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学校是具有高质量教育水平的学校,并且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使命和前进的方向,能将学校的潜能和影响力不断转化为显著的进步,并不断放大自身能量的学校。优质学校建设不仅在于具有高质量的教育结果,还在于不断地、有效地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共享,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优质学校教育应该具备服务意识、以人为本、学习型学校、发展个性、开放办学、发展性评价、师生合作、校园文化、辩证施教、研究性教育等十大特征。[1]办学标准承载和表达着特定的目的和理念追求,具有明显的价值指导性。[2]优质学校办学标准是优质学校建设的前置性问题,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对于制订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
香港地区在经历1997年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重大转型的过程中,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学校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慧、信任、人情、诚恳”等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正在转变为“契约、市场、选择、竞争”的教育价值观。[3]为了改善学校教育,以应对教育环境的变化,香港政府大力推动优质学校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为了配合香港整体教育改革在学校的广泛推行,受1998年成立的香港“优质教育基金”的支持,香港中文大学先后推广和拓展了香港跃进学校计划(1998-2001)、优质学校计划(2001-2003)、优质学校行动计划(2003-2004)、优质学校改进计划(2004-2009),不断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优质学校办学经验、教训与具体学校改进策略。
受美国“跃进学校计划”(ASP)的启发,香港中文大学在学习借鉴美国“跃进学校”的评价经验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了学校办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在香港地区大力推行“跃进学校计划”,旨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改进人才素质的培养模式。1998-2001年,香港在50所中小学进行了“跃进学校”实验,把美国“跃进学校计划”转化为适合香港本土的优质学校改进计划。香港地区的“跃进学校计划”将学校教育置于香港社会转型大背景下,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于一体;充分发挥大学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促进作用。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贯通大中小学校,延至社区,并与国外教育研究机构携手形成了立体合作网络,拓宽了“学校教育”办学质量的视野,使得学校教育更富有成效。
香港“跃进学校计划”确立了以下三项重要学校改进原则:(1)目标一致、赋权承责、发挥所长;(2)学校改进策略应是以校为本的、没有一套普适的方程式;(3)大学与中小学的协作建立在信任、信心、信念等“三信”和平等的基础上,注重引领教师开阔视野、接受新知、反思自我、参与改革、建构学校团队文化。[4]
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QSIP)是在“跃进学校计划”等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学校持续改进和优质学校建设计划,它是由香港教育统筹局资助的一种专业支援计划,为期五年(2004-2009),为115所中小学进行学校改进工作,每所学校都得到“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的2年专业支援。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是一种建基于全面的优质学校改进计划,而非学校单项行动计划。
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是一个整合、互动、有机的全面学校改进计划,希望通过大学与中小学的协作,把大学的理论知识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量,建立良好的学校团队文化,达到上下一心,令校内人员持续改进、不断自我完善,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出色的学习效果。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深信,优质学校需要在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基础上作自我反思及持续完美,才是最恒久和最有价值的学校改进。
按照香港教统会报告书的界定,优质学校教育的内涵包括:(1)在明确的问责制度下,以有效率和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达到社会对优质学校教育的期望,满足社会的需求;(2)在各教育范畴追求卓越;(3)一线教育工作者可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满足个别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要;(4)采取多元化的教育体制和优质学校办学模式,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5]简言之,香港优质学校建设就是在明确责任制和讲求办学效益的前提下,力图使学校为社会提供高质素的教育服务。
