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报告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变,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发展模式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作为经济微观主体的企业,其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力的形成。为了解我国企业创新的环境、现状、趋势及机遇与挑战,2015年8月至9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15年中国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以企业创新动向为主题,并依据国内外企业创新研究的经典理论框架,构建了“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在构建“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时,我们系统地考虑了创新要素的投入及规模、创新效果及效益、企业创新战略选择、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创新精神及意愿,以及企业创新环境等诸多方面。遵循从精从简,兼顾代表性与差异性,以及贯通宏微观,突出动向性等原则,我们力求使“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能够尽量反映当前经济社会形势下企业创新环境的解读、创新投入的意愿、创新管理的实践以及创新效果的满意程度,希望能为行业以及企业创新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和启发。

本次调查是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的第23次全国性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研究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分配局、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综合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市场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债券监管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与前22次年度跟踪调查一样,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

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8月10日发放问卷,截至9月28日共回收问卷2819份,其中有效问卷2526份。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4.3%、8.2%、5.2%、3.7%、3%、2.5%、2%、1.6%、0.9%和0.8%。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企业占59.4%,中部地区企业占23.6%,西部地区企业占17%;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9.9%、25.1%和65%;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4%,有限责任公司占40.8%,私营企业占28.3%,股份有限公司占1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4.5%,股份合作企业占4%,集体企业占0.9%。

本次调查的企业经营者平均年龄为52.6岁,其中55岁及以上占43.1%,44岁及以下占21.6%,45-54岁占35.3%。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占82%,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44.4%。所学专业为管理类的占41%,为经济类的占18.1%。职务为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厂长、党委书记的占90.1%,其他职务的占9.9%。

一、企业已进入创新活跃期

一是企业创新潜力强劲,企业家精神成为提升创新潜力的最重要动力,尤其表现在重研发、担风险、抓机会等方面。

企业家精神的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家精神表现最为突出的三个方面分别是“我重视研发,强调技术领先和创新”(评价值为4.08)、“我敢于承担创新的风险”(评价值为4.07)和“我喜欢以积极大胆的行动抓住机会”(评价值为4.01)。较高的评价值表明样本中的企业家在冒险精神上已经具有很好的素养。

企业家表现较弱的三个方面分别是:“我经常领先他人觉察到创新机会”(评价值为3.58)、“我倾向采取原创的方法解决问题”(评价值为3.57)和“我经常带领企业最先将新产品/服务打入市场”(评价值为3.45),说明企业家在创新实践上尚有所欠缺。

由于冒险精神强调的是企业家对创新的主观愿望,而创新实践强调的是企业家在创新上的方法及能力。因此,企业家未来需要在创新实践上下大功夫,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创新驱动发展。

有关企业家对创新态度的调查表明:与两年前相比,认为创新意愿“明显增强”的企业家占39.4%,“有所增强”的占41.7%,“不变”的占13.4%,“有所减弱”或“明显减弱”的仅占5.5%。此外,调查还显示:在当前形势下,认为创新“非常紧迫”的企业家占30.9%,“比较紧迫”的占51.1%,“一般”的占14.8%,“不太紧迫”或“不必着急”的仅占3.2%。对比不同地区的情况,“珠三角”地区企业家的创新意愿较两年前增强更为明显,感受到的创新紧迫性相对更强。

综上,企业家普遍已经意识到当前创新的紧迫性,同时企业创新意愿也明显增强。

二是企业创新投入意愿强烈,尤其是创业成长期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比较突出。

创新投入主要包括人才投入、资金投入等涉及企业创新的相关投入。对创新投入各指标得分的分析发现,企业创新投入意愿整体较高,平均得分为67.83,是创新动向指数构成指标中得分最高的维度,带有步入创新活跃期的典型特征。

对比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国有企业创新投入意愿高于非国有企业。对比不同规模企业,大型企业创新投入意愿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这也反映了中小企业面临的创新资源约束较高。对比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创业成长期企业创新投入意愿高于成熟期企业,而这两类企业创新投入意愿都明显高于滞缓期企业。对比不同行业类型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创新投入意愿较高,而资源密集型行业企业次之。

企业经济类型与企业规模的交叉分析表明:国有大型企业比非国有大型企业创新投入意愿高,而中小型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投入意愿也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

企业经济类型与发展阶段的交叉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在创业成长期最重视创新人才投入,而随着企业走向成熟,创新资金投入和创新人才投入趋向平衡;非国有企业在创业成长期对资金投入较为重视,而随着企业走向成熟,创新资金投入和创新人才投入也趋向平衡。

