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导向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受到国际国内形势、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制约。不同的外交政策导向会对国家关系和国际局势产生导向性影响。中美日三国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东亚地区的战略形势和安全秩序。从总体上来看,这种三角关系是一种不平衡和不对称的关系,中美关系是核心所在,美日关系的目的在于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崛起,中日关系则是中美关系的延伸,这种关系定位直接影响着三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导向。特别是伴随着中国、美国和日本综合实力对比的变化,地区战略格局也渐渐发生改变,中美日三国的外交政策必将影响三角关系的走向,了解和掌握三国政策导向对于中国在东亚乃至全球的战略布局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的外交政策导向分析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外交工作应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处理周边外交问题上,应做到“亲、诚、惠、容”。具体而言,经济上应“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安全上“推进区域安全合作”和“增进战略互信”,人文方面实现“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确立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向。
中国正在致力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合作共赢”是中国面对新形势下国际关系的核心,抛弃冷战思维、称霸思维,强调自身的和平崛起,尊重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文化、信仰、制度方面的差异,在“互惠互利”的传统基础上,强调“惠及”,让世界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红利。特别是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亚洲基础建设开发银行,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注重与现有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助推亚欧大陆的整体振兴。在中美日三角关系中,“零和”游戏将是最具杀伤力的。中国能够主动否定零和博弈,表示对现有国际规则的遵循,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上月在接受澳大利亚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国无意破坏亚洲国际秩序的稳定。他说,中国已经准备好融入全球体系,并遵循国际规则。同时,对澳大利亚与美国试图不断加强的伙伴关系以对抗和遏制中国的政策作出了理性的表现。
和平外交政策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一系列热点问题的斡旋,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在国际热点问题上逐渐形成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案,重视追究热点产生的原因,把握来龙去脉和是非曲直,不偏听偏信,改变“赢者通吃”的旧规则。坚持政治解决大方向,不以武力或制裁为手段,力求全面、平衡、兼顾各方诉求的一揽子方案,为解决国际冲突提供了新思路。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中国今年大力开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向全世界表达中国是维护和平强大力量的积极信号。即使在对日关系上,中国依然奉行和平政策没有变,从国家政治层面来看,今年习总书记接见自民党主席二阶俊博,接受安倍近三亲笔信,在大会上习总书记号召中日两国年青人多交流,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从中国民众来看,对日本也同样抱有较为友好的态度,日本已经成为中国公民重要的海外旅游目的地。
更加务实的外交政策。从最近中美元首在北京的瀛台夜话之后,中国对中美关系的定位也更加客观,明确了“战略互信”依然是中美关系的稀缺资源,但也强调只要双方拿出诚意,“不冲突不对抗”是底线,“相互尊重”是基础,“合作共赢”是成果。在对待分歧上,不必总是用显微镜去放大问题,而是要多端起望远镜去眺望未来,把握好大方向。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传统的“见招拆招”风格,开始站在自身利益角度谋求战略格局的调整,由“问题导向”转向“话语权导向”。首先更加注重自身实力的提升,强调国内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其次加大南海开发建设的力度,防止小国在大国庇护下侵蚀我国的资源利益;再次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加快军事装备技术的更新换代,着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积极参加亚丁湾护航、突破第一岛链进行军事训练、首次参加红场阅兵等较好地展示了中国军队正面的国际形象。
二、美国的外交政策导向分析
“接触+遏制”是美国对中国不变的政策导向。中美关系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具有全球影响性。这一点为美国必须保持与中国的“接触”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实力和国家综合实力都在不断提高的情况,美国想要在包括其当前战略重点的亚太地区以及其他地区取得战略利益,越来越需要借重中国的支持。同样,在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上,也必须拉拢中国。但“遏制”中国对于美国来说,同样是不变的主题。从地缘上,瓦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以中缅关系为代表,借助“重返亚太”强力推进缅甸民主化,扶持排华利益集团,造成中国在缅甸投资项目的损失和国家形象的破坏。美国高调在中国周边开展外交活动,一些中国周边曾经与美国交恶或敌对的国家在美国的主动示好下关系趋于缓和,比如越南在美越关系改善后,在南海问题上态度的改变。此外美国还纵容在其安全保护下的小国,挑战中国的利益底线,比如菲律宾屡屡在南海问题上挑起事端。当然,美国在“遏制”程度上的限度是可以预见的。正如王缉思所指出的,“在摩擦和竞争中维护住大局稳定”仍是比较可能的预期。