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具有以下目标:(1)改善教学效能,通过优质学校行动计划提高教学效果;(2)扩大教师团队的视野和见识,通过工作上的互动、协作和反思,以增强教学能量;(3)改善学校的团队文化,目标能否趋向一致,校内各成员有否“赋权承责”的承担,学校能否发挥分工合作、各展所长的优势。
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的最终目的,是希望优质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不断“自我完善”,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6]增强教师能量及建构良好的学校团队文化,使学校迈向一个学习型机构,是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的根本目标。这个学校改进的理念,与只注重以“量化指标式”评价学习效能的取向在学校改善的时间、策略和成果的类别上不一样,它注重学生的长远、丰硕学习效果,在优质学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身处于一个不停持续上进的学习型社区内,并受教于一群不断自我改进和反思的教师中,学生的学习必然是终身受益的。
香港“优质教育基金会”于1999年开始推行“优质学校”激励计划,并制定了详细的优质学校办学评审准则或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四大方面的指标体系:管理及组织;教学及学习;校风及培育;学生表现。这一指标体系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涉及学校教育和办学标准的基本方面,可以作为我国内地优质学校建设的评价标准的参考。
台湾地区的义务教育优质学校秉承儒家教育的信条,要求高度的尊师重教,并追求优异的学习成绩。台湾地区优质学校的特色在于,教师具有教学效能,家长参与度高,课程资源丰富。通过持续的学校改进和学校评价,台湾地区优质学校建设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为了鼓励台北市高级中等以下学校积极营造优质教育环境,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校的卓越发展,台北市教育局于2005年颁布了“台北市优质学校评选及奖励要点”,并以“学校领导、行政管理、课程发展、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校园营造、资源统整、学生学习、学校文化”等九个维度作为优质学校办学标准评价指标,强调学校的发展性评价,以优质学校的评价促进学校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反映了台湾地区对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的认识和办学方向,其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台北市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的评选以“优质、卓越、精致、创新”为教育愿景和办学理念,提出了“胜利之图”(V-map)的优质学校经营思想,即由愿景(Vision)、使命(Mission)、行动(Action)、热情(Passion)四要素构成的学校经营设想,并以“专业、团队、优质、创新、永续”为经营策略,打造优质学校新教育。台北市优质学校办学标准评选的目的是:(1)通过严格、公开的评审过程,评选出台北市的优质学校;(2)鼓励和表彰学校卓越的经营成就;(3)肯定和推广优质学校的办学经验;(4)全面提升学校的经营品质。
在推行优质学校办学思想的背景下,台湾学者对优质学校的办学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台湾优质学校具有以下一些描述性特征:(1)校长具有强势的教育领导力;(2)积极的学校气氛;(3)健全的教育目标;(4)学校实施目标管理;(5)学校注重学生学习成绩;(6)学校环境有利于教与学;(7)学校对学生期望较高;(8)教师素质较高;(9)教师人事安定;(10)教师研究风气很盛;(11)教师之间和谐团结;(12)鼓励教师改革创新;(13)学生用于学习时间较长;(14)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15)学生遵守校规纪律;(16)学生进步不断受到评估;(17)师生均以学校为荣;(18)师生间有积极关系;(19)师生福利受到重视;(20)师生经常受到鼓励;(21)校园整洁美观;(22)教学设施充实;(23)获得教育行政机关支持;(24)获得社区人士及家长的协助;(25)注重学校品质管理;(26)与社会关系良好。这些描述性特征对于我国大陆确定优质学校的办学标准具有参考作用。
台北市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的评选活动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参照了过程性教育评价CIPP的模式以及学校发展战略规划PDCA的精神,采用“有什么”“想什么”“做什么”“得什么”的思维过程,从“基本状况”“优质目标”“具体做法”“优质结果”四个方面进行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的评审,以提升优质学校的办学品质,推动学校的持续精进。具体操作模式如图2所示。
台北市优质学校办学标准评选申请需要包括四大项目:(1)基本现况:针对学校的设校历史、社区环境、学校规模做出说明。(2)优质目标:针对学校所申请向度的相关背景进行学校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并提出具体优质目标。(3)具体做法:为达成前述预期目标,学校所提出的各项具体做法与创新做法。(4)优质成果:从目标达成与创新成果两个方面,列举申请向度的相关优质成果。
