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与自觉

 “中国应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这种贡献越来越体现在全球治理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6年新年贺词时表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中国不能缺席,亮明了全球治理中国自信。这种自信,源于改革开放所创造的发展奇迹,源于中国国内的治理成就,源于中国对推动世界脱贫致富、经济增长及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巨大贡献。

全球治理中国自信,源于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探索出了一条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工业化、城镇化及市场经济模式,客观上在鼓励越来越多的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激励越来越多国家实现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和人类文明共同复兴的愿望。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必要性

全球治理任重道远,为何中国不能缺席?

一是中国与世界日益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过去,中国一直强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今天,中国与世界高度相互依存,世界不扫,很难扫一屋。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实现国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发展中国家权益,均离不开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要成为新的世界领导型国家,中国应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增强制度性国际话语权。

二是世界呼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全球治理要下好先手旗,着眼于世界大势,引领未来格局变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要坚持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仅要看到我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要看到国际社会对我国的期待”。因此,中国全面而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乃世界呼唤,体现了中国担当。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不只是更好地确保自身权益,提升制度性国际话语权,也是要改变“有治无理”“有理无治”的局面。所谓“有治无理”,就是发达国家把持,发展中国家边缘化;所谓“有理无治”就是我们有理念,但影响力不够。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就是要实现“有治有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新兴大国、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东方文明古国,具有多重身份优势。这使中国在全球治理中能发挥好倡导者、协调者、推动者的作用。

自信提供三种国际公共产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奋发有为的中国外交,越来越着眼于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国正在实现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建设者到改革者角色的转变。中国对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器物层面的物质性公共产品。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平均三成的世界经济增长来自于中国经济的拉动,超过第二位美国贡献的一倍。为推动国际社会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上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国将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中国将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中国将设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同各国一道研究和交流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这些行动均体现了中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胸怀与担当。

二是制度层面的制度性公共产品。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和治理机制改革。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一带一路”,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的制度设计贡献。亚投行不仅激励国际金融体系变革,也在开创21世纪全球治理新路径——精益、清洁、绿色(Lean, Clean, Green);“一带一路”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倡导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旨在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三是精神层面的观念性公共产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越来越多地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也在不断产生示范、对比效应,助推亚洲乃至世界摈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思想。中国秉承“天下为公”理念积极参与制定海洋、极地、网络、外空、核安全、反腐败、气候变化等新兴领域治理规则,推动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伙伴关系,正在塑造和引领国际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更是激活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探寻21世纪人类共同价值体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了全球治理的东方智慧。

自觉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源于全球经济治理又超越全球经济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理念的核心思想: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循序渐进、标本兼治、务实有效。[1]

基于这些理念,全球治理中国自信正在变成中国的自觉行动,就是自觉地把中国国内改革开放与全球治理密切联系,自觉推进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等等。这些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要继续向国际社会阐释我们关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理念,坚持要合作而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而不要单赢,不断寻求最大公约数、扩大合作面,引导各方形成共识,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为更好地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中国积极地与国际经济组织合作。2016年7月2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与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赖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卡尼共同举行前所未有的“1+6”圆桌对话会。会后发表的联合新闻稿指出:“有必要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完善和改革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在此过程中,各与会国际组织欢迎中国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全球性挑战、全球公共产品和全球协调行动需要全球性治理和称职、有效的全球性机构。”中国与六大国际经济组织的对话机制再次表明,中国是现存全球治理体系的主要参与者、建设者和改革者。

2016年,中国担任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成功举办了G20杭州峰会。在这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首次全面阐释了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G20杭州峰会是全球治理转型中的重要转折点。G20杭州峰会表明,中国更加重视全球治理,更自信和更有力地通过推动大国合作实现全球协调来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提出和推进的对于全球经济和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上述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重视。提出三年来,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已同三十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同二十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也态度积极,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究其原因,“一带一路”倡议可助推各国实现脱贫致富和文明复兴的共同梦想,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带一路”成为中国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探索。有意思的是,“一带一路”的成功在一百年前就有预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丝绸之路)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从文化—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联结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 [2]

这表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顺应了时代需求,反映了国际公意。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要“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可以预见,全球治理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中国倡议、中国印记会越来越多。

全球治理中国逻辑:天下为公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第27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全球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和举措,顺应时代潮流”,“全球治理体制变革离不开理念的引领”,“要加强能力建设和战略投入,加强对全球治理的理论研究,高度重视全球治理方面的人才培养”。

2016年9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行第35次集体学习。在中共历史上,如此重视全球治理问题是前所未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集体学习中强调,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我们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更好维护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近两年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连续进行两次集体学习,非同寻常。这是从全球治理中国自信迈向中国自觉的标志。这充分表明,全球治理日益成为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内涵,体现了崛起中国和全球中国的时代担当。

全球治理中国自信与中国自觉,是时代的呼唤。真正的全球治理不是美国治理世界或者西方治理世界,而是世界各国,尤其是代表人类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对全球性挑战的集体行动。全球治理必须是真正全球性的。正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注:

[1] 《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政党智慧和力量》,载《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5日。

[2] 【瑞典】斯文?赫定:《丝绸之路》,冮红、李佩娟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06、210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全球治理的中国自信与自觉  中国  中国词条  治理  治理词条  自觉  自觉词条  自信  自信词条  全球  全球词条  
智库

 美俄应防止一场“新冷战”

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新冷战”人们不应随意将俄罗斯与西方当前的冲突贴上“新冷战”的标签,因为这场危机在规模与程度上很难与20世纪后半期主导国际体系的那种竞争相提并...(展开)

智库

 混合所有制浪潮下的改革路

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头戏,但在过去近10年时间里,国企改革近乎停顿,社会上还不时出现“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议论。未来几年,国企改革会取得实质性进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