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美国对自身“身份”及国际角色的认知是“踌躇”的,那么美国崛起之后对如何处理与既有国际秩序的关系、是否对既有国际秩序进行改造,这方面的争议非常小。美国精英和两党都认为要按照美国价值观进行对既有秩序的改造。从威尔逊的自由国际主义到罗斯福对国际秩序的设计,美国不懈进行着国际秩序美国化的尝试。而伴随着这一追求的演进过程,我们看到美国的“理想主义”熠熠生辉。但与此相对的是,美国也常常奉行“现实主义”手段。为何美国会同时呈现出这样截然相反的两面?崛起后的美国又是如何构建国际秩序的?
要解开美国为何发心重建国际秩序的谜团,需先从一战前的国际秩序说起。
一战前,既有的国际秩序就是所谓的欧洲旧秩序。该秩序的行为规范是马基雅维利主义与强权政治。马基雅维利主义强调君主可以不讲道德,国家行动不受个人伦理原则约束;强权政治,用修昔底德转述雅典人的话说,就是“强者能够做他们有权力做的一切,弱者只能接受他们必须接受的一切”。总之,一战前,秘密外交、阴谋、欺诈、战争是国家政策的合法工具。
一战前,欧洲还奉行帝国体系与专制制度。帝国把对弱小民族的统治视为正当,而且帝国内部实行经济上的封闭。当时的德国、奥匈帝国、沙俄奉行帝国体系,帝国之间对权利、荣耀、利益的争夺导致战争不断爆发。
而在国际经济领域,则奉行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封闭性的区域经济体系。整个世界分割成多个封闭的经济区域,这样一种重商主义导致列强对海外资源、市场的争夺。
国际和平与国家安全依靠联盟体系与均势原则。国家只能靠自己,自己不够强大的时候要和其他国家进行结盟以抗衡强大的邻国和其他强大的国家,所以各国追求自身绝对的安全,要么尽可能放大自己的力量,要么和其他国家结盟。
一战前的“旧秩序”,在美国人看来,特别是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看来,既不符合美国的价值观,又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必须进行改造。因此,威尔逊提出了重建国际秩序的“自由国际主义”(liberalinternationalism)外交思想。
初试:威尔逊与“自由国际主义”
威尔逊认为,国际秩序应该建立在以下原则基础上: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要采取市场开放和自由贸易的原则,也就是要打破一战前贸易保护主义和关税壁垒;在各民族国家内部治理结构中促进自决、自治和民主,应该打破欧洲的帝国主义和专制制度;在国际安全领域促进法治、国际合作与集体安全(国联),取代均势外交和联盟体系。
这三个秩序都可以对应自由主义的原则,就是自由贸易、民主、国际合作、法治,威尔逊要把公民世界中奉行的自由主义原则延伸到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中去。在威尔逊看来,这套新的秩序要建立和维护,美国必须放弃传统的孤立主义,要扮演领导的角色,美国要奉行国际主义外交。这种思想被称为国际主义。威尔逊外交和国际秩序的思想是自由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结合,所以被命名为“自由国际主义”。
美国启示: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基于自由主义的三个原则:自由贸易、民主人权和国际安全与合作。从《独立宣言》到美国宪法,都是基于美国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揭示和贯彻的是自由国际主义的信条。
挫败:“自由国际主义”屡碰壁
然而,威尔逊想要重建国际秩序的“自由国际主义”在巴黎和美国遭遇了双重挫折。
首先,这在法国看来是天真的幻想,法国总理认为保证法国安全的有效途径就是制约德国,向德国索要巨额赔款,让德国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威尔逊提出要对德国宽宏大量,让其战后融入欧洲,最后实现经济上的一体化,这样德国就不会再成为战争的发源地,不会侵略他的邻国。但是这一点并没有说服法国。结果是德国所有的殖民地都被瓜分,埋下了德国复仇的种子。
其次,威尔逊为了防止日本退出凡尔赛条约,对日本做出了让步,日本继承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这些都违反了民族自决的原则。在凡尔赛和约的国会辩论中,国会议员认为威尔逊出卖美国理想,违背美国价值观,拒绝批准合约,拒绝让美国加入国联。也就是说,美国国会和民众拒绝参与欧洲事务和领导世界。
二战爆发之后,美国重新思考国际秩序。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要吸取一战之后的教训,强调必须要完全按照威尔逊的设想构建国际秩序,实现国际秩序美国化。
战后国际秩序按照罗斯福、威尔逊的设想,在国际安全领域,由最初“四警察”(美、苏、英、中)计划发展成联合国的机制,通过大国合作和集体安全维护战后和平,这里主要是美国和苏联的合作。