台北市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9大向度,涉及36个评价项目,共144个评价指标和288个具体操作性评价标准。学校可以参加单项优质奖的评选,并在获得任意5项优质单项奖的基础上申报“整体金质奖”。台北市优质学校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在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全球义务教育正在经历着一次深度的变革和转型,优质学校建设成为世界各地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迫切需要重新确立优质学校的办学标准。什么学校才是优质学校?世界各地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标准已不再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办学标准,是走向优质学校的第一步;办好优质学校,为每位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是时代赋予优质学校的重要使命。[10]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世界各地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以制定振兴教育发展的有效政策,实现培养有效率的、国际化人才的教育理想。[11]香港、台湾地区优质学校建设的特征与经验值得借鉴。
(1)建立基于信任、信心、信念“三信”关系的学校改进理念
优质学校建设首先需要确立良好的学校改进理念。香港优质学校建设以信任、信心、信念“三信”关系为学校改进和优质学校建设的理念,其首要路径和策略是通过一连串的教师培训发展工作坊,以“面对变革”“建构团队”“沟通与协作”等主题设计、创作和改编不同规模、针对不同对象和目的的仿真活动和游戏,再配合各学校发展主任的观察、分析和解构学校团队文化,刺激及装备教师迎接学校改革和学校改进。
这种以经验学习为本的优质学校建设模式,能使教师自然地投入和参与学校改进和优质学校建设中,成效亦远胜过一般单向的理论灌输和演讲,既能取得教师的信任,又令他们学以致用,有机会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信任感增强了,又对优质学校改进计划有了信心,还凝聚了社会的共同信念。在建立了“信任、信心、信念”关系的学校改进理念基础上,优质学校改进计划才开始开展与实际教学活动有关的介绍和示范,以改变教师的教学信念和范式,进行以学生为本、并建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活动。
优质学校建设还需要确立学校改进的知识基础和团队文化。香港优质学校改进首先强调对学校进行初步情势检讨。初步情势检讨为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的首要步骤。初步情势检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量化数据报告,以问卷调查形式,搜集量化数据,以供分析。第二部分则为质化访谈,“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的学校发展主任及研究主任必须到访成员学校,与校内各成员进行访谈。为学校进行初步情势检讨,其主要目的是发掘学校的长处、了解学校的情况和所面对的困难,建立学校发展水平的基线资料,使学校改进有坚实的现实知识基础。
其次是强调量度优质学校的团队文化。移风易俗,改变及建构学校文化是艰巨的学校改进任务,也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的挑战、职责及良好愿望。作为一个“局外人”,学校发展主任与学校没有任何利益关系和历史包袱,可以扮演更积极的推动角色,要帮助学校建立一致的目标,首先要让学校同事共同面对及了解学校现存的文化真相。[12]
(3)为学校改进建立自我完善的机制
香港“优质学校改进计划”形成了系统的学校改进步骤,希望为学校建立优质文化及自我完善的机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香港优质学校改进的具体路径如下,这些操作性步骤也是我国大陆优质学校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路径。
一是检讨情势(Stock-taking)。首先为学校进行详尽的情势检讨,包括量化的数据资料和质化访谈,为制订学校发展或改进计划建立知识基础。接着学校如需要进行全面而完整的情势检讨,需要以校为本,并调动校内全体工作人员的力量,作有针对性的探索。
二是建构愿景(Vision-building)。通过互动模式的工作坊,让全体老师在平等的基础上,参与讨论,共同制订学校发展目标和教育目标。在建构学校愿景的旅程上,校董会、校长、管理层及教师的专业判断非常重要,并考虑家长、学生的期望和意见,实践办学宗旨和使命。
三是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及关注事项的优先顺序(Priorities-setting)。将知识基础、教师的专业判断、家长及学生的期望、全体员工的自我反思等资料加以分类整理,共同制订学校发展目标的优先顺序。
四是探究目标与计划的配合(Goals & Actions Mapping Exercise Model)。列出大型目标与计划的矩阵,全体教师各自把负责计划与目标配合,审视整体学校工作计划,探究各计划与目标的关系及其成效。各位教师分组讨论评估计划效能,再具体检讨每一项工作计划的成效。这一探究过程是繁复和仔细的,亦是提升教师对教学成效关注程度的必经步骤,同时亦提供多个机会让教师们了解其他同事的工作,打破“各自为政”所造成的隔阂,从而减少内耗。
五是采取“保、改、开、停”模式(Keep,Improve,Start,Stop Model)。经过上述探究过程后,全体教师考虑未来计划时更会针对教学成效、服务对象、人力时间的投资等因素进行有计划的“保持、改善、开始、停止”机制。
六是撰写学校工作计划(Formulating School Plan)。在订立学校来年工作计划之前,优质学校改进计划发展主任为学校进行了有系统的探究过程,并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各项活动和讨论,务求使工作计划能因应学校的实际需要及针对现时的教学情况,同心协力,有效率地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校长及行政小组需要教师建立共识,并制订工作计划的大方向和原则,各工作小组根据各原则撰写具体工作计划。
