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网络水军”多方博弈亟需多方治理

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往的主要平台,网络水军在互联网的各个平台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伪装成普通网民或消费者,通过有组织地发布、回复、跟帖和传播相关内容等手段对网民产生影响,达到其目的。

2018年初,有关某明星私生活的娱乐新闻霸占了社会新闻的头条,随后的“紫光阁地沟油”进入新浪微博的“实时上升热点”,让人啼笑皆非,也使得娱乐行业的“网络水军”受到了关注。“网络水军”反映的是各方利益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的力量博弈。尤其是社交媒体,作为当前最热门的沟通交流平台,自然成为多方博弈的舞台。网络水军是博弈的重要手段,背后有商业利益和政治力量在推动。

就商业利益而言,由于大部分社交媒体由商业公司来运营,具有盈利性质。如果商业网站仅依靠广告还不足以赚取足够利润的话,那么平台就会依靠出售资源位来赚取利润,这已经成为行业通行的做法。2016年魏则西事件发生后,百度已经改进了做法,如标明“广告推送”,新浪在推送广告位的旁边注明“荐”字。但网民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还会误认为是一般非商业信息。市场上还存在着一些第三方公司,为了商业利益,雇佣水军广发帖子,购买流量,推送相关议题,或者付钱给相关意见领袖,请意见领袖发文引起广大网民关注——通过这种手段博取眼球,为商业利益服务。

就政治利益而言,在国外的政治竞选中,存在着雇佣网络水军,为政党竞选摇旗呐喊的现象。近几年,美国剑桥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ylitics)名声大燥。该公司不断开发运用于社交媒体的新技术,在美国大选、法国大选和俄罗斯大选中大显身手。他们利用网络机器人——一种虚拟的、自动化的网上“人”,在社交媒体上影响讨论,进行目的明确的宣传,影响社交媒体的观点。

目前,纵观各类通过“网络水军”以影响操控舆论的案例,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通过海量信息的植入以改变舆论风向;二是通过购买流量,推送热点话题;三是通过强力意见领袖引导舆论走向;四是通过社交媒体特点,后台删帖操控议程。

“网络水军”如果一旦泛滥,势必会严重影响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的建设。针对网络水军,应该形成多方参与、统筹协调的治理方案。

首先,应该完善法规体系,加强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监管责任。社交媒体上的商业炒作依然属于行业灰色地带。各个互联网公司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机制来识别水军,防止刷帖等,但从水军热推到监管发现问题之间存在着时间差,也缺乏相关法规来规范。这些措施仍然很难完全防范互联网黑灰产业恶意干扰社交媒体平台的行为。为此,应在相关的监管文件中,进一步明确如果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生传播谣言、涉黄、涉毒,社交媒体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其次,网络牵涉到的各个监管部门之间,应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能够有部门牵头,明晰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各部门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协同机制,联合调查执法,治理网络不文明行为。

第三,社交媒体平台本身应建立起自我规范机制,加强人力监管,而不能对计算机算法听之任之。计算机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来描述、呈现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当前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一定的算法来呈现热门话题,但在这过程中应该有人工的干涉、介入和管理。Facebook已经宣布,2018年将增加250人加入现有的安全审核的团队,并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与各国选举委员会的合作,帮助选民登记,提醒网络风险,与其他科技和安全公司共享信息。因此,对社交媒体平台加强人力监管是世界潮流趋势。

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使得“网络水军”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面貌,甚至对国家安全也会造成冲击。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进入移动聊天、通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操控人们情感的地步。Facebook的首席科学家也承认,可以通过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影响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以影响人们的观念和情感。美国国防部下属的防务高等研究项目(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在2017年9月发布了项目“社交媒体在战略传播中的作用”,关注社交媒体在国家战略攻防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且已经进入实战演练阶段。我国宜对国际上最新出现的社交媒体技术进行持续追踪和关注,谨防国外势力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或者通过商业资本影响我国社交媒体平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多方  多方词条  水军  水军词条  亟需  亟需词条  博弈  博弈词条  治理  治理词条  
智库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

从2017-2018年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四个方面特点:第一,周边大国战略竞争态势持续上升;第二,周边一些热点问题有所降温;第三,部分国家对华态度出现积极转...(展开)

智库

 为资本主义诊脉

资本主义还有未来吗作者: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 兰德尔•柯林斯 / 迈克尔•曼 / 格奥吉•杰尔卢吉扬 / 克雷格•卡尔霍恩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作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