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十九大后蔡英文政府的两岸政策如何调整

对于十九大的发展,台湾当局可以说一直保持着“等待尘埃落定”的态度,一直到26日蔡英文发表两岸关系讲话为止,都维持冷处理的方式,意欲以拖待变,中间的几次党政要员发言,大致也都毫无意外地,维持过往谈话的内容。

从民进党到陆委会、总统府,再到26日蔡英文出席两岸关系三十周年研讨会的发言,基本都紧抓蔡双十谈话的大原则,强调“我们的善意不变、承诺不变,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但也不会在压力下屈服”的“四不”,呼吁两岸建构新互动模式,以化解分岐等等。

如民进党方面强调,“台湾的前途应由2300万人,以民主方式共同决定”,单方强势建构的“一中原则”与“一国两制”方针,很难跨过争取民心认同的鸿沟,但陆委会又说明蔡英文出访南太平洋并非与“两岸一家亲”唱反调,不要过度解读,以免造成两岸对立与误解,强调即便是赖清德“六个决心”(捍卫台湾主权决心不变;维护国人自由、民主、人权生活决心不变;发展经济、壮大台湾的决心不变;透过交流、求同存异,深化两岸和平发展决心不变;维护国人对于未来权利的选择权决心不变;也会捍卫区域的和平安全,这个决心也不会改变)、台湾社会对九二共识看法其实不一样、不需要服从大陆的反分裂法等等说法,基本都还不至于太脱序。

由于时间点与场合因素,蔡英文在26日上午的发言本身强调了两岸交流三十年的成果来之不易,并细数过往成绩,强调“尊重”九二年会谈的历史事实,并概括承受所有政策,再加上一部分温情喊话,强调过往民进党对于老兵返乡运动的努力,希望两岸执政党能放弃敌对,放下历史包袱等等,看似善意,甚至有些评论脑洞开得有点大,说是间接呼应“两岸一家亲”,但本质上仍是双十谈话的内容,而其内涵离大陆方面所想要的九二共识相距仍不止十万八千里。

两岸各界都期待蔡英文10月26日谈话有所突破的时候,蔡依旧只是将过往谈话再复述了一次,主要源自于几个因素:

1、倾向保守 稳定为上

从内部来看,目前蔡政府的民调低迷,甚至其个人满意度都还低于同党的赖清德,落后台北市长柯文哲则更多,民意调查对于蔡的两岸政策有超过一半的不满意度。在关于年金改革抗议及对其施政不满的声音高涨的状况下,蔡英文不宜另开战场。在这样的情势下,蔡政府会倾向保守,不采取攻势响应,稳定为上;加上2018年的县市长选举即将到来,目前民进党正展开提名作业。在国民党与时代力量虎视眈眈的状况下,蔡英文也势必难以调整对大陆的政策,以免落人话柄,一如过去一年多的施政,两面不讨好。

不过有一点必须提醒大陆方面注意的是,我们看到山水民调的这份调查中,民众关于两岸政策不满意度高达五成,这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事实上这五成当然有包含对于两岸和平发展有所期望,不满现阶段蔡政府两岸政策不能与大陆保持友好关系的人,但也包含那些觉得两岸脱钩太慢,不应因为蝇头小利与大陆经贸过密从而不利台湾安全的人。如果只是看数据,大陆容易造成误判。

另外政府内部的状况,蔡与赖的关系也相当微妙,即便身为行政院长,赖仍保留了当年担任台南市长的心态,时不时脱序演出,即便已经被府方警告过,但他站定“台独院长”。即便他不主动宣示,国民党籍立法委员也非常愿意给赖设陷阱,赖本人也很乐意往里头跳,因而时不时仍会有突发状况。

蔡将赖留在身边,一方面是为了就近看管,但另一方面也是养虎为患。赖似乎也并未真正认识到两人已是命运共同体,内心随时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对绿营人士而言,赖更明确地说出他们的想法,而对亲蓝军势力而言,蔡同时身兼总统与党主席,自然是第一憎恶的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动辄得咎,因而就蔡向来谨慎的学者个性,她更为举棋不定。

2、避免刺激美国 谨言慎行

再从外部局势看,蔡英文紧接着出访南太平洋,而前段期间台湾的友邦包含多米尼加、尼加拉瓜等国已传出邦交不稳的讯息,假如蔡出访时被断交,这肯定不是蔡英文所乐意见到的。另外蔡本次出访过境夏威夷与关岛,航程绕得非常大,与其说是出访南太平洋顺便过境美国,不如说是出访美国顺便绕去几个南太平洋友邦,断不希望好不容易争取到的高规格接待破局。

