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万众创新的关键。为了解当前我国企业创新的现状、环境、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态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管所所属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以企业创新为主题的企业家问卷调查,并和2000—2014年间与创新相关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企业创新战略的演变,总结了我国企业近年来创新发展的变化规律,对我国企业创新的现状与未来作出判断。
企业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观念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本次调查了解了2014年企业家认为最困难的创新工作,并与2004年同一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认为最困难的创新工作的比重排序基本相同:“观念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是难度最大的三个方面,而“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是难度较小的三个方面。
从不同地区看,中西部地区企业选择“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的比重高于东部地区企业;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选择“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观念创新”的比重高于中小企业;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选择“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观念创新”的比重高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关于企业家认为最应该加强的创新工作,对比2000年和2014年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企业家的排序基本相同。调查发现,虽然“管理创新”没有被企业家认为是创新工作中最困难的一类,但被认为是最应该加强的,这说明管理创新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性。此外,企业家认为“技术创新”也是最应该加强的创新工作。
关于企业对制约创新工作因素的认识,对比2000年和2014年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国家创新体系逐步得以建立、发展与成熟,妨碍创新工作的部分因素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有一些不容乐观。
首先,无论是2000年还是2014年,大多数企业家都认为“创新人才缺乏”是妨碍创新工作的最重要因素;其次,经过15年的发展,在2000年排在第二位的“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40.7%),在2014年的调查中下降到倒数第二位(23%),这表明企业获得外部创新资金的渠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再次,企业对良好外部创新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集中体现在更多的企业家认为 “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从36.8%上升到41.3%)、“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从24.7%上升到40.2%)、“知识产权保障不力”(从16.1%上升到26.5%)等是妨碍创新工作的重要因素;最后,其他可能妨碍创新工作的因素还包括:“创新动力不足”、“难以获得合适的技术”、“缺乏健全的创新组织体系”以及“难以选择创新目标”等。
调查表明,企业家期望政府进一步创造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尤其是创新人才培养、创新风险分担、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以及健全知识产权保障体系等。
从不同地区看,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企业选择 “知识产权保障不力”的比重高于中西部地区企业,中部地区企业选择“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的比重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西部地区企业选择 “创新人才缺乏”、“难以获得合适技术”和“缺乏健全的创新组织体系”的比重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
从不同规模看,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型企业选择“创新人才缺乏”、“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创新风险与收益不对称”、“创新动力不足”和“缺乏健全的创新组织体系”的比重高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选择“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和“难以获得合适技术”的比重高于大型企业。
关于企业创新资金的来源,对比2000年和2014年的调查结果,企业家的排序基本相同:排在第一位的是“自有资金投入”,其次是“银行贷款”和“政府专项资金”,而“股市筹资”、“发行企业债券”、“国内风险投资”和“国外风险投资”的比重明显偏低。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创新资金来源仍然比较单一,主要以自有资金为主,辅助以银行贷款和政府资金支持,而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创新资金的渠道仍然很不畅通。
具体来看,首先,利用自有资金进行创新的企业从84.7%上升到90.8%,这说明我国企业依靠自有资金进行创新投入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其次,利用银行贷款进行创新的企业从58.1%下降到41.6%,这可能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提高有关,这表明,作为企业外部资金主要来源的银行贷款对企业创新活动支持力度有所下降;再次,利用政府专项资金支持进行创新的企业从17.8%上升到24.9%,这表明政府专项资金在支持企业创新活动方面的作用有所增强。
从不同地区看,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利用“政府专项资金”进行创新的比重要高于东部地区企业;从不同规模看,大型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政府专项资金”、“股市筹资”、“发行企业债券”等创新资金来源方面均优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仅在获得风险投资方面比大型企业有优势,但由于风险投资在企业创新资金来源中比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企业在获取创新资金方面和大型企业相比困难更大。
