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俄罗斯对外能源合作

最近一个时期的国际时局表明,地缘政治因素在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仅没有丧失其对能源发展的影响力,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在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下,正在形成新的世界能源和国际关系架构,并重新回归传统的势力均衡与权力政治。

政治表象下的局部战争、国家变革以及各种名义的经济制裁描绘出当今世界能源的“脸谱”,也决定着全球能源市场的走向和一系列大型能源项目的命运。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强化了政治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有学者形象地指出,当今的能源正在沦为政治的“人质”。在这种情况下,能源将越来越难以完成其最重要的使命———保障消费者获得不间断的、可靠和高效的燃料与能源供应。

俄罗斯作为一个追求世界能源超级大国地位与作用的国家,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上述变化显然对其能源战略和外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俄罗斯能源产业对于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极为敏感。新的地缘政治现实决定了俄罗斯必须开展全方位的国际能源合作,具体指在西方发展与欧盟和美国的能源关系,而在东方———与中国、日本及其他东北亚国家进行合作。

一、俄欧、俄美能源关系的转变

俄罗斯是欧盟最主要的能源供应国之一,而欧洲地区是俄罗斯能源收入的重要来源地,两者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依赖程度较深。俄罗斯能源部长谢尔盖什马特科曾在俄欧能源对话会议上指出,俄罗斯和欧盟在能源领域的关系,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种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而两者的经济其实早已相互渗透。由此,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稳固、可靠和可预见的能源关系是保障欧洲能源安全的前提。

为了增进彼此互信,俄罗斯与欧盟于2000年建立了能源对话机制寻求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在兼顾能源消费者(欧盟国家)和能源生产者与供应者(俄罗斯)各自重大利益关切的前提下,该机制从建立之初就成为保证欧洲大陆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但是,近些年俄欧能源对话的工作是在相当复杂的环境下进行的,特别是接连爆发的俄乌天然气争端不仅严重动摇了俄罗斯作为欧洲可靠能源供应国的地位,而且使欧盟意识到自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高度依赖,并开始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这种依赖性。

出于维护自身能源安全的需要,欧盟力图寻找其他外部能源供应来源并致力于实现油气输送线路多元化。相应地,在能源出口渠道多元化方面,俄罗斯同样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欧盟在能源领域采取的实际步骤包括:2006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欧盟与邻国政策》的报告,指出为了实现能源供应来源和运输线路的多元化,“我们不仅应关注我们的近邻,而且要看得更远些,与‘我们邻居的邻居’,如中亚、里海和黑海地区国家开展合作”2009年7月,欧洲议会通过了《第三次能源一揽子计划》(ThirdEnergyPackage),决定进一步开放欧盟内部天然气市场,赋予其必要的灵活性与竞争力。尽管欧盟的上述举措并不直接针对俄罗斯,但将能源安全理解为单方面维护能源消费国一方安全的做法严重恶化了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合作关系。

政治因素对俄欧能源关系的消极影响在2014-2015年可谓达到了顶点。在此期间,美欧及其盟国对俄实施了制裁,欧盟继而冻结了“南溪”管道项目,而俄罗斯则报复性地将输欧天然气转往土耳其,这一系列事件加剧了原本就已紧张的俄欧关系,俄欧能源对话也因此陷于停顿。

俄欧能源关系如何才能走出当前的困境?针对这个问题,法国索菲亚工业园基金会主席多米尼克法什指出:“首先,欧盟应制定统一的能源政策,但现在还没有。其次,欧洲的利益有别于美国的利益。应当摆脱能源对话的旧框架并建立一种新框架,特别是在能源世界发生激烈震荡的情况下,它应该能够为解决能源安全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提供契机。对于欧洲消费者来说,在任何情形下都无法避开俄罗斯。”

