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6年的美国大选比较特别。一个开始不被看好的亿万富翁、被认为只是一个搅局者的“政治素人”特朗普竟然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共和党的候选人。而另一位本来也只是民主党的边缘人或同路人的桑德斯挑战准备多年、志在必得的老资格政治家希拉里,竟然也差点竞选成功民主党的候选人。
大选最后尘埃落定。特朗普在令人吃惊地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之后,又更令人吃惊地成功当选为总统。他一开始不被看好,甚至到最后也不被看好。选举日前几天的几乎所有民调都说他落后于他的对手希拉里;大部分主流媒体、尤其报纸也都表态支持希拉里。但他却出人意料地当选了,让许多媒体和学术精英大跌眼镜。
对2016年的这一大选结果,我希望分析在这次美国大选后面人们价值观的深层歧异和冲突,以及它们对美国政治的长远影响。现实政治的现象在美国历史中都有深厚根据,也有各自合理性的价值。这些价值观念及其矛盾也不会因为它们在某个时期的代表干好干坏、或者偏离甚至转向而就消失或泯灭。我这里也希望尽量从好的方面去理解对峙双方后面的价值追求和动机。
然而,两个好的东西,两种不仅在一个国家的历史中,也在理性、在人性中有坚强根据的“善好”却还是几乎不可避免地冲突了。这就到了必须做出某些大的调整或平衡的时候了。不做褒贬,两边皆好或都有理由,这可能是一个偏弱的假定,但是,一个弱的假定往往反而会是一个强的论证。
探讨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的起源与演变,需要追溯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美国”诞生之前,即不仅要看美国独立之后的近250年,还要看它独立之前的约150年。最早来到这块大陆拓殖的欧洲人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带来的文化和价值观是什么样的,尤其是这种价值观又在新大陆经过了怎样的磨砺而基本成型,这对我们了解后来的美国历史是特别重要的。
在美国独立之前,或更准确地说,在独立意识形成与独立战争酝酿之前,美国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念已经成型,其中除了最基本,但也是最普遍和最优先的生存保障、最主要的两个价值观念就是信仰上帝和独立自助了,而其中最突出的此世价值追求则是独立及其所带来的自我尊严。它和一种也是强调独立良知的信仰(新教)紧密结合,也开始渗透和影响到人们对于更进一步的自由、平等和幸福的追求之中。
我现在想根据美国建国一个最著名的文本——《独立宣言》——来概述和分析美国的价值观念。它既是过去殖民地人们一个半世纪以上的时间里生活经验的总结,又对后来二百多年的美国政治与社会发生了长远和重大的影响。它既反映了殖民地人们凝结起来的常识与共识,也包括了美国革命时期新的信念和共识,所以,它就具有了一种两重性:既包含有对过去的总结,又表明了对未来的预见,既非常真实,又相当理想化,甚至有些方面被批评为“极不真实”。然而,这一理想却是代表了美国后来发展的方向,与美国的成败及美国人独特的身份认同捆绑在一起。
作为“美国信念”的那些价值并不一定就是普世价值,但它们的确“最鲜明地体现在《独立宣言》之中” (亨廷顿)。《独立宣言》第二段开头部分的的定稿是: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我将之译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即所有人都被创造为是平等的;造物者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
其中,“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的翻译我以为特别重要:既要把人是“被创造的”意思译出来,以凸显文中所包含的“信仰”、以及所赋予权利的神圣性的含义,也要将“所有人”的意思明确地译出——这一对“所有人”的强调我以为是特别重要的,它在当时预示了、甚至也激发了美国社会后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独立宣言》对于独立理由的正面阐述主要是包含在这第二段里,这一段也是整个宣言最精华,对美国社会和政治发挥了最长远和最重大作用的一部分。其中所阐述的价值观念可以说十分重要,都是属于最基本的价值之列。依据这一段文本,我抽绎出六个基本的价值概念,这六个概念就是:生存、信仰、独立、自由、平等、幸福。
下面我再分别对这些概念做一些分析:
“生存”是最基本、应该最优先满足的价值,如果政府或他人侵犯到生存权利,哪怕是以自由或平等等其他基本价值的理由侵犯的,大概也是不可以的,即这三种基本权利可能应该有一种逻辑先后的次序。
信仰一直是美国从殖民开拓到民主建国的强大动力,也常常被视作最高的目标和幸福。它虽然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总体上有所淡化,但还是有一次次强劲的反弹,这一点很不像欧洲。
