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改善中国银行制度的两个建议

今天中国的银行制度的运作总的说来是适当的。但有两点可以改进:第一是把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到贷款的100%;第二是发行千元钞票。

2008年美国经济不景气的开始,是因为金融市场崩溃。崩溃的原因是消费者、金融市场与投资者过于冒险。消费者愿意不用订金冒险向银行贷款来买房产;金融机构把银行贷款包装成证券卖给投资者,投资者也冒风险去买这种证券。这样把房价大大提高。房价过高后变成泡沫,等到房价大跌,不但许多消费者与投资者要破产,金融市场也濒临崩溃。

有人认为如果能把上面说的冒险行为减少,经济不景气便不会发生。一个减少冒险行为和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是管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活动,如建立政府监管金融市场的机构和制定监管金融机构的法律。另一个更有效和更简单的方法,是今天我建议的政策,改变银行运作的规律,不容许它们的贷款多于存款。也就是说,银行的准备金等于它贷款的100%。这样,即使消费者、金融市场和投资者愿意冒险,他们也无法取得过量的资金来投资。如此金融市场会稳定,经济不景气就不会发生。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在芝加哥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老师已经告诉我,制定银行该有100%准备金才能贷款的政策,是稳定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活动的办法。美国没有采用它,是因为少于100%的准备金已成为银行传统的制度,很难更改。上世纪80年代,我当中国国务院体改委顾问的时候,银行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慎重考虑,还请教过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的权威、现在美国联邦银行的重要人物,他也同意规定银行存有100%的准备金是适当的政策。我没有在体改委做出这一建议,是因为当时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虽然中国的消费者、金融市场与投资者没有美国的喜欢冒险,但以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之后,情形可能会变。规定银行贷款应有100%准备金,是今天明智的政策。如果觉得规定银行贷款需要100%的准备金太严格,也可以减到80%。

还有一个相关的政策,是每年增加中国货币包括银行准备金的数量。因为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每年增加,需要增加货币的总量来让生产和消费流通起来。货币增加不能太快,以致发生通胀。而要避免通胀,每年货币应当增加多少呢?增加的百分比应当和国民总收入相等吗?答案是要看货币需求的国民收入弹性。如果弹性等于1.2,当国民收入增加10%,对货币的需求会增加12%,把货币的供应增加12%不会引起通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收入指数从100增加到2422或24.22倍,同时流通中货币从212增加到54600或257.54倍。因为物价指数增加了10.648倍,实际货币数量只增加了257.54/10.648=24.187倍。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与实际货币增加之比是24.22/24.187=1.00。这便是货币需求的国民收入弹性,因为弹性等于1.00,如果实际的国民收入增加了10%,货币供应可以增加10%,物价会不变。如果货币增加14%,物价便会增加4%。上面介绍关于限制货币增加的理论,在规定银行贷款与应有准备金不同的比例时都能应用。

第二个建议是很容易办到的,而且会增加中国人民很大的方便。大家会感到,拿一大堆一百元的人民币来交易很不方便。如果发行千元钞票,大家都会觉得方便得多。我回忆在1970年左右,中国台湾只发行百元钞票,当事人以为发行千元钞票会引起通胀。我们几位“中央研究院”院士,认为通胀是因为发出货币的数量太多,而不是发出面额大的钞票造成的。只要控制货币的数量,不论钞票的面额大小,通胀不会发生。后来我们说服当局发行了千元钞票,给居民用货币交易时带来很多方便。当然,发行面值大的钞票时,要保持货币总量不变。民众可以去银行把十张百元钞票换一张千元钞票,这样货币的数量没有增加,通胀便不会发生。如果觉得发行500元钞票已能满足需要,那也是可行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改善中国银行制度的两个建议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词条  改善  改善词条  两个  两个词条  制度  制度词条  建议  建议词条  
智库

 失序时代

历史时代很难在它还没有结束时就认识到。文艺复兴在事后才成为文艺复兴;此前的黑暗时代和其他各种时代亦然。原因很简单:一些有利的或不利的发展态势到底是独立事件还是代...(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