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具体而言,中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体现在多个目标:一是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农业产业发达并不断升级;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改善;四是农村公共服务提高并接近城镇水平。要实现这些目标,解决多年未解的“三农”难题,不能将农村与城市化割裂,也不能将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割裂,同样不能把农村的要素市场与资本割裂。从现代中国市场的发展来看,一个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是吸引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
未来的农村现代化不是单一产业的发展,而且还是一个有时间限定的发展任务——在2020年必须全面消除贫困,实现小康目标。因此,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加快速度,不能只通过农业发展的缓慢积累,还要通过引入资本杠杆来撬动农村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认为,要做到这些,一个重要的突破在于放开农村土地市场。
出于政治上的担心,中国农村改革现在有一道不能突破的“红线”是集体所有制,有一个类似于禁区的改革是土地制度改革。在限制之下,农村地区远远脱离了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没有充分享受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尤其是没有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
有关研究显示,从1990年到2016年这16年间,中国的城镇人口增加了4亿多人,农村人口减少了2亿多人。农村人口出来后,很多人不回去了,80后、90后的打工族本来不会种地,也不会再回农村去种地了。其结果就是,农村的住房、宅基地出现大量的闲置。这些闲置的宅基地、住房,还有相应的集体建设用地怎么办?由于没有开放土地市场,这些土地将来就是废墟,将来就会有更多的农村逐渐破败、凋零。如果开放土地市场,至少一部分农村土地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城里人愿意到农村投资,搞旅游度假、休闲农业,农民把住房或宅基地卖给他们,城里人和村民都可以赚钱,土地就是财富,农民也可以分享到土地的财富收益。
国内学者王小鲁的研究显示,这些年农村人口减少,村庄占地不但没有缩小,还扩大了。原因是什么?就是没有开放土地。而城市在扩张,却没有土地,土地资源紧张,其结果必然会加剧房价上涨。如果农村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如参考重庆的地票制度、成都的土地指标转让制度,通过市场进行转让。边远地区闲置的土地如果不能被城市利用,可以把它复垦成耕地,转让土地指标。土地质量问题可以采取措施,例如不同等级的土地可以按一定的系数折算。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边远地区的农民还可以分享城市化的收益。
现实之中,国内有不少农村地区通过土地指标市场化转让获得发展的例子。如四川一些地区,农民复垦以后转让土地指标,一个村子能多出几千万的收入,有条件把村庄好好地重新改造一遍,家家户户都住上两层小楼,门口有小花园、有停车场,农民的生活条件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方式占地还减少了一半,节约出的土地资源让农民得到很多好处。因此,开放土地市场会带来土地资源有效的利用,能够给农村发展带来可观的资产收益,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农村发展起到撬动作用。
除了农村土地指标向城市转让,还有一种方式是吸引城市资本下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一是适度放开农村宅基地市场,实现城乡土地的“同地同权”,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以市场方式出售,这会带来大量的城市资本下乡;二是继续放开农业用地使用权,吸引更多的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这两个领域都需要在土地改革上有所突破,通过制度保证下的长期使用权出让,来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农村和农业。
要指出的是,中国农村地区幅员广大,类型众多。上述帮助农民获得土地收益的做法,更适用于解决主要大中城市周边的问题。在偏远地区、传统农业地区、贫瘠地区的农民,可能无法直接从城市化当中受益。解决这些地区的农民的问题,只有用综合的方法,间接从城市化中受益。这些间接的方法包括提升粮食价格、发展特有乡土产品的生产、法律和法规的帮助、通过特殊的财政转移等等。但对于相当一部分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来说,分享土地收益仍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振兴乡村战略需要有效率的手段,而农村土地改革就是一个关键措施。在政策上,我们要敢于让农民获得土地财产收益,这是今后撬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