就自由而言,政治的自由是更大、更关键的自由,也是其他自由的保障,或还可将其分为进入政治治理阶层的机会自由和普遍的政治参与自由,它们都会有一个自由的资格或自由主体的范围问题:即是否所有的人,或所有成年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得到这种自由,没有任何财产、种族、性别、出身等方面的限制。
独立的含义可以延伸到殖民地对母邦的独立,州对联邦的独立,社团对政府的独立。然而,独立的涵义归根结底还是个人的独立。独立作为一种更具美国特性的价值,是特别指不依赖他人,不依赖于社会,尤其是不依赖于政府来创造自己的幸福,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人们对幸福都有多种多样的理解。但在传统的社会里,即便是少数人持有的、一种比较偏于精神性的对幸福的理解,却可能因为这少数人是统治阶层而处于支配地位。但是,在现代走向平等和多数支配的社会里,一种对幸福的比较偏于物质性的理解则很可能居于支配地位。但是,如果将幸福主要理解为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肯定就会发生平等福利与独立自由的矛盾。
“平等”似乎是一个意义最明确,但却也最暧昧,容有最多歧义的概念。在某种意义上,平等就意味着普遍性。没有平等,其他价值如生存、自由就是不完整的,甚至不真实的。
平等是贯穿所有各种价值的,没有某种平等,实际上也就没有这一切。首先是生存,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同等生存的权利?应该说,这方面的平等要求是可以纳入生存的价值之中要求所有政治社会予以满足的。然后还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在政治和法律的领域内,平等与自由其实可以说是相通的,甚至是一体的。
自由就意味着平等,平等也意味着自由。只是在更进一步的经济福利、丰裕生活的领域内,平等与自由会出现矛盾。
以上六种价值,既反映了当时18世纪中叶美国的“过去”——其中包括早期定居和殖民者的自身开拓经验,也包括对传统英国价值的肯定。
当年要求独立的人士是要求新大陆一种从英国脱离的政治独立,并不是要否定和离弃来自英国传统的主要价值,正好相反,他们指责英国的一个主要理由就是英国背弃了自身的价值,没有平等地对待新大陆的人们。
杰弗逊等建国元勋们还受到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即这些价值还表明了洛克与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从而这些价值,尤其是平等的价值也指引了当时美国的“后来”或“未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独立宣言》是经过了在新大陆磨砺的英国传统价值与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结合,是过去与未来的结合,是珍视性价值和追求性价值的结合。《独立宣言》中所概括的美国人的这些基本价值观念也是基本的政治理念,由此引申出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这些基本权利,必须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础上,否则就可以被推翻,这最后一点尤其具有比较激进的政治涵义。
小结
《独立宣言》中被赋予“神圣”和“天赋”的“平等”其实对于当时的美国社会还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观念,但这些价值观念在当时的大陆会议上并没有得到仔细的讨论和争辩,当时有更紧迫的政治事务需要考虑。但无论如何,在此期间,一种由启蒙运动带来的新的观念很快变为新的共识——虽然还主要是洛克意义上而非卢梭意义上的观念共识。
从此这些新旧结合的价值观念就成为推动美国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力和变革的主要标准。生存、自由与对幸福的追求也在《独立宣言》中被造物主赋予了一种不可转让的权利与正当的含义——虽然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的人们都可以说在追求生存和幸福,也追求一定的自由或生活空间,任何正常或稍稍要持久的国家也都要在某种程度上保证这三种“权利”(古人不叫“权利”)。
但是,把这三项价值追求变成正当的“权利”就具有了一种现代的含义,就赋予了现代国家和社会必须满足、而且可能要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的含义。这就开启了一个新的历程。完全实现这些价值观念还任重而道远,而且可能还进入一个它们将发生冲突的阶段。
注:原标题《美国大选背后的价值冲突(上)》,现标题为编者所取。本文系节选,全文(上、下)将刊于《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2期、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