一些欧洲政要也持类似观点,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2015年2月17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我们相信,把俄罗斯孤立于欧洲之外是不明智的,我们只有与俄罗斯合作才能维护该地区的安全。因此我们认为,应当进行谈判。”普京总统同时表示:“我们希望结成真诚、长期的伙伴关系———就像以前一样。俄罗斯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可靠的合作伙伴,今后仍将一如既往。”可见,在地缘政治新形势下,能源互利合作依旧是解决摩擦、保障欧洲能源安全与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尽管如此,俄欧能源关系所特有的一些问题至今尚未找到恰当的解决办法,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俄罗斯虽然于1994年就签署了《欧洲能源宪章宣言》,却迟迟没有批准在此基础上起草的《能源宪章条约》,它是俄欧之间专门针对能源领域合作事项的多边条约。双方的主要分歧在于有关过境运输的议定书。俄方认为,有关“能源过境运输自由”的条款将使更加便宜的中亚天然气进入俄罗斯的过境运输系统,这必然在欧洲对俄产天然气形成竞争,而俄方却几乎没有可能通过非歧视性地提高过境费率来弥补自己的损失。俄联邦政府建议自己的欧洲伙伴制定和签署新条约,并于2009年4月向欧盟就新文件提出了建议。按照俄方的观点,《能源宪章条约》实际上维护的是消费国的利益,而与此同时,生产国和过境国只是承担了尽力提供自己矿藏资源的义务而已。未来俄罗斯和欧盟有可能重新回到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能源宪章条约》条文的做法,或者在新的双边伙伴关系与合作协议的框架内形成新的法律依据。

面对地缘政治因素所导致的俄欧双边能源合作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名誉主席、俄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主任谢尔盖卡拉加诺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任何情况下,把所有鸡蛋都放在欧洲一个筐里已经是行不通的了。因此,在寻求与西方达成协议的同时,应加倍努力重新发掘西伯利亚的潜力,开展新型亚洲经济和政治外交,激发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力,推动其与欧亚经济联盟、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中国‘新丝绸之路’倡议、韩国‘欧亚共同体’设想的整合与对接。这种转变对于俄罗斯欧洲中心主义政治精英来说将会十分艰难,但融入西方的尝试暂时并不成功。对于俄罗斯民族的认同感和国家发展而言,脱离欧洲以及自身的欧洲渊源是危险的,但放弃东方正在出现的各种机遇则既不经济又不安全。”卡拉加诺夫的观点可以看作是现在俄罗斯各界在这个问题上的一种普遍共识。

至于俄罗斯同美国的能源关系,则主要取决于美国的政策。在美国看来,能源安全首先是与达到尽可能高的能源自给水平相关,同时提高经济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开发非传统能源和扩大战略石油储备。美国的这些战略目标在近几十年里未曾发生过改变,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所变化。

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美国在能源领域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伙伴,而俄罗斯似乎有条件成为这样的伙伴之一。一方面,俄罗斯需要美国的技术、投资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美国希望获得俄罗斯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同时俄罗斯还是美国商品的重要销售市场。所以,这个时期的俄美能源合作可以说相当密切。美国公司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参与俄罗斯一系列大型油气项目(“萨哈林-1”“萨哈林-2”)的实施,并且得到了两国政府的全力支持。在2002年5月举行的莫斯科首脑会晤上,普京总统和小布什总统签署了《关于新一轮能源对话的声明》,决定两国将在能源领域开始对话与合作。同年7月,首艘满载着俄罗斯原油的油轮抵达美国海岸,成为当时具有象征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包括能源关系在内的俄美整体关系都处在一个上升期。

此后不久,两国公布了能源合作白皮书《美国和俄罗斯伙伴关系:新时期、新机遇》,其中美国国会阐述了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的立场。该文件指出,发展美俄能源合作理应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因为只有这样,美国才能“规避能源供应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不必要的依赖”这表明美国期望通过深化与俄罗斯能源对话和合作,逐步摆脱对中东波斯湾原油的依赖,推动实现美国能源进口来源的多元化。

但是,由于科技的长足发展,新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在短短的十年里就使局面发生了逆转。随着“页岩气革命”的广泛兴起,俄美关系的原动力开始日趋减弱,再加上受到“尤科斯”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入狱、伊拉克问题久拖不决、美国积极支持避开俄罗斯的油气管道建设等因素的消极影响,俄美能源对话实际上被搁置了起来。

关于俄美能源关系的发展趋势,俄罗斯科学院石油和天然气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能源战略研究院理事会成员马斯捷潘诺夫院士早在2013年初即撰文指出:“‘页岩气革命’的确使美国减少了对俄罗斯能源的兴趣。由于美国在较长时期内将成为能源自给的大国和重要的能源技术输出国,因此完全可能的是,美国今后不仅将进一步降低其在寻求全球能源安全保障方面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之发生动摇。”近期相继爆发的一系列事件再次表明,与俄罗斯发展能源合作关系的必要性的缺失,是当前俄美关系全面恶化的主要诱因之一。

二、俄罗斯强化其面向东方的能源发展战略

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特别是地理上与其最接近的东北亚国家的相互关系当中,以经济互补性为基础的经济与科技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东北亚地区不仅有广阔的能源产品销售和服务市场,还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及其他资源。这种潜力迄今还远未被有效地开发利用。

