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9月5日电 (王逸飞 徐心星)随着全球制造业迈入产业互联时代和中国经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制造业的成长与创新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话题。
5日,由浙江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球化制造与中国”国际论坛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以“追赶超越:中国制造业成长与创新的新纪元”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全球化制造业与创新领域的顶尖学者,和最佳企业实践者,共同讨论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机遇。
“制造业乃国家之本。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带来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巨变,未来制造业将向互联、互动的智能制造转型。”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赵福全说。
目前,为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日本则利用智能科技重建工业设计,始终保持发展机器人、新能源科技第一前线。
在中国,目前正通过互联网+创新2.0下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推动传统产业得到转型升级,新兴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和扩散到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
赵福全表示:“未来智能制造体系的内涵,是由数据驱动的互联互动的智能制造体系。智能制造代表着制造业的理想主义。它的愿景,是未来智能制造体系中确保个性化的know-how将更多地掌控在供应商手中,中小企业将成为全球创新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他认为,目前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而质量和基础研发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左膀右臂。“国内制造业企业需要加强自主研发能力、质量保障能力、技术诀窍的掌握,经验数据的积累,边补课边追赶,更要明确目标,做好顶层设计。”
前海尔集团资深副总裁王道民,介绍了海尔集团的互联创新实践:“海尔互联工厂,实现了商业模式转型(智慧生活平台)、开发流程转型(并联流程),并实现了管理体系颠覆,包括组织颠覆与机制颠覆。”
他指出,目前一群一群的消费者在消失,一个一个的消费者在诞生。而需消费需求的变化推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企业正从生产创造创新,转变为洞察消费需求变化。“目前对消费需求的洞察,迅速将需求转化为产品,最终实现消费者与生产可以直接互联,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力。”王道民说。
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如何在新时期里更好的“走出去”,也是转型发展的重要环节。会上,企业大佬们也分享了各自的“出海”经验。
作为世界著名通讯企业,华为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代表。前华为副总裁范厚华表示:“华为‘全球化’的精髓,首先是企业国际化,多向海外企业学习,华为的商业逻辑和国际化策略是成功的。其次要充分的理解客户需求,以客户为中心,这是华为的重要发展动力。同时必须在当地与对员工、客户建立信任,遵守商业原则与当地法律、否则生意不长久。最后,则是重视服务客户,让用户不断参与,为他们带去好的体验和满意度。”
近两年,浙江本土企业海康威视成为了浙企“走出去”的领军者之一。海康威视副总裁蔡定国表示:“过去物美价廉的方式可以取得暂时成功,但全球化不是单纯依靠价格、质量,而是全方位的、把核心能力变成你影响客户的各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是可以做好全球化的。华为给中国企业做了榜样。其实在中国每个行业都可以孕育世界级企业。不应只把眼光放在中国,虽然国内市场很大,更应该到世界市场去。”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未来,范厚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