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高校为何热衷更名

核心观点

我国高校频繁更名是目前高等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大学办学模式、社会功利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让高校安于定位,不在更名上做文章,就必须改革我国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不能用学校的身份来评价高校,把学校按校名分为三六九等。

近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的部署和要求,审批设置2015年中东部地区本科学校,同时审批部分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列入专家考察的36所申报设置本科学校和9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名单日前向社会公示。这再次引起社会对高校频繁更名的关注。

高校更名并不是更一个名那么简单

有一种更名,是可以理解的,比如独立学院专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学校,要和母体学校脱钩。但由学院更名为大学,或者去掉原来校名中的机电、化工等词,改为科技、经管等,却令公众感到困惑,难道更名为大学,在校名中嵌入时髦的词汇,学校就高大上了?有数据显示,近6年来,我国共有472所大学更名,占高校总数的23%。用更名潮来形容高校更名,一点也不为过。

高校更名并不是更一个名那么简单。从学校更名为学院,这是“专升本”,学校升格;从学院更名为大学,这要求学院必须增加学科门类,还有的高校为此要合并进其他高校,因为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大学还必须设有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为达到更名的需要,学校就要增设学科、专业,扩大规模,进而也就让学校的定位、特色受到影响——增加这些学科、专业,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吗?增加之后,能保证学校办学的质量和特色吗?可以说,有的大学在追逐更名中,学校的办学定位变得模糊,学校的办学特色也不再。那么,高校为何在一片质疑声中还是这么热衷更名呢?

行政评价把学校导向追求“高大全”

其实,用高校热衷更名来谈论目前的更名风潮,并不妥当。准确地说,这是高校领导热衷更名,有一些高校领导,就把在任期内完成学校更名(从学校更名为学院,从学院更名为大学)作为重要的任期政绩,而更名的决定,通常就由学校领导做出,在高校内并没有听取师生意见的过程。有一些高校更名,甚至在校内引起教授们的抗议,认为更名学校丢掉历史品牌,得不偿失,可是,在行政领导的强推下,更名工作还是继续推进。今年早些时候,四川大学对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表示抗议,声称四川医科大学校名和以前的“川医”容易混淆,而“川医”曾是华西医科大学的前称,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四川大学维护“川医”老品牌的意识值得尊重,可问题是,华西医科大学去了哪里?“川医”这个老品牌是被谁丢掉的呢?

更名对高校领导来说,还是充满诱惑的。这是因为更名在现实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会给办学带来诸多功利价值。于学校领导而言,如果学校从公办专科升为本科,这意味着行政级别和相应待遇的提升,就是学院改为大学,行政级别未变,但大学校长相比学院院长,也令领导感觉更加良好。这种利益变化,还是“小儿科”的。很多希望学校更名的领导,更认为只有更名,才能为学校发展获得更大的空间。此言非虚,在目前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中,大学相比学院,确实可以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设置、课题研究等方面,有更大的优势,这和我国对高等教育主要还实行行政评价有关,行政评价中,学校的身份、等级,与学校获得的资源,有着某种对应关系。这种评价体系把学校导向追求“高大全”的办学道路。

必须改革我国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

社会舆论总是拿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校名几十年、上百年不变,来批评我国大学老是想改校名,可我国大学根本不理会,因为学校身处的环境不同,美国的高等教育评价,是实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学校是靠办学实力和声誉获得资源。而对高等教育的社会评价,在我国也很纠结。虽然媒体对高校更名质疑颇多,可是,很多高校从更名中却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在招生中,一所从学院更名为大学的高校,很可能提前一个批次招生,就是放在原来批次招生,录取分数线也会涨不少。这说明,有的考生、家长完全是冲着学校的校名去报考大学的,简单认为大学就比学院好,学院就比学校高人一等,这种功利且盲目地按校名选大学,促使大学“迎合”考生们的这种心理,在校名里加入科技、经管等时髦词汇。有的高校在第一次更名后,发现效果不佳,随即改新的校名。有的大学的校名在短短几年间改了3次,连校友都不知道自己的学校叫什么名字了。

我国高校频繁更名是目前高等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大学办学模式、社会功利教育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让高校安于定位,不在更名上做文章,就必须改革我国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不能用学校的身份来评价高校,把学校按校名分为三六九等,要对高等教育实行专业评价,引导高校在自身的定位上办出高水平;要建立学校现代治理结构,提高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学校的办学不能仅由行政领导说了算,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在学校办学中的作用,像学校更名这样的大事,不能仅凭少数领导的主张,而必须听取全体教师、学生、校友的意见,经过充分的讨论;与此同时,社会也必须摆脱功利教育价值观,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时,不能望文生义“以名择校”,而必须关注学校办学的实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高校为何热衷更名  更名  更名词条  热衷  热衷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高校  高校词条  高校为何热衷更名词条  
智库

 政务环境与经济增长

为评估各地的政务环境,中山大学徐现祥教授主持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在2018年7、8月赴全国16省级行政单位、84市、182区的政务服务大厅进行实地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