关于通过修建新的东向油气管线以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的问题,在俄罗斯联邦已经讨论了20多年。此项任务在下列官方能源战略中均有所涉及:1995年10月13日,俄联邦政府第1006号决议通过的《201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基本原则》ꎻ俄能源部会同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于1998年制定的《西伯利亚能源战略》ꎻ2003年8月28日,俄联邦第1234-p号政府令批准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ꎻ2009年11月13日,俄联邦第1517-p号政府令推出的《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

作为能源战略的配套措施,俄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规划性文件,为其东部地区的能源发展制定出具体细则。这些文件包括《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30年前东西伯利亚和远东能源综合体发展战略》《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石油加工设施发展规划》《关于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建立统一的天然气开采、运输和供应体系,并将其出口到中国及其他亚太国家市场的规划》等。

但是,实施上述战略规划的实际步骤(修建从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沿岸的输油管道、在滨海地区建设石油出口终端设施等)在形势较为有利的21世纪初期并未得以实现,如远东输油管道一期工程2006年4月才开始动工。卡拉加诺夫就此指出:“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欧洲中心主义以及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崩溃和思想上的混乱,俄罗斯错过了新亚洲经济增长的第一波浪潮,它本可以为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而西伯利亚至今依然被看作是俄罗斯欧洲部分‘令人烦恼的负担’。尽管我们希望未来与西方关系的持续恶化不会像今天这般尖锐,但必须在许多方面对解体时期形成的畸形的对外经济关系结构进行变革,尤其是要将经济部分地转向东方。这个进程已经开始,但还需要继续推进下去。”

近年来,俄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举措,加快发展其东部地区的能源产业,如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已经建设完成“萨哈林—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天然气运输体系,以及与此相配套的油气化工生产综合体。“雅库特—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天然气管线也在稳步推进中,届时将形成完整的远东天然气运输体系。此项工作不仅吸引了俄国内的主要油气公司参与进来,如俄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苏尔古特油气公司等,而且一些外国能源企业、投资机构也表现出了兴趣。2014年初,俄能源部发布的《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就对国家东部地区发展油气综合体提出了以下战略规划:第一,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建设油气综合体,并修建相应的生产、运输和社会基础设施;第二,在东部地区修建可以保证20%-25%的原油总开采量和40%的原油总出口量的基础设施;第三,在东部地区修建可以保证15%-20%的天然气总开采量和35%-40%的天然气总出口量的基础设施;第四,将全俄统一天然气供应系统扩展至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上述规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实现碳氢化合物资源出口线路多元化的战略目标,并使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社会生产力获得综合发展。特别是2014年以来,随着乌克兰局势恶化和欧美加大对俄制裁的力度,俄罗斯逐步将其能源市场从欧洲转向生机勃勃的亚洲。

值得一提的是,从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沿岸的远东输油管道二期工程已于2012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意味着俄罗斯正在逐渐摆脱对停滞不前的欧洲市场的依赖。2014年5月21日,在习主席和普京总统的见证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上海签署《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规定俄罗斯在2018年后的30年向中国出口价值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输气量最终将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这份天然气产业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单协议被称为“世纪合同”。

与此同时,俄罗斯致力于实现能源出口市场多元化的谈判也在与包括韩国、日本在内的亚太其他国家之间进行。俄罗斯多年来一直与韩国 朝鲜协商建设跨朝鲜半岛的输气管线,但由于朝鲜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而始终难有进展。在当前新的地缘政治形势下,原先那种刻意绕开中国的做法已不合时宜,俄方现在提出的新方案是通过中国东北和黄海海底铺设通往韩国的输气管道,如果该方案能够付诸实施,将会是俄罗斯能源政策转向东方所取得的又一重要突破。

俄罗斯全面推进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的地缘政治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建设燃料动力综合体和原料基地将有助于俄东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正在实施的各项计划则是实现预定目标的具体步骤。利用当地资源开发的潜力,这些油气计划将形成科技创新需求,势必带动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增长方式可以成为深加工工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综合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促进扩大终端消费品的生产规模,恢复并兴建相关基础设施。

