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政治传播中的面子管理和内部动员

政治语言该如何说,如何听

“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我们应取的语用原则是什么?”

“非典突然爆发时,新闻发言人新闻发布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郭美美炫富,中国红十字会如何应对才能避免对于中国慈善事业的伤害?”

“政府微博语言的第一受众到底是谁,是否一定需要卖萌,为什么?”

“南海事件中,‘中国话语’如何与‘国际话语’衔接,‘争议点’如何有效管控?”

凡此种种,可以说都是政治传播问题。政治传播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尤其是一种政治语言的修辞实践过程,并且是政治共同体所有成员尤其是领导成员的实践过程。这种实践,既有相当成功的案例,也有非常失败的事件。而在新媒体条件下,越是失败的传播事件越是容易获得广泛的传播。因此,我们必须对于这一系列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现代政治的核心是“不同利益集团为使本集团利益最大化的博弈”,政治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政治语言如何“说”和如何“听”的过程。

如以“大国意外冲突”事件和国内的“非典”事件为案例,分析发现:21世纪大国之间的“外源性突发危机管理”的本质首先是“面子管理行为”(即维护国家尊严并进而维护执政合法性的行为),国内“内源性突发危机管理”的本质则是“内部动员行为”。

由此决定了相当不同的语用原则(见《突发危机管理的一个语用学分析——兼论语言学的研究视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实话如何实说:突发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发布——危机管理的语用分析之二》,《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再如,在郭美美事件中,一个简单的无知女子的“炫富”行为之所以极大地伤害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形象,便与作为当事人一方的中国红十字会的回应缺乏主体意识密切相关(《机构形象传播中主体意识的缺失与重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所谓“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在21世纪的今天,社会越是民主化,世界越是一体化,国家、政府机构、企业学校、社会团体越是需要有效地学会“对话”。由此,“国家形象的修辞”和“机构形象的修辞”的问题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在传统汉语修辞学研究中,一向以个人话语和词句材料为研究对象,重在探求语言的形式美。而我们认为:“所谓修辞,就是提高言语行为有效性的活动,任何理性的言语行为无不同时关注行为的有效性,则一切理性的言语行为在本质上都是修辞行为。”

由此,修辞学的基本问题不应该局限于“修辞语辞”“美化语言”,而应该设定为:当代生活中,人与人、机构与机构、人与机构的语言交往如何现代化(如怎样遵循恰当的语用准则以有效应对“钓鱼岛事件”之类的突发危机?网络时代如何将网民的“人口优势”转化为国际社会的“民意优势”?如何造就国际“意见领袖”?如何克服跨文化传播听者预设中的“文化猎奇者假设”?等等)。

由此,传统的“词语的推敲、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乃至“修辞构式”的修辞学体系显然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需要,以语言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如法庭辩论、新闻发布、政治谈判、文件撰写等等)为核心对象的修辞学便日益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需要,而典型的“事件”就是“案例”。

如何运用语言手段对国家和机构形象加以维护?如何确立机构与个人、机构与机构彼此间的有效对话?这不仅是一个政治传播的问题,也是中国当代修辞学转向的一个重要标记。本世纪初,我们便提出了“国家与机构形象修辞学”的设想,并连续多年举办了五届“国家与机构形象修辞学研讨会”。

国家与机构话语修辞学不但意味着中国修辞学研究者社会使命的高度自觉,同时也应该意味着修辞学研究技术与工具性范畴的大幅创新。为此,我们提出了“实验修辞学”的概念与方法,如用“目标词频率统计”分析“受关注度”,用“目标词共现”分析“褒贬度”等等。不过,仅此探索显然还是不够的。

如何解决政治传播难题

目前对于政治传播和国家形象、机构形象研究的事例,政治学者、传播学者和修辞学者都已经进行了不少分析。可是,迄今为止,有关的事例分析并不充分,而且已有的事例分析也都是离散的。

那么,如何才能将这些散落的案例分析连接起来,从而提供一种比较系统的知识?我们以为,为回应这一社会需要,可以依“案例库修辞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政治传播与国家形象修辞案例库”建构的理论与方法,集纳学术界对于国家形象、国家叙事、机构叙事传播案例的分析,并构建一个“政治传播与国家形象修辞案例库”。

政治学研究中,历来最关注的是政治理论构建和政治历史叙述,其中自然会分析各种政治事件,也有各种数据库,但是迄今却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本土化的“案例库”。尽量系统地选择并保存各种成功的或者失败的典型案例,无疑可拓展政治传播乃至政治学研究的路径。

在传播学研究中,基于新媒体的数据调查现已极为常见,相关的数据库也已建立,但其中往往还停留在“舆情监测”的层面,缺乏何以有效引导舆情、成功应对舆情的案例分析,尤其缺乏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的比较分析,自然,更没有一个系统的案例库可以使用。在语言学包括修辞学教学中,更是缺乏案例分析的习惯。集纳学术界的智慧,为国内外已有的大量的呈离散分布的政治传播案例提供一个系统收纳的平台,将可能为政治学者、传播学者、修辞学者的理论研究提供系统性的案例支持,为政治学、传播学、修辞学专业、EMBA教学提供新的模板,开展基于案例库的教学,为政治传播的决策者提供智库性的选择。

中国已然解决了“挨打”和“挨饿”的问题,如今,“挨骂”问题则日益凸显。这其中固然与中国崛起带来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社会发展高度相关,同时也与我们政治传播的效力有关。

如何提升我们政治传播的效力,不仅需要政治理念的确立,也需要话语的分析。因为,话语不但“表达”思想,也在“型塑”思想,没有具有现代性的语言和语言交往规则,现代政治是难以想象的。

注: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条件下政治传播与国家形象修辞案例库建设研究”(批准号16BZZ001)成果,原题:“政治传播与国家形象修辞案例库”:为新媒体条件下政治传播提供新钥匙,原载于社会科学报1524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动员  动员词条  面子  面子词条  内部  内部词条  传播  传播词条  政治  政治词条  
智库

 欧洲要克服对抗思维

如果一个社会把所有问题都仅仅归结为分配层面的争议,它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打折扣,因为“我们对抗他们”的思维会扰乱分析,妨碍问题的解决。在美国,这种对抗思维...(展开)

智库

 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

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有效、及时、和平地处理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已经成为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挑战,如何处理好社会危机事件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