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似乎即将达成一份贸易协议之际,双方的谈判人员发现事态退回到了起点。谈判破裂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坚持大幅修改草案协议,而根据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的说法,这是对此前达成共识的出尔反尔。但中国修改草案协议的根本原因——中方不愿满足美方要求的原因——在于特朗普政府根本性的误判。
简而言之,美国一直太过急于求成。中国要求重新谈判的部分原本是需要中方对美方寻求的一些改变进行立法,而谈判背景是美国针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公司展开激进的围攻行动。这一行动包括将华为列入美国贸易禁售黑名单,因此切断了对华为的关键技术供给,同时对盟友施压,要求后者孤立华为。
虽然美方的种种做法无疑会伤害华为,但这家公司最终将通过与其他快速增长的中国科技企业建立合作来弥补损失。然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特朗普政府对华为以及对中国的攻击将带来深远影响。
中国早已与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无法轻易切断这种联系。孤立这个世界上领先的制造者和工业生产者——中国的消费市场高达14亿人口——将严重破坏全球价值链,并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特朗普政府失算或许部分是由于操之过急,他希望在明年总统大选之前赢得一场“胜利”。美国似乎认定,它对付的是一个因面临经济硬着陆风险而格外软弱的中国。但事实并非如此。
虽然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量相对较少,但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可以使用的武器却可能比其对手要多。除了对美国农产品和商用飞机加征关税等直接反制措施外,中国还可以收紧资本管制,抛售手中持有的无可比拟的美国政府国债,或允许人民币大幅贬值(最后一种手段引发的竞争性货币贬值浪潮将冲击美元稳定性,同时波及国际货币体系)。
然而,截至目前中国还是展现出了相当的克制。例如,近期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贬值,但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表示将维护汇率稳定。即使与美国围绕贸易和科技出口的紧张态势继续发酵会迫使中国采取一些短期报复行动,中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许会继续保持这种克制。
原因显而易见。这种克制的处理方式符合中国自身的长远利益,无论是直接利益(支撑持续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完整),还是间接利益(避免继续给全球市场造成代价高昂的破坏)。充满讽刺意味的是,这同时也将迫使中国致力于推动美国声称一直寻求的结构性改革。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凸显了维护一个开放经济的内生风险。但是,中国没有对世界其他各国关上大门,而是一直在试图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性。
中国领导人不认为资本主义引领的全球化浪潮——在这一浪潮中,中国既是一个主要受益者,也日益成长为一个重要贡献者——会很快出现逆转。因为在中国看来,美国依然是这个世界上自由市场最坚定的捍卫者,而中国一直在朝着自由市场的方向前进。美国对自由市场信仰的偏离以及对国家权力的滥用会削弱自身经济基础,并威胁其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和美国很可能渐行渐远。中国将发展自身的核心科技以结束对美国的依赖,同时强化那些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部门。
但无论如何,这种技术进步都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它必须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更有效的资本市场,来鼓励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正是认识到资本市场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的作用,中国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科创板。
这并不是说中国将对贸易谈判关上大门。相反,美中贸易关系的确存在结构性失衡,而中国愿意解决这种失衡。
然而,中国没有纵容特朗普政府单方面强行提高关税,这种方式既天真又鲁莽,而是坚持分阶段解决问题。世界应当支持这种方式,尤其是美国,应当放松对中国的出口管制并欢迎中国在美进行投资。
对于很多人而言,中国和美国似乎正在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即一个霸权大国因担心挑战者崛起而通过发动战争来维护其全球主导地位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但是,即便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较量持续下去,我们也并非不可避免地会落入这个陷阱。
中美之间政治互信的缺位并未阻止两国过去40年在互惠互利的商业领域展开合作,也并未妨碍双方在文化、教育和其他领域日益增多的交流。当两国面临诸多共同挑战——气候变化、核威胁、恐怖主义、贫穷以及金融市场稳定性时,我们只能希望美国政府能够再一次展现出必要的长远视野与大国智慧,重新开启与中国的合作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