第二,该战略有助于保障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能源安全。从长远看,为保证东北亚国家从俄罗斯获得稳定和可靠的能源供应,针对俄方能源项目的共同投资和长期合同可以成为提升该地区能源安全保障水平的现实途径。修建起始于俄罗斯东部的大规模管道建设工程,不仅可以保证东北亚地区的消费者(特别是生产企业)以合理的价格获得能源供应,从而使它们在与北美公司的竞争中更具优势ꎻ而且可以增加来自俄罗斯能源供应,促进该地区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更有效地维护地区能源安全。另外,从保护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更多地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将有利于优化东北亚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通过实施一系列大型能源草案,俄罗斯将进一步融入亚太经济圈,并巩固其作为重要参与者在东北亚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地位。

但是,对于俄罗斯来说,东方展现出的机遇并不会永久存在。2013年3月,日本成功地从爱知县附近的深海可燃冰层中提取出甲烷,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日本希望2018年开发出成熟技术,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从而改变资源大量依靠进口的局面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俄罗斯必须把握住亚太机遇的“窗口期”尽快落实能源战略确定的在国家东部地区发展油气综合体的各项具体规划。目前的地缘政治形势也使进一步推行面向东方的更为积极、更富成效的能源政策成为俄罗斯的必然选择和优先方向之一。

根据《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在俄远东地区将重点发展油气产业,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措施包括:(1)开发位于萨哈林大陆架上的油气产区,并对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塔拉甘斯克油田进行开采;(2)继续推进“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油气开发项目;(3)在滨海边疆区建设石油加工厂;(4)在纳霍德卡港口修建用于注油的终端设施;(5)以恰扬金斯克气田及其周边的中博图奥宾斯克、塔斯—尤里亚赫和上维柳昌等产区为基地,形成雅库特天然气开采中心;(6)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萨哈林大陆架上建设新的液化天然气加工厂;(7)打造东部天然气运输系统,将开采自雅库特、萨哈林和伊尔库茨克的天然气输送到远东地区,同时将其中的一部分出口到亚太国家;(8)利用萨哈林大陆架的天然气资源实现远东联邦区的天然气化;(9)完成“西伯利亚力量”。

天然气管道的铺设工程。在石油和天然气深加工领域,以俄东部统一天然气供应系统为基础,将逐步形成两个油气化学工业群:东西伯利亚工业群———伊尔库茨克(安加尔斯克—萨扬斯克产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博古昌斯克—甘斯克产区)以及雅库特;远东工业群———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河流域、滨海边疆区和萨哈林半岛。每个工业群均分布有大型的油气加工与油气化学生产部门,并由属于俄罗斯或外国资本的大中小型相关企业作为补充,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许多外国公司对成立此类企业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上述举措体现了俄罗斯实施东西伯利亚及远东能源大开发战略的雄心,它将有助于俄能源产业实现由原料型向生产更高技术含量的深加工产品转型的战略目标。这些战略规划不仅可以提高能源产业附加值的比例,更可使俄天然气部门的出口潜力得以充分释放。

三、基本趋势与最新进展

从当前的地缘政治经济形势看,乌克兰危机导致的西方经济制裁尚未解除,国际原油价格自2014年夏季以来持续暴跌,使得俄罗斯这个依靠出口能源原材料的国家经济大为受损。虽然俄罗斯近几年已开始着手调整能源依赖型的经济结构,但是改变这样一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因此俄罗斯务实推进与邻近亚洲国家间的能源合作项目、力求在东方实现“经济突围”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总体来看,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市场在石油 天然气和电力等方面的需求缺口巨大,能源产品和服务市场潜力无限,而俄罗斯现在也已经准备好在相互可接受的条件下从本国东部地区向这些国家供应上述能源。目前,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之间已有多个联合研究论证的大型能源合作项目,其中既有双边的也有多边的,主要包括俄朝韩天然气管道项目、中俄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俄日符拉迪沃斯托克液化气厂项目,以及打造覆盖俄中日韩蒙东北亚地区的跨国联合电网等,但这些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仍远低于实际潜力和预期,始终都在低水平上徘徊。

尽管东北亚地区的双边能源合作基本上涵盖了区域内的所有国家,且大多是基于双边政府间协议,也有基于产品分成协议的,但该地区的多边合作关系却非常薄弱,致使一些计划实施的国际能源项目迟迟得不到落实。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并通过一个类似于俄罗斯和欧盟签署的伙伴或合作协议,又没有定期举行的双边能源对话机制,这就使得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在能源领域的相互交往缺少法律基础的保障,从而使双方互信水平、政策信息的透明度、能源需求与供给的可预见性和稳定性都大打折扣。此外,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市场有着自身的特点,该区域国家的资源禀赋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因此,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是俄罗斯进军东方能源市场的关键。

