馈而自我强化。所谓多元化退潮,是指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结构发展出现的新趋势,即从“发达向下、新兴向上”转为“发达向上、新兴向下”,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经济强势复苏,新兴市场崛起受阻。多元化退潮正在进入高潮。利用IMF2015年7月公布的最新预测数据进行测算,2015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领先发达国家的“剪刀差”连续第五年下降至2.1个百分点,不仅较2014年下降了0.69个百分点,还低于1980年至今2.17个百分点的历史均值,更大幅低于2000年以来4.17个百分点的新世纪均值。事实表明,多元化退潮的格局正在固化和长期化,而其内因,恰是正反馈效应的自我强化。多元化退潮的正反馈,表现为:多元化退潮导致全球总需求下降,而新兴市场内生增长动力往往弱于发达国家,进而使其承受相对更大的增长潜在损失;多元化退潮导致利益博弈更加激烈,而新兴市场在国际市场的主导力弱于发达国家,进而使其相对更难以维护复苏利益;多元化退潮导致金融波动性明显加大,而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高于发达国家,进而使其相对更容易受到金融风险的负面冲击。
另一方面,利益博弈正进入美国正反馈的“亲霸权”模式。危机以来,反美国霸权和去美元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全球经济秩序重建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危机从美国到欧洲再到新兴市场,时间持续得越长,就越能看出美国经济的超强韧性和美国主导力的先抑后扬。尽管不愿承认,但事实表明,利益博弈正在美国力量的主导下朝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美国率先强势复苏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占据先动优势,美联储先动预期导致美元中期升值,美元中期升值导致部分新兴市场面临货币危机威胁,新兴市场局部危机导致全面不信任和全面增长承压,新兴市场风险上升导致美元避险需求上升,“去美元化”流于口号,美国经济金融主导力不降反升,进而夯实了美国经济强势复苏的霸权基础。近几年危机后的市场演化说明,美元所谓的“特里芬两难”问题基本是个伪命题,“亲霸权”模式导致美国利益享受着正反馈效应的持续提振。在全球经济长期弱复苏大背景下,美国利益的持续提振恰恰伴随着新兴市场复苏利益的不断受损。事实上,真正面临现实两难的是新兴市场,笔者称之为“升值——贬值两难”。在非危机阶段,美元往往长期贬值,进而使得新兴市场国家由于本币升值而出口受困;在危机阶段,美元突然中期升值,而新兴市场货币即便贬值,却由于全球化放缓而依旧承受出口下降的压力。也就是说,无论升值贬值,新兴市场在国际贸易中总是利益排序靠后的那一个,当前的形势就是最好的例证。
对于中国而言,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无论经济金融,整体处于“岁寒见后凋”的相对强势状态,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是新兴市场代表,普遍性挑战是中国无法回避的。所以,关键在于洞察形势变化,做出有针对性的应对。针对正反馈效应在现时的巨大威胁,笔者以为,关键在于要坚守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有为,主导建立或强化负反馈机制,对冲正反馈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