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科技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发布了2018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这是国内唯一一个完全由外籍人士参与评选的引才引智“中国城市榜”。今年位列前十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合肥、杭州、深圳、苏州、青岛、天津、西安和武汉。合肥去年成为最大“黑马”,今年依然稳居榜单第三。
合肥为什么能够在众多的城市中脱颖而出呢?合肥虽是二线城市,却有独具特色的吸引海外人才优势。
首先,合肥最大的优势是科教优势。合肥是全国最早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入选全球科研城市50强。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4%、居省会城市第2位,主要创新指标均位居省会城市前列。合肥有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国家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分校)、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一批“985”和“211”高校。这让合肥的发展不同于其他城市,而是走上一条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合肥的产业很多都是高科技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110户、居全国省会城市第7位。
其次,合肥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研实验条件,特别是高端设备设施让高端人才有用武之地。合肥是继上海之后获批的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是国家三大科学中心之一。合肥所拥有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数量在长三角各省市位于前列,国家大科学装置也与北京旗鼓相当。
2009年以来,哈佛大学8位学子陆续落户合肥科学岛上(中科院合肥分院)的重要原因就是岛上的强磁场装置,这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多学科的前沿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获批,未来将有更多的大科学装置在合肥布置,强磁场科学中心建设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围绕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当前合肥正强力争取更多的大科学装置布局合肥,并强化对现有科技资源的支持力度。
第三,合肥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也是长三角与中三角关键节点,区位优势明显。“米”字型交通网络使合肥由以前封闭的内陆城市变成全国交通枢纽。通过强化对外互通和对内互联,加密合肥至长三角和G60城市高铁班次,加快商合杭、合安高铁等重点项目建设,将尽快形成“时钟型”高铁网络,使合肥真正成为一座“坐在高铁上的城市”。
可达性程度的提高,大大提升合肥的开放度和国际化水平,有利于国内外人员往来、人才互通,促进高层次人才要素流动,降低了合肥人才配置利用成本。
第四,宁静、和谐、优美的环境也是吸引海归人士选择合肥的重要因素。合肥科学岛是中国科学院在安徽设立的综合性重点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哈佛8剑客”的故事就源于这里。从2009年8月开始,陆续有8个哈佛博士后来到静谧的岛上,组成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生命科学部的核心科研团队,并按个人学科优势形成完整学术链,构建科研矩阵。在回答《合肥日报》记者采访时,8位归国哈佛博士后说出了共同的心声:回国是众心所向,选择合肥是正确之举;这里的环境很舒适和安逸,非常适合做科研。
第五,近年来合肥市推出了一系列吸引高端人才回流的政策,鼓励支持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归。合肥市委、市政府制定并组织实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人才20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12条等20多项政策,打造人才“强磁场”。
合肥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正在增强,在优秀人才引进方面较之前已有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市拥有各类人才176.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6万人,在肥两院院士123人。随着开放度不断提升,汇聚合肥的海外人才迅速增加。
但如何使这些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合肥尚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
一是落户人才住房问题。去年市财政累计兑现各类人才政策条款的资助高达1.28亿元,但新增落户高校毕业生及技能人才10万余名,粗略计算平均分摊到个人也不过一千多元,与合肥日益提高的生活成本、渐涨的房价相比杯水车薪。
二是子女受教育问题。合肥市人才目录分为6个层次(A-F),人才层次分布从高到低呈金字塔型。而去年合肥教育局《关于合肥市2018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指明关于“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的问题”要求按照《关于修订〈合肥市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等四个文件的通知》(合人才〔2017〕8号),保障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其中仅规定了对D类及以上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其他类型人才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尚未有明确对策。尤其海外人士在合肥,子女上学难,上好学校更难。
三是外籍优秀人才还涉及到跨文化融合问题。虽说合肥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但语言不通、交流不畅成为多元文化共融的障碍。
四是在引进外籍优秀人才过程中存在的程序复杂的问题,久拖不决。此外,引进人才政策门槛标准过高,能够享受政策的人才数量偏少。
凡此种种,要求合肥市深化改革,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
譬如在住房问题上,政府应双管齐下,既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又出资建设人才引进精装公寓住房,增加供给;同时还可以提高引进人才租房补贴水平,降低其居住成本。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合肥应多建国际化学校,培养师资力量,聘用优秀教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切实保障外籍人才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使外籍家庭孩子们进入当地的幼儿园和各类学校学习。
关于外籍人才跨文化融合问题,由于外国家庭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孤独感,其居住社区需要开辟更多的公共交流空间,多宣传本地文化,多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外籍人才与本地人的交流。
对于在引进外籍优秀人才过程中存在的复杂程序和流程问题,解决之道在于依靠服务优良的政务环境。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优秀人才管理程序,打造“优秀人才落户快速通道”,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此外,合肥在人才政策上,还有必要进一步降低引进人才的门槛,避免水中望月,口惠而实不至。应以更实惠的政策吸引人,才能汇聚更多高层次人才。
总之,无论是区域经济竞争,还是城市发展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突出表现为各地吸引人才的制度优劣比较。因此,不断探索创新,深化改革,完善人才激励制度,把制度优势变成竞争优势,才能打造人才高地,形成人才“强磁场”,吸引更多创新型人才入驻合肥,为合肥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