APEC召开在即,接着还有川习会,这个时候台湾方面更不希望被冠上“麻烦制造者”的称号,特别是先前赖清德已被美方严重警告过,因而会更加谨言慎行,强调自身“不挑衅、零意外”与维持区域和平的原则,以求取“联美日制中”的空间,使台湾能在国际夹缝间求生存。

即便美国国务卿蒂勒森19日出席华府智库论坛时批评中国“违反国际法准则、破坏国际秩序的行为”。此后又传出消息称美中不会再签署第四份联合公报。对台友好的安倍胜选,这些都可能给蔡政府一些鼓舞。即便目前按局势判断,安倍对大陆表现得更为友善,毕竟日中关系的稳定更为重要。

事实上蔡政府应该清楚,特别在日本经济疲软,而北韩局势生变的今日,北京对于日本、美国能施上的力度更高,并且两岸对话长期中断也不符合美方的最大利益。

从上述细节或能了解,为何蔡政府很难就两岸政策做出变动,始终会是“维持现状”,强调空泛的“四不”,并按“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宪法一种”,但会闪躲更为实质的表述,以构筑其“两岸新模式”,即“九二会谈无共识的历史事实”与“实为两国的中华民国借壳上市”。

那么蔡英文所认知的两岸“现状”是什么?对于九二共识的想法是什么?如何定义两岸新模式的含义?

从双十谈话中,我们可以发现蔡将两岸置于“捍卫台湾民主价值和生活方式”项,并列在军事与国际事务之前,这或许可以解读为并非将两岸关系视为国际关系,但同时也体现其以政治安全为导向的战略观,以反制其所认知的大陆对台湾民主的威胁,并以此做为对大陆政策的核心,诚如台湾知名两岸关系学者赵建民教授所评述的,蔡所认知的“现状”不是马英九的“协商互动”现状,更像“对敌式”现状。在蔡的思维内,台湾的民主价值才是她要捍卫的现状,也是她政权存在的根基,而大陆是对这个现状的重大威胁。

虽然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只要台北“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已经冻结一年多的会谈就可能恢复。有绿营人士可能会因此判定这番言论与蔡所谓“九二两岸会谈的历史事实”有了共识的重叠,但一如台湾知名学者邵宗海教授所分析的,蔡对“历史事实”从来都只有“尊重”而没说“接受”,也只是“达成若干的共同认识与谅解”而没有所谓的“共识”存在,并且非常执着于这个说法,始终没有将她的论述与大陆,或是国民党的“九二共识”划上等号。对她而言,所谓“历史事实”的内涵仅是模糊的“求同存异”,更没有“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终究在其心底,仍是以“两国关系”来检视两岸关系。

至于蔡英文的“新模式”究竟是什么,目前还隐晦不言,没有特别具体的陈述,一如其诸多政策主张。我们仅能猜测,诸如她提名宋楚瑜作为APEC代表时,曾提出两岸要在APEC架构下进行互动,但也未有太多陈述,料想其原因是绿营也思考到大陆方面不会轻易放手。

另外一个最近比较常提到的,即是习蔡会的可能性,其主要提出者为许信良、张俊宏等过往绿营穿梭两岸间的政治人物,亦有一部分独派人士附和。蔡本人应该是至少不排斥(不过也应该如多数绿营人士认知,觉得时候未到,可能更倾向于2018以后,甚至在连任后),特别是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成就,也就让民进党许多人有了想象空间,但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看法。

说到底,即便民进党能处理“台独党纲”(因为中华民国/台湾已是独立国家),但对“九二共识”、“两岸同属一中”则还属于绿营的禁区,更何况大陆目前更重在自身发展,不将两岸关系放在优先解决顺位,因而诚如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所言,“这样的期待就太过急切,跟北京的期待,不容易接上口”、“自我期许太高”。

综合上述,目前看来,正如多数学者所评估,蔡政府期盼的新模式很难破局,特别是外交系统出身的刘结一掌国台办几乎无悬念,加上习总书记所宣示的“六个任何”,未来对台“反独促统”恐更强硬,也就导致十九大后的两岸关系越来越难回头,这不是满嘴跑火车的“四不”或“六个决心”就能改变的。