针对上述问题,俄罗斯能源系统研究所的专家建议,“应联合相关国家与机构尽快出台关于在东北亚地区推进能源合作的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国际合作框架协议。同时,需要建立起能够协调各参与方行动的有效机制,具体指经济、法律、规范及国家间协作机制。其中,跨国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带有综合的跨行业性质,覆盖辽阔的领土,并由多国参与,此类规划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成功实施要求在能源领域形成密切的国际合作。”在这一点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或许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可以此为契机谋求东北亚地区输油、输气管道的运输安全,推动跨境输电线路的建设,开展区域电网的升级改造合作等,逐步实现该区域各国之间的基础设施规划、生态安全标准及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

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和各种大型能源草案实施的过程中,地缘政治因素所起的作用显著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应拥有中长期的能源发展规划,也就是切实可行的能源战略。它应以维护能源安全和促进能源发展的长远互利为出发点,要具有长期的稳定性,而不因一时的形势变化而摆动。

俄罗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屡次修订并颁布能源发展战略(如1995年通过的《俄罗斯能源战略基本原则》、2003年批准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2009年出台的《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以及2014年初发布的《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等),这些战略文件都是对当时国内外局势判断的一种本能反应,缺少内在的连续性。这一方面使“战略”一词变成一个空洞、抽象的概念,从俄联邦管理机构到具体相关企业对这一术语的不同理解使它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由于不能按时完成能源战略预先制定的各项任务,尽管不断有新的能源战略出台,但实际上也只是在原地踏步而已。因此,俄罗斯需要有更加稳定、透明,能带来预期成效的长远能源战略规划,这不仅可以为其营造良好的对外能源合作环境,更可以使其从容面对由于地缘政治变动所带来的各种外部威胁与挑战。

为了摆脱目前的地缘政治困局,俄罗斯依然希望在东西两方同时下注,以寻求更大的合作和发展空间。2015年6月,俄能源企业借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举办之机,与国际能源巨头展开合作。论坛期间,俄罗斯石油公司分别与英国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美国通用电气、意大利倍耐力轮胎公司达成多项合作协议,涉及东西伯利亚油气田的转让,创建新的勘探和炼油合资企业等。西方制裁虽然切断了俄能源企业在西方国家信贷筹资的通道,但俄罗斯通过油气资产买卖的方式间接获得了所需资金。

2015年6月20日,俄气公司(Gazprom)与五家欧洲公司签署了一份旨在共同扩建“北溪”天然气管道的初步协议,即所谓的“北溪-2”。这是俄气减少对乌克兰过境依赖的尝试,该管道扩建项目将使俄罗斯出口至欧洲的天然气更稳定、安全、可靠。俄气公司还与壳牌公司建立了全球战略合作联盟,双方将扩建投资规模为200亿美元的萨哈林岛液化天然气工厂,并在全球置换上游资产。不过,在与欧美公司达成若干合作意向的同时,俄能源企业正在承受持续增加的欧盟竞争法的监管压力。前不久欧盟反垄断监管机构对俄气公司提起的价格垄断指控,可能使其面临数十亿美元的罚款。

值得关注的是,中俄企业的合作取得了新进展。2015年12月,中国丝绸之路基金已为“亚马尔液化气”项目提供7亿欧元的贷款,筹建年产量为1650万吨的液化气厂,预计一期工程将于2017年完工。除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Novatek)之外,该项目的另外两个大股东分别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法国道达尔公司。

综上所述,在实用主义的驱使下,“在商言商”的理念让西方制裁难显神通,俄罗斯领导人依旧致力于推行灵活而又平衡的对外能源政策。虽然俄政府现在高度重视其东部地区的能源发展,但这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解决一系列社会经济及战略问题的手段,其最终目标是要巩固国家统一的经济和能源空间,提高能源保障水平,通过左右逢源的对外能源合作打造有利于自身的竞争环境,为广泛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创造条件,进而全方位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注释:略

注: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际能源安全问题综合研究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项目批准号:10XNJ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感谢匿名审稿人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 但文责自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地缘  地缘词条  俄罗斯  俄罗斯词条  视角  视角词条  对外  对外词条  能源  能源词条  
智库

 安邦智库7月6日战略预测:国内对...

在确定“双碳”目标之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与过去相比理应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今后的发展都是双目标、双约束——除了经济发展本身的目标,还有近乎刚性的“双碳”目标。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