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认识把握形势,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特点,有必要深入分析,认真研判。整体来看,当前国际政治形势仍延续复杂多变的格局。美国特朗普政府无论内政还是外交,经过近一年的磨合,整体向稳健靠拢,但未来还难以预测。法国、德国等欧盟主要大国的选举没有出现“黑天鹅”事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包括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等,呈现趋稳发展的迹象。但朝核危机和中东巴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局势令人担忧,如何演变需要冷静观察。经济方面,有积极向好的一面,但也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一、国际经济形势特点
第一,世界经济回暖迹象日渐明显。2017年,全球经济一改金融危机以来的疲弱态势,复苏力度显著增强,走出危机的迹象明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达到3.6%,尤其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步实现正增长。这是国际金融危机10年来的第一次。美国经济回升和失业率降低继续保持良好势头,2017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2%;欧盟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复苏步伐不断加快,2017年实际增速可望达到2.2%;日本2017年第三季度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2.5%,已连续7个季度正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加快。2016年还处于负增长的巴西、俄罗斯于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了正增长;中国继续保持中高速态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仍保持在30%以上。全球贸易自2016年二季度以来,整体呈触底回暖格局,增速逐步加快,有望改变过去多年持续低于经济增速的局面。
第二,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初露头角。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流观点一直认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的重要动力。现在来看,这个期望正在成为现实,突出标志就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回暖有周期性因素,数字经济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全球增长,那么这一轮的新引擎就是数字经济。据有关方面测算,美国数字经济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达33%,中国数字经济比重为30%。有学者预测,未来几年,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将达到22.5%;到2025年,可能会占据半壁江山。数字经济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内的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互动。美国的再工业化、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社会5.0等,实质上都是朝着数字经济的方向发展。比如智能制造领域,一些先进的工厂全部实现无人化,甚至是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有理由相信,数字经济未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将会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成为国际科技和产业竞争的主战场。在这轮关乎未来发展主动权的竞争中,中国总体水平和发达国家之间有先有后,但在应用于实体经济领域还有差距,我们决不能错过这一历史性机遇。
第三,高度关注美国经济政策的外溢效应。一是加息和“缩表”。2017年12月中旬,美联储实施2017年以来的第三次加息。市场预计,2018年可能还要加息三次,并将在两年内缩表5000亿美元,5年内缩表1.3万亿美元。对于美国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国际市场尽管已有充分预期,但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正处于杠杆高、泡沫大、波动小的脆弱平衡,处理不好,也还有引发新的局域性危机,甚至波及全球的可能。二是税改。据一些预算专家估计,美国税改计划如果实施,将在10年内使美国政府税收减少5万多亿美元。特朗普政府的税改对美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资本回流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望促进美国实体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但同时也可能引发赤字上升、贫富分化、推高通胀水平等问题。在国际上,有可能形成全球性竞争减税,加剧国际贸易争端,改变国际资本流向等。美国税改也会给中国带来挑战,比如增加内资外流、外资回撤、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此外也会对中国实体经济发展、进出口和就业等造成一定影响。对此应予充分估计。三是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2017年,美国以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为由,在若干年后针对中国重启了“超级301条款”。美国商务部向世界贸易组织(WTO)递交了报告,基于美国法律的六个要素,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样,欧美日都以不同形式对中国根据《入世议定书》第15条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要求予以拒绝。在WTO部长会上,大有联手对付中国的态势。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称作美国的竞争对手、修正主义强权,多次提到中国“不公平的贸易和经济行为”。这都预示今后全球经贸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未来中国面临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可能会越来越多。美欧对中国海外投资的限制也会不断增强。一些欧洲国家也提出对中国投资设立安全审查,认为这是国家主权。当然,各国都会有类似的审查,但必须是不加歧视和透明的。对此,中国应该有所准备。
二、国内经济形势特点
从国内看,5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明确了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2017年以来,经济增速止跌趋稳,话说多年的经济转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经济增速平稳“换档”。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企稳,改变了过去5年增速逐年递减的势头,前三季度增速为6.9%,未来有望保持在6.5%左右。可以说,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实现了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平稳“换档”。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从以工业为主导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从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转向以国内消费需求拉动为主。2016年,服务业比重提升至51.6%,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4.6%。中等收入群体已突破3亿人口,消费观念升级。假日经济、网络购物等因素助推消费热度上升。2016年,全国旅游人次达到44.4亿,出境游人次达1.22亿;快递包裹数量超过313亿件。
第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可圈可点。2016年,中国研发投入超过1.5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1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6%。近年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技术、品牌、管理正在成为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土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在钢铁、煤炭、建材等重化工产业淘汰了一大批技术水平低、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量子计算、航天科技、大飞机、5G通讯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第三,对外开放呈双向发展态势。中国的对外开放,过去主要是单向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通过大量出口和劳务拉动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顺差较大。现在,货物、资金、人才、技术都实现了双向流动,并逐渐趋于平衡。外贸告别“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时代,向“优进优出”迈进。2015年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对外直接投资跃居全球第二。海外高端人才来到中国就业创业成为新趋势。高铁、核电、通讯设备等先进技术产品走出国门,企业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
第四,环境和生态保护成为红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各地普遍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绿色消费、绿色出行逐渐成为社会自觉。能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三年来,单位GDP能耗下降15%,困扰人们的雾霾PM2.5在74个重点城市下降了30%。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第五,区域发展更趋均衡优化。“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有力实施,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启动,协同叠加效应明显,新的增长极、经济带逐步形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精准扶贫扎实推进,5年间6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恩格尔系数降至30%,接近富足标准。
第六,营商投资环境规范改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放宽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审批。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数达1.5万家。推进公私合作(PPP)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对外商投资将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96%以上的项目实行属地化备案管理。产权保护走向制度化、法治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三大攻坚战和八项重点工作等各项任务认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