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中国经济的形与势,既要着眼当下,又要展望未来;既要立足本土,也要联系全球。而在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看来,无论是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还是讨论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眼下最重要的是加强信心,唯有此才能让我国经济走上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之路。
谈到新常态之下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厉以宁认为,要做到“四个适应”:首先要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没有经济结构调整,我们的困难是不会减轻的;第二,要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对中国经济正常发展的干扰,这是不可忽视的;第三,要适应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最突出的就是大批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不适应新形势,要自己找市场、自己开发新产品,现在看来它们暂时还缺少作为独立市场主体的活力;第四,也是最要紧的,是要适应从第二产业占主要比例转为第三产业占主要比例。
对于第四点,厉以宁表示,从比较经济的角度来说,工业化进程可以被分为两大阶段:即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在工业化阶段中,第二产业占据较大比例,这时候一国经济的增长率是很高的;而到了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上升,一般会上升到60%-70%,这个阶段经济增长率肯定会下降,发达国家能够维持3%-4%的增长率就很不错了。”
这一局面是怎样造成的?
“要知道,在工业化阶段,可以通过加大投资提高经济增长率,而在后工业化阶段,不可能单纯靠这个法子提高经济增长率,更重要的是要增加民间消费,具体来说就是靠新消费品问世、消费品的个性化以及服务的人性化获得买单,这些都并非易事。目前,中国正处在从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由过去的10%、9%降到7%左右甚至是6%也是正常的,那些不了解经济发展规律,又主张把经济增长率提到8%左右的观点是不负责任的。如果非要实现这个数值,那我们只有重新制造产能过剩,但这样做的结果未必好。”厉以宁表示。
那么,又该怎样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对此,厉以宁提出八点建议。
在他看来,首先,应在农村土地确权以后,允许确权地区的宅基地和上面的房屋转化为抵押物,让农民获得一笔可以创业、扩大生产的资金。
第二,以混合所有制形式组织城市公共建设和公用事业的发展基金。
第三,利用城市公共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基金,在城镇新建廉租房、平价房,让务工的农民和进城的农民有房子可住,全家团聚。
第四,以减税或者免税的方式鼓励基础创新,而不要再存在“谁创新,谁的税收负担就重”这样一种反常现象。
第五,鼓励企业“走出去”,让他们有积极性,这种鼓励一定要是实的,可以通过信贷、津贴补助、减税免税的方式来实现。
第六,国有企业改为现代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时,一定要明确界定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要有细则,否则民营企业会有顾虑,进而不敢参与。
第七,对地下金融、地下资本活动要有一个说法,促使其阳光化。
第八,职业教育培训有广阔的需求和市场,其中包括对农民的技术培训,特别要让农民提高网络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