“利用+控制”是美国对日本的长期政策导向。日本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中最重要的“棋子”。美国前助理国务卿科特·坎贝尔曾为《金融时报》网站撰文指出,日本正逐渐抛开历史禁锢。美国大体可以采取两种应对思路:一是退后,让日本不受外力地发生改变,毫不理会美国在确保日本安全方面发挥的独特历史作用;二是与日本拉近距离、提出建议,帮助日本在通向“正常”国家地位的道路上绘好路标。坎贝尔说,后一种思路虽然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但却是维护美日关系的最好办法。美国正在按照第二种思路构建对日本的政策导向。美国历届政府对日本“国家正常化”战略采取的有限纵容。2014年,美国方面不断表示钓鱼岛属于日美安保条约的防御范围,安排了一次美日2+2会谈(外长与防长),一次美日澳外长会谈,为日本外交站台助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安倍政府展现了其国际动员能力的表面成果。奥巴马当政期间坚定重申对日本等盟国的“战略保证”,默许日本推进修宪,特别是2015年安培访美给予了高规格的接待,更显现了美国对日本的倚重。当然,美国的倚重也是在一定限度内的。比如日方对美国说“不”和挑战历史问题的举动,可能危害到美国在全球利益的时候,美国就会给日本必要的告诫。比如2013年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前,美国仍通过驻日使馆发表声明、推迟美日防长通话、取消奥巴马就普天间协议发表欢迎声明等举措向安倍表达了“失望”。
三、日本的外交政策导向分析
美日联盟依然是日本试图增强实力的核心所在。战后日本的对美心态颇为复杂,从“脱亚入美”到“脱美入亚”,从“同盟漂流”到“安保再定义”,社会思潮和政策路数一再摇摆,最终定格于倚美自重“、借船出海”。日本为了保住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在许多问题上作出妥协和让步。比如日方为消除安培参拜靖国神社的负面影响,在久拖未决的美军驻冲绳基地搬迁问题上向美方妥协,冲绳县知事仲井真弘多在日本防卫省有关在野古海岸为拟议中的美军基地重征土地的申请上签字画押。安倍为减轻冲绳知事的政治责任,承诺增加对冲绳的中央财政投入。冲绳基地问题的解决得到美国的赞许,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称此进展对“亚太再平衡“”绝对至关重要”。今年安培访美期间,美国官方给予高度热情的“拥抱”,欢迎指针修订,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麦凯恩甚至高调期待日本参与南海巡逻。恢复政治大国地位是日本长期争取的目标。修宪是日本试图成为正常国家必须跨出的一步。由于美国自身利益考虑,在涉及中国的领土争端问题上不站边,使日本认为在对抗中国时,必须突破“和平宪法”对参战权和防务预算的限制,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动用本国武装力量击退“中国的入侵”。2014年,日本正式决定修改宪法解释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为日本自卫队在海外行使武力开辟了道路。这意味着二战之后日本一直坚持的“专守防卫”的安全保障政策迎来了历史性转折点。如果日本军国主义再次抬头,其战车已经启动了发动机。一旦打开潘多拉盒子,受到战争威胁的不只是东亚和平,世界和平也蒙上了阴影。遏制中国发展是日本近期国际战略的重点目标。日本一直致力谋求“正常国家”地位,面对中国的崛起更激发了其在亚洲争夺领导权的欲望。安倍政府还声称要保护被中国欺负的国家,日本要成为亚洲的领导国和地区安全的提供者,还宣称日本防卫队不限于日本的本土而是只要事关日本利益都能采取行动。利用领土、海洋权益争端以及对外政策等事端,积极拉拢菲律宾、越南、印度、缅甸,妄图通过价值观外交、安全合作、经济援助和军事协调形成与中国对抗的“大势”。日本对中国领土和资源的争夺从其明治维新后就没有间断过,二战失败后在美国的支持下,事实上侵占了钓鱼岛,并对东海提出主权要求。近年来,日本保守势力纷纷站台支持,在东海油气田和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抓住一切机会向其国民展示所谓的对华强硬和自己维护日本“国家利益”的坚定性。日本长期以来对华遏制与分化的政策更加显现,试图抹黑中国、削弱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邀请达赖喇嘛和热比娅等分裂势力纷纷被日本邀请进入其国境,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结论
从中美日三角关系来看,当今的亚太和世界,无论是中美关系还是中日关系、美日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使得政策目标和选择不能是一种非黑即白的界定、一种敌我分明的划线。美国对华抱有战略疑虑,担心中国崛起挑战美国的霸权,但又不得不同中国在许多领域搞合作;安倍政府不顾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在二战中受到日本侵略所承受的巨大损失和痛苦,否认侵华事实,固执地参拜靖国神社,拿“中国威胁论”说事儿,但又不愿同中国完全撕破脸,还是要寻求同中方的接触。中国同样需要充分利用“战略互疑”带来的好处,谋求自身的发展。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美竞争与合作并存,战略竞争不会淹没务实合作,日本在中美之间渔利的空间会逐步缩小;美日同盟关系仍然基本牢固,美国对日本战略约束的大小主要看中美关系的态势;在中日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美国把日本当做对华战略“棋子”并不能改变中国崛起的趋势和路径。葺
参考文献:
[1]朴秀英.冷战结束后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的日本安全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05.
[2]丁大炜.试析当前中美日三角关系中的失衡倾向[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03).
[3]张杰.中国和平崛起与中美日三边关系的互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4]贾秀东.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美日三角关系向何处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4-28001.
[5]李静杰.中俄战略协作和中美俄“三角关系”[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04).
[6]晓岸.旋涡中的中美日三角关系[J].世界知识,2014,(03).
[7]林晓光.东亚地缘战略研究:奥巴马访日与中美日三边关系[J].和平与发展,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