七是对工作计划进行系统的检讨和评估(Systematic Review & Evaluation)。在计划进行期间或完成后,教师要关注及检讨工作计划进行情况,及时调整,并建立自我完善的机制。[13]
台北市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的评审过程极大地推动了台湾各地优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概括地看,台北市优质学校的评选过程强调以评价促发展,学校通过持续的努力,可以先从学校单项奖励开始,再努力达到学校整体优质的过程。台湾地区优质学校办学标准体现了以下一些特征和启示。
台湾优质学校建设重视学校领导的作用。在优质学校领导方面,台湾优质学校的共同领导特征是:有品德、无私心;有理念、能论述;富热忱、有企图心;有魄力、能执行。
台湾优质学校的领导具有独特的领导风格,一是优质学校的校长都是有“使命”的人,使命感是优质学校校长塑造自己领导风格的契机和动力。
二是优质学校的校长还以“权变”为领导准则,依据学校的情景背景和办学条件进行领导。创校者必须筚路蓝缕,传承者必须除旧布新,临危授命者必须浴火重生;新学校必须争锋出头,老学校则必须再现风华;公立学校则必须因为学校市场化而提升竞争力,私立学校则必须兼顾教育成本收益与教育专业理想。
三是优质学校的校长领导风格成为“品牌”。有的校长善于一马当先,引领风潮;有的校长则喜欢静观其变,蓄势而发;有的校长果断英明,事不迟疑;有的校长则虚怀若谷,谋定而动。
四是优质学校的领导是“美学”的实践。领导是一种艺术,领导的艺术具体体现在“带人”和“做事”两方面。“带人”要“带心”,所谓“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忠心不二”是学校领导的最高境界;“做事”要“做对”且“做好”,需要领导的专业智能和实践智慧。学校领导是一种美学实践,其过程和结果要足以令人感动。[14]
总之,台湾优质学校的领导要成为“优质领导”,他(们)或她(们)必须有使命、有热忱、有风格,展现领导美学,学校“政通人和”是优质学校领导的价值追求。
台湾优质学校建设强调学校行政管理的创新。在台湾优质学校行政管理评价标准中,主要有四大判断指标,学校行政管理要以“知识管理”为主轴,以“e化管理”为工具,在流程中重视学校“品质管理”,对于行政管理结果注重“绩效管理”,这四个方面的总体表现体现了台湾优质学校的行政管理特征。
在台北市优质学校的行政管理优质单项奖的评选中,优质学校都在积极推动优质学校行政管理的创新,以增进学校的经营效能,具有以下6个优质行政管理特征:(1)周延性:成立学校知识管理部门,促进知识的储存、运用、传播和分享;(2)创新性:以专业创新为核心,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3)参与性:推动“全面品质管理”的成效,发挥团队效能;(4)效益性:推动完善的人力资源分配规划,充分融入学校绩效目标;(5)应用性:虽然不同的学校有其学校类型的特殊性和学校行政管理的特殊性,但优质学校的行政管理方案,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6)永续性:学校行政管理能够整合所有处室的能力和资源,积极努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使学校行政管理成为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15]
台湾优质学校建设过程注重学校独特文化的营造和经营,只有获得学校文化方面的优秀评价,学校才可以获得整体优质奖。重视学校文化特色的营造是台湾优质学校建设的基本经验。在台湾优质学校建设的学校文化方面,台北市优质学校都注重学校文化的特色营造。具体表现为:(1)优质学校的学校文化具有动人的特色,包括学校的历史、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的独特文化建设;(2)优质学校的学校文化重视核心办学理念的建立和培育,强调使办学理念成为学校的“灵魂”或“统帅”;(3)优质学校的学校文化注重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多种文化要素的均衡协调;(4)优质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学校领导者发动学校改革的契机,学校领导者要成为学校组织文化的“舵手”和组织文化变革的“发动机”。
参考文献:
[1]杨卫国.优质学校教育的十大特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6).
[2]张新平.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0(6).
[3]彭新强.全球化对教育的影响[Z].香港中文大学学校发展及评估组,2013.
[4][13]李子建,赵志成.迈向优质学校教育:《香港跃进学校计划》的特色[J].上海高教研究,1998(1).
[5][12]吴福光.香港的“优质学校教育”计划及其启示——兼对我国“素质教育”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1(9).
[6]赵志成.优质学校计划:学校改进的知识基础[J].优质学校计划刊物(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香港教育研究所),2003.
[7][8][9]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台北市2014年度优质学校评选[Z].台北市教师研习中心,2013.
[10]程晋宽.全球化背景下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办学标准的新思维[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4(3).
[11]Baines L.Learning from the World:Achieving More by Doing Less[J].Phi Delta Kappan,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