企业未来创新投入意愿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计划未来一年在“总体创新投入”方面增加的占55.1%,计划保持不变的占39.8%,计划削减投入的企业仅占5.1%。

具体而言,“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企业计划未来一年总体创新投入大幅增加的比重相对较高;大型企业计划未来一年总体创新投入大幅增加的比重较高;国有企业计划未来一年总体创新投入大幅增加的比重较高。

三是体现在创新市场环境、文化环境较好,企业注重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多元化创新信息渠道等方面。

创新环境指标包括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区域创新文化环境以及基于创新人才可获得性的人才环境。

对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创新环境分析发现,国有企业创新环境得分略高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外部创新环境得分较高主要是由于制度环境和人才环境优势,而非国有企业在文化环境方面具有优势。在市场环境方面,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并没有显著差别。这些数据表明,目前国有企业仍具有制度上的优势,并且更能够吸引创新性人才,而非国有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等文化环境具有相对优势。

尽管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创新环境总体差异较小,大型企业创新环境优势来自于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而中小型企业在文化环境方面具有优势,两者在人才环境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类似地,尽管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总体创新环境没有明显差异,各子指标随企业发展呈现不同趋势。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制度环境得分逐渐降低,而文化环境和人才环境得分逐渐提高。

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创新环境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创新环境的各个维度上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而言,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制度环境较好却面临较差的文化环境。这表明:一方面,国家创新战略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技术密集型行业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落实不足、“山寨”模仿等较为普遍的环境特征。

企业发展规划是开展创新活动的有效组织保证,体现了企业的组织能力。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企业有中长期发展规划。具体而言,只有6.6%的企业没有企业发展规划,而发展规划在“3年以内”的比例占6%,在“5年以内”的占44.7%,“10年以内”的占35.9%,设置10年以上发展规划的企业占6.8%。就不同地区和经济类型的企业而言,东部地区以及小型企业在发展规划上的目标导向更偏短期,国有企业在发展规划上的目标导向更偏长期。

创新信息的多途径来源是企业实现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企业获得创新信息的渠道调查结果表明:“客户或顾客”(以4分制计算,评价值为3.00)、“董事长或CEO”(评价值为2.94)和“行业会议、交易会展或行业协会”(评价值为2.87)是三个最重要的渠道。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已经将互联网(网络、微信等新媒体)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评价值为2.85,有近七成的企业在较高程度上从互联网获取创新资讯。另一方面,“供应商”(评价值为2.57)和“一线员工”(评价值为2.23)是两种使用程度最低的创新信息渠道。然而,一线员工是企业创新的基石,是企业创新战略执行的基础。如何持续激发一线员工的创新热情,鼓励他们为企业创新发展建言献策,是我国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企业创新能力还体现在对于企业创新的组织工作上。调查结果显示,96.8%的企业有专人或部门负责创新工作。其中,54.6%的企业由“董事长/CEO”直接负责,51.5% 的企业中其他“高管”也参与负责创新工作。对比不同地区和经济类型企业,“珠三角”地区企业和民营企业群体中“董事长/CEO”直接负责创新工作的比重相对较高。

二、企业创新的问题、困难与挑战

1.人才环境是当前企业创新最大的瓶颈

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指数创新环境指标总体得分是45.33,表明企业所处的创新环境中等,尚有较大改进空间。从四个三级指标来看,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得分较高,分别为54.08和53.61,其次是制度环境(46.20),而人才环境指标得分较低,仅为27.43,反映出创新人才的可获得性是外部创新环境的短板。

2.中西部区域创新文化亟待培育

调查发现,认为企业所在地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很低”的企业家占6.4%,“较低”的占43%,“较高”的占45.3%,“很高”的占5.3%。总体而言,目前社会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是较高的,但从区域来看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企业所在地鼓励冒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程度的调查表明,认为企业所在地对鼓励冒险、开拓进取的程度“很低”的企业家占8.8%,“较低”的占54.4%,“较高”的占32.2%,“很高”的占4.6%。总体而言,目前社会对冒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的鼓励程度不足,而且从区域来看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对冒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的鼓励程度最高,而中西部地区的鼓励程度较低。

我们还考察了不同地区对“山寨”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企业间相互模仿的程度。关于企业所在地对“山寨”产品接受程度的调查发现:认为当地对“山寨”产品的接受程度“很低”的企业家占16.2%,“较低”的占42.9%,“较高”的占38.3%,“很高”的占2.6%,说明总体上对“山寨”产品的接受程度还是较低的。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对“山寨”产品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而东部地区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企业间产品模仿程度的调查显示,认为企业间产品模仿程度“很高”的企业家占18.9%,“较高”的占61.7%,“较低”的占16.4%,“很低”的占3.0%,说明总体上企业间相互模仿产品的程度很高。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企业间相互模仿产品的程度最高,而中西部地区企业间产品相互模仿的程度相对较低。