美国启示:美国民主、协商的政治文化有助于美国维持秩序,战后建立同盟关系。苏联为什么最终解体?这与其同盟战略有关系。苏联的盟友纷纷要离开同盟,最早是中国,后来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对其反抗。而美国建立了北约一直到现在,内部没有强大的反对力量。当然,法国一度威胁要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但是他仍然是北约的重要成员。这与美国领导方式有关系,他把国内民主文化应用到和盟友的关系中。
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实现自由贸易和金融体系制度化,也就是实施国际经济中的新政:将联邦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经验应用到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开放的、统一的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商品、信息等自由流动。
美国启示:美国的国际秩序是基于其建立联邦的经验。《独立宣言》发表之后,13个自由独立之邦,通过让渡一部分主权的方式,签署了一纸契约,建立了联邦。美国认为这样的经验可以应用在国际中,通过国际条约的方式让出一部分主权,建立国际组织,实现合作与安全。所以,有学者说“联合国的建立是新形势下的麦迪逊主义”。
不仅如此,罗斯福除了促进民主和社会正义以外,还提出了尊重人权的原则。联合国宪章中把保证人权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确立了人权保障原则。“为世界实施新政”,就是把新政经验、国内经验应用到国际社会中去,这也是吸取了二战教训。在美国精英看来,一个政府如果不能善待其国民,就不可能善待其他国家的国民,就有可能用武力侵略其他国家,所以世界和平安全的基础是人权的普遍保障。
最后,与威尔逊一样,罗斯福认为美国必须充当世界领袖,要推行贯彻和维护国际秩序。
【睿评】
从威尔逊到罗斯福的美国版国际秩序,与一战前欧洲主导的国际秩序相比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美国版国际秩序实现了国际关系的有序化和法治化,削弱了国家的“安全困境”和“丛林法则”;将道德原则贯彻到国家间关系中去,国家间关系也应该贯彻规范个人的伦理原则,要讲究诚信,国家间要平等、互利、合作,从而促进了“国际正义”观念的产生;此外,还促进了民主和人权观念的传播,推进了民主化进程;同时,自由贸易原则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繁荣,促进了国家间的相互信赖。
无论媒体以及官方怎么说,不得不承认,美国战后推行民主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成就,当然也有很大的问题。主要有德国和日本的民主化,特别是德国成为成熟的民主国家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融入到欧洲。还有日本的民主化,其帝国主义土壤被清除,现在也是比较成熟的民主国家。还有其他地区的民主化进程。实际上,威尔逊提出国际秩序观念的时候,世界正处于民主化进程之中,他认为,民主化潮流不可阻挡,国际秩序应该顺应这样的潮流。
实事求是地讲,美国对中国人权状况的批评当然是干预中国内政,可能带来很多负面效果,但是平心而论,中国这些年人权进步,包括人权保障写入中国宪法,这与国际压力多多少少有一些关系。
如果把美国版国际秩序和20世纪其他国家提出的秩序相比较,无论是日本的“大东亚秩序”还是德国鼓吹的“欧洲新秩序”,美国的版本都要更人道、更合理、也更公正;比苏联版国际秩序更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当然,美国版国际秩序有它的局限性。局限性首先在于它忽视了世界的多样性。在美国看来,世界秩序是美国价值观的外化延伸,这套秩序有普世性,应该推广,但是它忽视了世界多样性,即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国可以促进和移植民主制度,但是其运行必须根植于国家长期的文化传统,长期文化传统难以培育。而美国在这方面又非常的武断,所以带来很多问题,甚至是灾难,为其他国家带来了振荡和杀戮,特别是小布什的战略为中东带来一系列问题。
美国决策者认为美国要承担起领导世界以及维护这套秩序的重任。但是代价不是领导人想要付出就能够付出的,还必须得到国会和民众的支持。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特别是美国国会议员,不愿意支付领导的代价,尤其在美国经济不好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会存在很多问题。
还有大国合作的脆弱性。集体安全的前提是大国之间的合作与一致,而我们知道,大国之间的合作其实很困难。这种合作不仅仅要依赖于共同利益,还依赖于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特别是在冷战期间,大国没办法合作。
智观众见
美国为何频“变脸”?
