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62,略低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1.67,更是远远落后于全球平均的总和生育率2.43。中国的生育率不仅低于维持代际人口均衡所需要的2.1,而且从1994年开始,中国的生育率就已经低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了。低生育率使得中国老龄化的问题越发显得严重,依靠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日益受到挑战。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正在为此作出努力。2011年,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年,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12月,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宣布推行了35年的城镇人口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终结,全面二孩时代正式来临。
但是全面二孩政策似乎并没有达到其理想的效果。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和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分别为1786万人和1723万人,而国家卫计委对此的估计却是,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预计新生儿在2023万至2195万之间,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广州也表示,全面二孩政策并不足以实现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左右的人口发展战略目标。
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6日发文称,“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要让人们敢生愿生二孩”。而事实上,人们似乎并没有那么愿意生育二孩。根据恒大研究院今年所发起的一自12万人次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意愿生育水平仅为1.73,80后、90后作为生育主力,房价过高是“想生而不敢生”的关键原因之一, 有网友甚至指出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无独有偶,美国似乎也面临着类似的现象,虽然美国没有对生孩的数量有政策上的限制,但美国的房地产平台Zillow的报告指出,美国的房价和生育率之间存在着极强的负相关关系。
那么高房价是否会挤出人们的生育意愿呢?一边是全面二孩政策的引导,一边是房价涨幅过快的现实,人们究竟想不想生育二孩,敢不敢生育二孩呢?高房价是否削弱了中国大力推行的全面二孩政策呢?
我们的一项研究发现,二孩政策的放宽会使得人们更想生二孩,但是高房价却让人们不敢生二孩。具体而言,我们将2013年从独生子女政策到单独二孩政策的转变作为切入点,并且把用房价收入比和住房支出收入的比例作为衡量高房价的指标,分析那些有计划在城市长期居住的流动人口是否有意愿生育二孩。结果发现,那些符合单独二孩生育资格的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显著高于不符合资格的家庭来的,说明二孩政策的放开的确提高生育的意愿;在符合单独二孩生育资格的家庭中,那些面临高房价的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又显著小于面临低房价的家庭,即高房价挤出生育二孩的意愿。我们进一步分析高房价对不同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发现那些无房者、80后、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夫妻更容易因为高房价而放弃生育二孩。
为什么高房价会挤出人们的生育意愿呢?我们分别从三个角度去解释。首先,高房价使居住成本高企,从而削弱生育和抚养小孩的经济能力。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计算,养二胎的花费在68万至230.5万之间,如果已经面临着较高的住房负担,抚养第二个小孩会增加家庭的财务压力,无疑是雪上加霜,高房价也就会降低生育意愿。大城市的抚养成本更高的情况下,高房价对生育意愿的负面作用更加明显,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发现在北上广深生活的夫妻们,所受到的挤出效应更明显。
其次,当夫妻已经面临着很高的住房负担,本来就要为在这个城市有立足之地而好好工作奋斗,而第二个小孩的出生会分散他们的工作时间和精力,从而会对个人发展造成影响,买得起房子可能就养不了孩子,所以面临高房价的夫妻会降低他们的生育二孩的意愿,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夫妻,更容易被高房价挤出生育意愿,这是因为他们为生育二孩所要放弃的时间成本更高。
第三,高房价不仅意味着住房的不可负担性,还有住房的财富效应。对于有房者,房价的上涨带来的财富的增长,使得他们在做生育决策的时候,并不会因为高房价而降低生育意愿;而对于无房者,高房价使得他们买不起房,而二孩的诞生又进一步增加了买房的必要性,会更他们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高房价下会对二孩的生育持更加消极的态度。
今年6月以来,湖北,山西,辽宁,新疆等地通过提高分娩补贴,增加妇幼机构供给,保障女性劳动权益等为全面二孩政策“加油助威”,鉴于高房价对于生育意愿的显著影响,我们建议,政府应制定合理的住房政策,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也要调节收入分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要通过价格补贴、税收减免或住房保障等形式来鼓励生二孩,包括针对二孩家庭购买第一套房子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对租房提供一定的住房补贴等。
在独生子女政策时期,中国人想生而不能生。如今,二孩政策放开了,但由于高房价,中国人却是想生能生不敢生。高房价在微观上挤出了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在宏观上削弱了国家的二孩政策。希望国家呼吁“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的同时,也能对症下药,从住房的角度鼓励生育,让“房子,不再是天然的避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