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必须遵循“六大原则”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就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六大原则”,成为五中全会《公报》中的一个突出的、创新性的亮点。

为什么要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原则

中国的小康社会建设,早在1979年12月就由邓小平提出来了。当时,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这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过程,需要经过一个摆脱贫困和小康社会的建设阶段才能够达到。对于小康社会,邓小平提出两个具体的指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邓小平说:“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或者一千美元。这样的人均水平,可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万亿元,邓小平要求在2000年予以实现。而当这样的指标实现时,我们党觉得还是初级的、很不全面的小康。于是,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所谓更高水平,就是用大体20年的时间,使我国的GDP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只用了10年在2010年时就达到了。因此,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

从以上的阐述中可知,我们党自小康社会提出后的30多年时间里,主要是提出具体的、关键性的经济指标,还没有涉及到原则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在经历了30多年的小康社会建设后,我们党才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原则呢?这就有必要研究一下何为原则

原则是什么呢?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7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这就是说,原则是相对于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中抽取出来的规律而言的,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恩格斯讲“原则”问题,是针对着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原则并不是人们依凭思维可以随心所欲地想象和创造出来的。因此,原则就是人们的主观意识对于客观规律的反映、认识和总结。这样的反映、认识和总结,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正因为这样,它不可能在我们党刚刚提出小康社会或者小康社会建设的时间还不太长的时候,就能达到成熟的、完整的认识。

现在,我们党形成了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原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根本保证。这是因为,一旦形成了原则原则就成为人们行动的依据、准绳和规范。比如说,已经形成的、写入《宪法》的四项基本原则,再如,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如果不遵循,就要犯了违反规律的错误。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大原则”的提炼和总结,深刻反映和概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它将指引着我们顺利地走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五年的行程。

“六大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从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来看,这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鲜明体现。中国共产党无论是进行革命、进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还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决定了我们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立足于人民,也完全是为了人民的。正如五中全会的《公报》所提出的,“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我们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就是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上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其重点就要实施“五大发展”,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从必须坚持深化改革的原则来看,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深化改革原则,否则就失去了发展前进的动力。坚持深化改革原则,必须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要求,就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从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就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我国的法律体系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以,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就要依法建设法治政府。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从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原则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中国的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来看,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坚持党的领导必须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原则。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强化党的领导功能,党要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事宏观方面的思想导向、政策决策、权力监督、干部推荐决定、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等重要工作,运用各种支持资源,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权威作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依规治党。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第一位,只有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反腐败斗争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六大原则”的相互关系

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原则”,是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的认识,它为党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六大原则”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严谨的相互关系。学习和运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原则”,应把握好其五大关系:

一是“六大原则”形成一个系统、整体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不可缺少;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六大原则”的每一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必需的,但不能割裂开来,孤立看待,其整体所发挥的效应又大于简单的个别。“六大原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完整的逻辑体系。

二是“六大原则”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紧密相联的关系。人民主体地位、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党的领导,这些过去都曾提到过,严格地说它们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但现在,随着时代发展,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与时俱进,确实又为它们增添了很多创新的内容,令人刮目相看、耳目一新。

三是“六大原则”形成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六大原则”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无疑是目的,居于最高的位置,其他的如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和党的领导,相比之下,都是实现人民主体地位的手段。没有目的,手段失去了方向;没有手段,目的则无从实现。

四是“六大原则”中党的领导原则对其他原则起着根本性的保障作用的关系。显而易见,党的领导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无论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还是能否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要是没有了党的领导,事情就无法办成。

五是“六大原则”各自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彼此间存在着不可替代的关系。当说明了“六大原则”之间有着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以及党的领导起着最关键因素作用的关系时,不等于说由此可以轻视或者忽略其他的原则。“六大原则”的每一条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条原则都具有厚实的内涵,都构成重大的战略部署,都肩负着艰巨的战略任务。为此,都要很好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词条  遵循  遵循词条  六大  六大词条  建成  建成词条  原则  原则词条  
智库

 中国农村金融的新方向在哪里

【原编者按】中国的农村金融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从2003年中央提出系统性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到现在,15年过去了,中国的农村金融问题已经解决了吗,还是问题更严重了?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