寿慧生(盘古智库学术委员、美国明岸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
王老师刚才介绍美国的外交策略,其领导方式和国内治理方式一脉相承,但美国搞霸权不讲道义侵略别国的事情也很多。美国在内部治理方面很讲民主,但是对外方面,霸权外交也比较明显。我试着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外交政策毕竟是内部治理的基础和延伸,但并不是非常完全地体现在外交政策中,与之一一对应,中间还是有一定的落差。
王立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美国的国际秩序蓝图是深刻基于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国内的政治实践,是其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外化和延伸。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怎样行动和国内的政治经验、政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国家不可能在国内一套,在国际社会是另外一套,短期可以,但是长期不可以。政治家也是如此,在国内是这样的治理方式,国外是完全不同的治理方式,长期来看完全不可能。
魏红霞(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编辑部副主任)
美国对外部世界的界定有三个方面:一是理想主义的目标,促进世界民主、自由和平,借用王老师的话,“将道德原则嵌入到国际关系当中”。我曾问过美国专家,“昂山素季能给缅甸带来什么?为什么美国把她抬这么高?”回答是因为她形象好,可以作为落后国家实现民主的象征,这是美国理想化的方面。二是现实主义的利益,就是贸易、市场、资源,实际上是通过贸易获得市场,以便获取与占有资源。三是将现实主义利益理想主义化,即美国人常说的“贸易带来和平”,通过这句话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要推进TPP。
王立新(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1990-2000年,美国进入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黄金期,但在此期间,美国却对非洲民主进行了干涉、发动了南联盟科索沃的战争等,这一系列事件都让我们见识到了美国的现实主义手段,这似乎与美国素来提倡的自由主义相冲。美国为什么用现实主义手段?我刚才谈到的是从国际秩序角度梳理美国外交政策,这当然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全部。从美国建构国际秩序的视角来看,美国奉行的是自由主义原则,试图用自由主义原则改造欧洲的外交秩序。当然美国外交还有另外一面就是所谓的现实主义,他继承或者说修订欧洲的现实主义。冷战兴起之后,地缘政治在美国兴起。现实主义是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安全,或者说面临想象和现实中的威胁时可采用的最直接、最简单,也是最富经验和有效的手段。
在目前东亚局势下,地缘政治、现实主义的思想开始重新崛起,当然并不只是这一种思维占主导,自由主义也对他有所牵制,通过中国加入国际机构进行牵制。现实主义手段是壮大美国的力量,然后跟中国结盟从而平衡中国的崛起。两种思潮都试图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回到中国,中国外交思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现实主义。如果美国也是现实主义占上风,中国也是现实主义占上风,亚洲地区可能重演冲突的历史,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要吸取教训,也绝不能犯欧洲的错误。
注:
本文由盘古智库研究员李玲飞及自媒体编辑张榕根据盘古智库“智见”讲座第9期暨《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读书分享会演讲实录编辑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