而现况或许如政大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代理主任寇健文所言,北京和台北“都不想改变自己的政治底线,也没有力量去改变对方的立场”。但是未来,大陆制约台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且与日俱增,有太多方式太多政策工具可以运用,反观蔡与大陆周旋的筹码却日渐流失,因而大陆也许可以更有自信一些,只需继续增强自身魅力,而不需要犯“急躁病”,也无需刻意围堵,冷处理即可,无须与台湾民心硬碰硬。

1、毕竟大势并不真的在台湾这边,而大陆只要采取较目前更细致的做法去进行对台工作。比如透过对来到大陆生活的台生与台商,与透过两岸婚姻及其后代等几类族群来帮大陆“说公道话”,使之透过一个一个同心圆的模式去影响整个社会,特别是未曾到访过大陆的台湾人,以台引台。

2、而对于未到访大陆的台湾人,还可以运用因特网。若大陆官员都可以对大陆百姓采取直播方式来面对彼此,为何涉台官员不能这么做?从而使得台湾社会能有真实面对大陆官方,而不透过二手传述的机会。

3、当然,也许因政治文化不同而有些不适应,或可以从最简单的管道,比如传统蓝军的青年做起?而所谓尊重台湾社会的独特模式,不正展现在这样的地方吗?对于那些没有办法来大陆的年轻人,我们做到把大陆带到她们/他们生命经验里。

4、另外经济优惠虽不可忽略,但笔者始终认为,因为利益而亲近者,终有为利益而离开的一日,更何况经济优惠若数字不足,似乎给人不足诚意之感,而若数字太大,非但大陆内部无法交代,也给台湾社会财大气粗的不佳观感,容易失焦,操作上应该更慎重。因而与其透过优惠,透过补助,或者透过对台湾生产商品的大肆采购,毋宁透过市场机制去深入基层,才有机会将经济优惠化为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

5、其他方面,目前加强“国民待遇”的做法足矣。

至于两岸关系要朝正向发展的重中之重,则在于文化,在于感情,毕竟在台湾,所谓统独并不是一个理性议题,而是一个感情问题。

既然是感情问题就需要感性解决,因而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心灵契合”分外重要,毕竟大多数所谓“觉醒青年”、“进步青年”乃至于一般老百姓心底,大陆无论发展的好坏,进步或不进步,根本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们没有对大陆的认同,也没有跟大陆一样的“中国梦”;这主要因为他们对两岸共通的记忆,是经过台湾蓝绿政权基于政治因素所建构出来的一个彼此敌对的关系,终究台湾过往的每个政权基于政治因素,都刻意篡改历史,以至历史氛围处在一个错乱的状况下,“觉醒青年”并没有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同,自然也不会对周遭环境与两岸关系有一份关怀与责任。

现在更重要的是,怎么把握目前的机遇期,除加强对三中一青、一代一线的工作,对遏制天然独继续扩大起到作用之外,如何增加两岸共有的正向记忆,如何让彼此相互参与,进一步融合到彼此的生活中,进一步拥有共同记忆与未来的历史,或至少大陆不会在台湾失去对两岸共有文化与历史的发言权,可能是大陆方面所需要严肃思考的课题。

记忆是凝聚族群情感的胶着剂,也是重建两岸共有主体思想最不可缺少的要素,更是两岸人民认同最根本的基础。

可以使用的方式还很多,上述仅仅是简单举例,也只是比较粗浅的想法(真要落实,怕也不是一篇文章能说详尽的)。但终究基于地缘政治原则,台湾不可能脱离大陆而存在,而大陆要和平崛起,自然也需要维持与台湾的和平,以创造出崛起的有利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则务必先让台湾民众,特别是前述的所谓“觉醒青年”或“进步青年”脱下仇中的有色眼镜,清楚、客观地看待大陆的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英文  英文词条  九大  九大词条  两岸  两岸词条  调整  调整词条  政策  政策词条  
智库

 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中国影子银行对于金融体系是一把双刃剑,既帮助其更高效地运行,又积累了系统性风险,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一)对金融体系安全性的影响影子银行因为自身的业务特点,...(展开)

智库

 谁是经济复苏下半场的主角?

疫情下中国经济的三个特征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总体符合预期,甚至在有些方面超出预期。在疫情这一“压力测试”中,中国经济表现出以下三个重要特征:第一,出口行业迅速恢复...(展开)

智库

 生态文明呼唤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搭上互联网之“风”席卷全球,方兴未艾。共享经济的“闲置就是浪费”、“用而不占”等理念,兼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内在特性,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