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亚太地区发展4.0:人工智能的福祉与冲击

原编者按:自动化人工智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创新正在渗透一切,这些创新可能会带来广泛的应用,其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2018年10月8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与《经济学人》智库(EIU)合作发布了《发展4.0:亚太地区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机遇与挑战》(Development 4.0)报告。该报告概述了人工智能自动化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正面路径和负面路径,并为各国政府指明了可用于推动建设性发展方向的政策工具。

自动化中获益匪浅

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1840年)从英国的纺织业开始,利用水和蒸汽动力实现机械化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利用电力实现大规模生产,产生了许多现代化工具,包括内燃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电子和信息技术被引入生产。今天,第四次工业革命融合了物理、数字和生物技术、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和机器人软件自动化

自动化人工智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创新正在渗透一切,无论是汽车、服装、电子制造,还是商业流程、物流和医疗健康。创新给效率、生产力、速度和灵活性带来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这些创新可以使产品更安全,提高工业生产力,缩短全球供应链,使公共服务趋于个性化,更具预见性和参与性。

东亚的发展“奇迹”,从日本到“东亚四小龙”(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与中国内地,再到今天的马来西亚、越南、孟加拉国和泰国,都建立在制造业技术之上。自动化人工智能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这些经济体在制造业方面的效率。

效率的提高也意味着生产力的增加。在制造业中,亚洲公司花了几十年时间才能赶上西方并与之展开竞争。而在数字经济中,时间轴正在缩短,本土公司很快就可以主导自己的市场了。2016 年,亚洲的电子商务交易占全球B2C市场的 25%,中国和印度领先。东盟国家的数字商务规模较小,但2016年仍创造了1500亿美元的收入。电子商务领域的顶尖公司包括阿里巴巴(中国)、腾讯(中国)和Flipkart(印度),以及交通领域的滴滴出行(中国)、Ola(印度)和Grab(东南亚)。

自动化人工智能还可以支持亚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利益相关者可以合作探索对社会有利的应用场景。例如,无人机和卫星正在帮助亚洲农村地区运送医疗用品和人道主义物品,数据分析为救灾工作提供了指导,精细化农业提高了农业产量,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使用,而人工智能正在帮助科学家跟踪和预测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工智能冲击中低端工作

到目前为止,关于自动化人工智能的文献主要关注对就业的潜在影响,但也提出了更广泛的担忧,例如发展中经济“过早的去工业化”的前景,普通经济增长模式(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制造业等形式)的丧失,甚至人工智能等强大的新技术被滥用导致间谍和监视活动,或是利用算法驱动的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虚假信息等。处于行业核心的企业家甚至表达了对新技术力量的担忧,包括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克里斯·休斯(Chris Hughes)。

劳工组织、政府和经济学家担心,人类工人很可能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被机器所替代,从而加剧不平等并加重贫困状况。尤其是一些中低端的工作,是最易被取代的对象,而这些工作正是某些国家社会流动的引擎。纺织业为印度创造了 4500 万个就业机会,占出口收入的 13%,自动化会威胁到其中69% 的工作岗位。孟加拉国是东盟中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和鞋类出口国,一旦原有的劳动力被机器所取代,失业情况可想而知。

目前,耐克公司正与制造商Flex合作,实现制鞋自动化,其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生产基地都可能受此影响。耐克的竞争对手阿迪达斯也在使用电脑针织、切割和增材制造等方式进行生产。这样做不仅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在产品开发上还能具备更高灵活性,比如进行产品定制和实现高端市场的增长。

不仅是在制造业领域,亚洲各国在服务业领域的优势也可能不复存在。通过机器学习、快速优化的语音和人脸识别准确度,在法律助理服务、行政管理、IT支持和客服等领域,客服自动化正在取代人工。尤其是印度和菲律宾。他们的优势——英语技能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可能都将无关紧要。主要的印度 IT 公司,如Cognizant、Infosys 和 Wipro,都宣布了自动化计划;菲律宾贸易部相信,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在业务流程外包(BPO)行业工作的 120 万菲律宾人中的 50%。这意味着亚洲以出口为主导的制造业模式将结束,亚洲大量人口或将回归贫困。

自动化人工智能既能带来福祉,又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效用——算法可以帮助预测疾病的爆发,也可能推动仇恨言论的传播;自动化技术可以给学生作文评分,让老师们专注于课程规划和指导,但也可能意味着更少人情味和更多模式化。很显然,各国需要对此加以监管,在数字经济中明确禁止某些类型的活动或行为。但在亚洲各国,这样的监管却几乎是缺失的,只有约30%的东盟国家在电商领域制定了隐私立法。

如何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亚太地区要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对挑战刻不容缓。知识驱动的经济需要数字基础设施使企业可以高效地进行交易,并需要适当的约束来应对数据隐私或在线欺诈等挑战。然而,数字并不永远是国家和地区发展项目的核心。对东盟经济共同体2015年蓝图进行的评估分析发现,在鼓励地区数字数据流动方面亚太地区还需要更多的进展。  

首先,需要通过投资来确保其随时随地都能接入高速互联网,尤其是4G和5G网络。《经济学人》智库的2018年互联网包容性指数显示,印度尼西亚(658.8%)、泰国(366.7%)和中国(244.0%)等地的4G覆盖率快速提升。但同时也显示出该地区其他地方的互联网接入面临很大局限,包括当地采取的公共措施非常有限,而互联网接入方面的两性差距也很显著。其中,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马尔代夫和尼泊尔都处于全球排名垫底的位置。  

此外,还需要考虑采取更严格的监管干预措施,在数字经济中明确禁止某些类型的活动或行为。欧盟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列出了数据隐私规范,并将根据这些规范处罚那些数据保护不力的公司,甚至可以禁止那些没有表现出诚意且没有适当协调运营风险的公司。政府确实很难将全部的行为加以考量,但可以与领头的公司组成咨询小组或以公私联盟形式,根据实践制定基本的行为准则,并为即将步入数字经济领域的人们开展教育活动。

性别也是设计和落实经济增长政策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一项因素。经济政策可以对性别差异产生积极影响;相反,未能在制定增长政策时考虑性别因素会加剧两性之间的不平等状况。一项针对31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男女工人进行的研究发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技能与劳动力市场回报呈现正相关性,特别是对在数字密集型行业工作的员工更是如此。两性工资差距之所以持续存在,也可以部分解释为男性往往获得了更多的STEM教育。

教育政策还需要关注21世纪所需的技能。教育是少数经过时间考验的发展战略之一,并且在人力资本文献中被正确地列为优先事项。面向未来的经济体会从早期的儿童教育和基础教育开始,并一直延伸到对终身学习的促进。除了技术技能之外,还要重视对社会技能和创造技能的培养。许多亚洲低收入经济体的教育改革都面临资金短缺、教师培训力度不足或实施过程不均衡等障碍。在这些情况下,教育会加剧不平等现状,而不是消除这种不平等。政府应加大投资,给孩子带来越来越好的教育,努力消除不平等的状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福祉  福祉词条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词条  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词条  冲击  冲击词条  发展  发展词条  
智库

 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模式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作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其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创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