综上,尽管我国的创新文化在总体上对创新失败的容忍程度较高以及对“山寨”产品接受程度不高,但是对冒险精神和开拓进取的鼓励程度不足,并且企业间产品模仿程度严重。因此,创新文化的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并且区域间的差异需要引起重视。

3.企业创新的实际投入与创新成效的持续性有待加强

创新投入是取得创新成果的保障,而新产品/新服务收入是创新结果的反映。本次调查了解了样本企业研发人员、研发投入等创新投入比重,以及新产品/新服务收入比重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重平均为10.8%,研发投入占年销售额比重平均为6.7%,而新产品销售占销售总额的比重平均为24.1%。

企业发展阶段来看,无论是创新投入还是创新效果,创业成长期的企业表现显著优于成熟期和滞缓期的企业,具体指标表现为企业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比重平均为32.3%,研发投入占年销售额比重平均为21.9%,而新产品销售占销售总额的比重平均为54.9%,表现出企业初期创新的强劲势头,而企业达到成熟期、滞缓期时,上述指标迅速下降,甚至低至个位数水平,表现出较低水平的创新持续性。

从不同地区看,东部地区的企业研发人员比重高于中西部地区企业;新产品销售比重与中部地区企业相当,并高于西部地区;但在研发投入比重上低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企业。这表明,东部地区企业在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绩效上具备一定优势,但中西部地区企业在研发经费投入上也非常重视,在创新效果上逐见成效,表现出赶超东部地区企业之势。从不同规模看,小型企业的研发人员比重、研发投入比重和新产品销售比重均高于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这表明小型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效果方面占据优势。

从不同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在研发人员比重方面高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在研发投入比重和新产品销售比重方面均高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这表明虽然国有企业研发人员的比重较高,但配套的创新资金投入比重较低,可能造成创新效率低的状况。

4.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创新支持政策力度应给予更多关注

调查表明,半数企业家认为所在地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比较完善:认为企业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比较完善”的占47.2%,“十分完善”的占1.4%,“不够完善”的占46.9%,“很不完善”的占4.5%。分地区来看,中西部地区企业认为“不够完善”的比重相对较高,东部地区企业认为“比较完善”的比重相对较高。

企业更具实际意义的是企业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执行情况。调查表明,企业家认为所在地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执行“比较严格”的占44.5%,“十分严格”的占1.5%,“不够严格”的占49%,“很不严格”的占5%。其中,中西部地区企业家认为“不够严格”的比重相对较高,东部地区企业家认为“比较严格”的比重相对较高。

企业家认为目前我国创新支持政策落实仍需提高,并且应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区域有所侧重。例如,对东部地区企业重点落实土地使用政策,而对中西部地区企业重点落实研发费用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和推动产学研结合政策。

5.企业创新战略比较单一,过于依赖内部研发,以合作研发为特征的开放式创新亟待加强

无论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创新战略都显著高于中小型企业,体现出创新战略的运用需要一定的企业规模作为支撑。同时,国有企业在创业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创新战略均相对高于非国有企业在对应时期的表现,而在滞缓期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创新战略指数基本没有差异,说明国有企业创新战略优势持续性相对较差。此外,国有企业中资源密集型企业创新战略指数高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而非国有企业中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战略指数高于资源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进入创新活跃期的中国企业创新效果初步显现,创新在提升产品质量、改善环境、开拓新市场等方面作用明显,但是离国家创新战略提出的要求依然存在不小差距。一方面,企业家应努力提高自身创新思维与方法水平,打造具备较高创新管理能力的专业化高层管理团队,努力激发一线员工等内部要素的持续创新动力,同时充分利用市场化创新机制,增强合作研发等开放式创新战略,更好地通过多层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坚决贯彻落实“十三五”的创新理念,抓紧培育创新人才,尤其是培养和发展引领企业持续创新企业家人才,同时大力培育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金融环境等促进创新迸发的宽松的外部环境,加快创新驱动力的形成。

注:文章经授权,发表时有删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企业创新动向报告  动向  动向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报告  报告词条  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词条  
智库

 补贴陷阱

没有哪个政策像食品和能源补贴那样让好经济学如此直接地与好政治学对立起来。无法负担的补贴正在成为三位世界最重要新领导人所面临的的核心问题。他们是埃及总统西西、印尼...(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