创新战略是保障企业进行充分创新投入和取得良好创新成果的关键因素,采取不同的创新战略可能带来创新绩效的不同。为此,本次调查考察了两种创新战略类型:渐进式创新战略和突破式创新战略。调查结果显示,有36.4%的企业采取渐进性与突破性创新并重的创新模式,而采取渐进式创新模式为主导的企业(28.6%)比采取突破式创新模式为主导的企业(8.3%)多20个百分点以上。此外,尚有26.7%的企业没有明确的创新模式。调查表明,我国企业在创新模式方面主要以渐进性创新模式为主,而对技术突破有重要影响的突破式创新仍然偏少。
分组来看,中西部地区企业、外资企业和创业期企业选择突破式创新模式为主导的比重相对较高,小型企业和衰退期企业创新模式尚不明确的比重相对较高。
企业创新产出水平不仅取决于创新投入,而且取决于企业创新效率和市场对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等诸多因素。本次调查分析了2008年—2014年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比重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增加的企业比重并不呈稳定上升趋势,而是在不同年份间有所波动。具体而言,2014年调查中有32.7%的企业表示与上一年同期相比,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重有所增加,要低于前几年的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间的差距反映了企业创新不仅仅是增加投入,而是要通过创新形成新的竞争力,并使创新产品和服务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接受,才能支持企业长期的发展。
分组来看,东部地区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增加的企业多于中西部地区,大型企业多于中小企业,而外资企业多于民营企业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从不同行业看,按年度平均值排序,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增加的企业比重最高的三个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6%)、制造业(42.4%)和农林牧渔业(40.2%)。在制造业中,排在前五位的行业是:电子设备(51.5%)、专用设备(51%)、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49.4%)、汽车 (46.6%)和仪器仪表(46.6%)。
调查表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良好的创新产出表现可能与其创新投入和人才的匹配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虽是创新人才缺乏比较严重的两大行业,但其良好的创新产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制造业尤其是以电子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和仪器仪表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创新结构调整,既是进一步增强行业创新能力的保证,又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行业。
本次调查从企业未来一年是否 “增加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和“更新设备”等三个方面了解了企业家未来的创新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与往年相比,2014年企业计划未来一年“增加创新投入”和“引进人才”的意愿有所下降,而“更新设备”的意愿则处于2008年—2014年的中间水平。调查表明,在当前“三期叠加”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企业对增加创新投入持谨慎态度。
从不同行业看,对比2008—2014年的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不同行业企业未来创新意愿差异明显。以2014年为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71%)、制造业(62%)增加创新投入的意愿最高,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8.1%)、房地产业(38.2%)增加创新投入的意愿最低。从年度平均值来看,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最高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2.9%)、制造业(67.8%)、农林牧渔业(65%),而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44.6%)、房地产业(45.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8%)。
在制造业中,仪器仪表(81.1%)、专用设备(76.6%)、电子设备(76.3%)和医药(76.3%)等行业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最高,而纺织(52.9%)、服装(52.9%)、造纸(56.4%)和有色金属(59.5%)等行业增加创新投入意愿最低。
调查还发现,各行业企业引进人才意愿也有较大差异。以2014年为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8%)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6.1%)引进人才意愿最高,而采矿业(26.9%)和房地产业(39.7%)引进人才意愿最低。
在制造业中,医药 (62%)、仪器仪表(60.4%)、电子设备 (57.1%)和专用设备(52.2%)引进人才意愿最高,而非金属制品(26.6%)、化纤(33.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33.3%)、纺织(33.6%)和橡胶塑料(33.9%)引进人才意愿最低。
调查显示,不同行业企业更新设备意愿也有较大差异。从年度平均值来看,更新设备意愿最高的前三个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9.3%)、制造业(47.4%)及采矿业(45%),而更新设备意愿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业(11.1%)、批发和零售业(16.4%)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8.1%)。
在制造业中,汽车 (55.9%)、造纸(53.2%)、化纤(51%)和钢铁(50.9%)等行业更新设备意愿最高,而服装(37.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8.7%)、化工(41.4%)和仪器仪表(43%)等行业更新设备意愿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