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债市泡沫知多少?

近来,关于债市泡沫的议论不绝于耳。有人认为,债市杠杆率不高,对泡沫的担心是杞人忧天。反对者则坚称,有些地产债的发行利率甚至与政策性金融债相当,是过度炒作,而个别机构的投资杠杆已达数十倍,若再不控制,可能崩盘。今年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不已,先有欧、美、日债券4月狂跌,后有12月中旬美国高收益债券集中抛售。如何评估当前的中国债市,具有特别的含义。

先看杠杆率。当前整个债券市场的杠杆水平并不高,年初1.081倍,现为1.109倍,很稳定。分别看,11月份交易所杠杆率1.37倍,虽较银行间市场的1.09倍超出许多,但也只是近年的平均水平,且较年初的1.45倍明显下降。所以,整个市场的杠杆率,并不值得担心。

这是容易令人迷惑的地方。杠杆率指标有时会漏掉关键信息。因债券托管规模远高于融资余额,且二者通常变动巨大,所以需单独分析。

数据显示,11月银行间债券回购余额3.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2.04万亿元,幅度127.6%。这未显著改变银行间整体杠杆率水平:银行间债券托管量的基数32.5万亿元,而回购融资余额基数仅1.6万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0倍,因此,虽后者增速远高于前者的28.8%,影响有限。而在其背后,杠杆融资快速增长的信息被部分屏蔽了。

融资余额是观测杠杆融资的存量指标,融资交易量显示流量。历史上,银行间市场回购融资量的增速较为平稳,2007年至2011年均在20%左右;但2012年打破常规,回购交易较2011年突增42%,结果2013年出现“钱荒”!当年调整,增幅仅在个位数;2014年再次增长42%,交易量由158万亿元增至224万亿元;2015年回购交易量可能突破450万亿元,增速将达历史性的100%以上。交易所增速更快,2007年以来大都超50%,个别年份甚至在200%。银行间日均回购交易由年初1万亿元增至12月的2.8万亿元,而隔夜回购占比远超90%,显示市场对资金宽松的持续性信心十足。

现券交易的流动性也显著提升。2015年,银行间市场全部债券的换手率207%,较上年增70%;交易所国债的换手率由2014年的16.8%增至36.4%,增幅117%。银行间现券交易量前11个月即达80万亿元,远超2012年历史最高的73.8万亿元,是2014年的2倍以上。

更重要的是,债券收益率也显著下行。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坦下行60个-70个基点,企业债收益率下降更多。11月份发行的含权3年期中海地产债,利率3.4%,大幅低于估值31个基点,与政策金融债收益率相当,反映了市场的热度。债券收益率已处历史低位,信用利差也收窄至2008年以来的最低区间,而这是在债券净供给创下历史最高之际创下的。

债市火热吸引大量资金,包括银行理财、债券信托、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等,也有结构化产品。以公募的债券基金为例,其净值上半年为3600亿元左右,至11月份增2100亿至5735亿元;货币基金由6月份的2.4万亿元增至3.5万亿元。

笔者认为,现券与融资交易规模陡增、收益率显著下降以及信用利差急剧收窄三者同时出现,再配以大量新增资金的涌入,可作为判断债市是否出现泡沫的标准。以此观之,中国债市已显现泡沫的某些迹象。考虑到经济和政策环境对债市有利,以及实际利率并不算太低,加之投资者以机构为主,所以仍在可承受的边界之内。但2016年若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债券发行供给压力持续加大以及信用风险蔓延,则有可能导致投资者集中抛售。这三大潜在触发因素未必一定发生,但值得关注。

历史上,中国债市曾有过多次波动,如2003年8月的巨震,2010年10月的暴跌,2011年6月的流动性枯竭,以及2013年6月份的“钱荒”。每一次的原因各不同,但道理相似。需未雨绸缪,已有监管机构提示风险,并采取措施。当然,也不必过度恐慌,在监管立规的前提下,有些风险需让市场自己去识别和规避。同时,政策上注意松紧适度,并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不失为疏导之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债市泡沫知多少?  债市  债市词条  泡沫  泡沫词条  多少  多少词条  债市泡沫知多少?词条  
智库

 不要拿既得利益集团为改革开脱

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论这样一个观点:三中全会后,习李新政推动的强势反腐和深层改革,越来越受到既得利益集团阻碍,导致很多改革政策出不了中南海;而且还有人说,既得利益集...(展开)

智库

 巴西“未来之国”的现实之路

《巴西:未来之国》的作者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顺访巴西的年代,恰巧是巴西自主开启现代化进程的年代。彼时起,围绕发展与提升国际地位的现代化目标,巴西努力使“未来...(展开)

智库

 中国急需提高国际金融话语权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启动汇率中间价改革,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前行,以及保障11月人民币加入SDR篮子,具有积极意义。但出乎意料的是,上述举措被国际社会广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