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许多日子,经济景气和增长向下的压力很大,各种政策和套路已经似乎用光了,都不好使。好象是没有办法了。看了许多建议和想法,有的觉得有很不靠谱,有的老调重复可能不管用,需要讨论。忍不住半夜起来,写了一篇自己关于宏观经济形势和对策的想法。可能会有争论,抛出来大家进行商榷。
1、如无可行的办法:国民经济下行将长期化
目前和未来国民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其国内深层次原因是人口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主力人口收缩和人口老龄化加快;与国际经济联系的原因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振兴制造业、贸易保护主义,使中国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受到阻碍,出口占GDP的比例从2006年的36%左右降低到2019年的可能17%左右,未来可能还会下降。国民经济景气和增长,既没有出现一些学者曾经期望的V型趋势,也没有变动成L型稳定在一个平台上,而是还在持续地向下坡型走势变动,在内外两方面下拽力的作用下,有长期收缩和下行的压力。
国民经济如果任其这样的状态变动下去,不仅跨越中等收入发展阶段遥遥无望,可能还会对年轻人就业、企业正常运营、财政收支、居民收入及生活、社会安宁等形成灾难性的后果。
2、现有的经济政策和调控方略已经穷尽
但是,传统的经济政策工具几乎已经失效,过去的调控套路也已用完,而且无效。
人口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主力人口收缩和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全球的问题,世界经济也进入了一个低通胀、低利率、高负债和低增长的时代,凯恩斯财政赤字、扩大投资的办法失效,扩大货币用一定的通胀刺激的操作也无用,采取供给学派减税政策的美国明年的经济增长也并不乐观。
中国也是,业已建设的交通水利城市等基础设施,虽在一些方面还有不足,但是,规模和体系已经基本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城市房地产存量已经可以满足11亿人口的居住需要,况且老龄化加快,经济主力人口收缩,再继续扩张的余地似乎不大;而汽车、耐用消费品和其他工业消费品生产,农村和农民工居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强和不增长,也再无投资的空间,并且生产过剩变成了常态化。
因此,开放方面,无法再依赖出口导向发展之路;内部财政增加赤字、银行放出货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再次扩大房地产、启动工业投资,进行反周期操作,除了继续推高国民经济负债率以外,在稳定增长方面,可能是不靠谱和不起作用的政策操作和调控套路。结果仍然是低通胀(除了猪肉和关联食品)、低利率、高负债和增长下行压力加大。
也就是说,在现有的各种经济学派的理论、政策和操作方略方面,可能已经没有什么办法和路子使国民经济走出困境。
3、拯救国民经济需要一种新的思路
从全球许多国家现在财政、货币和减税等政策工具的操作看,财政赤字发出的国债,居民所举的债,企业高负债,央行和银行系统贷款和买卖国债投放的货币,由于人口收缩和老化因素,消费需求在相对和绝对收缩,使其并没有形成通胀而刺激需求,或者减税形成的供给没有实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环境。中国遇到的问题也是如此。
一些国家对外的货币贬值,原因在于财政赤字和外汇储备缺口加大,汇率发生剧烈波动。由于世界性的经济收缩,即使印度这样人口还在增长和结构年轻化的国家,经济增长也遇到了输入型的影响。
这种格局下,中国经济良性运行和增长,最需要的是,以什么样的思路、方法和政策组合,想出一个可以走出困境的经济战略和政策调控方案。
如果从整个国民经济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看,一种是可以不断地增加负债,央行增加货币投放,使其形成资产,来刺激经济可能增长。这种思路,如果财政赤字、国债和央行投放的货币,或者为福利(借债发生活补助)被消费掉了,或者形成的资产没有直接收益(如公路),或者没有资产形成(如垃圾处理类公共服务),或者形成了资产而贬值较快、收益不高等,经济也许短期内刺激一下增长,但没有可持续性。或者因下行压力较大,而刺激的作用力较小,效果不显著。
另一种思路是,增加有效资产,即其不贬值而且会升值,其有吸收货币的功能,用其增加来促使货币投放。也就是财政可以扩大赤字,发行长期国债,投资增加这种资产,市场上这种资产的交易和投资增加,央行买卖这种投资这种资产的国债,银行增加这方面的贷款,则形成了有质量较高资产基础的货币扩大。这种操作方式的好处是:避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高负债,即负债有资产内容所平衡。这既使经济增长有财富增加的内容,又可避免持续高负债造成金融体系崩盘的风险。
那么,上述新思路所说的资产,是什么资产?答案是可利用土地,并且在我国非其莫属。
理由是:(1)我国国土中已利用土地面积比率很低,还有增加的空间,即我们有进一步发展的回旋余地。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吃饭方面只有20.3亿亩耕地,粮食不够,居住方面土地供应少,城镇住宅大多是几十层的高楼,房价奇高,房价收入极不合理;美国与我国国土相当,有25亿亩耕地,237万农业劳动力种的农产品本国吃不完要出口,住宅大多是一户建和多层,房价收入大体比合理;印度298万平方公里,有23亿亩耕地,虽然居住质量较差,但住宅几十层的高楼较少。日本、韩国和欧洲各国,农业劳动力平均拥有耕地,都比我们高,国土已经利用土地面积比率也比中国高得多。在形成耕地、发展城市和工业与水资源协调方面,美国3亿人口调水300亿立方米,印度13亿多人口调了1386亿立方米,中国14亿人口目前为止只调了337亿立方米水。中国在增加可利用土地方面的潜力很大。(2)土地是国民经济存量和投入产出中的基本要素和优质资产。与劳动力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和工作周期不一样的是,土地要素永不灭失;与装备资本有技术进步迭代贬值、折旧和有使用寿命期不一样的是,土地要素没有技术落后贬值、磨损折旧,一般可以永久使用。(3)由于未开发土地没有资产价值,如果开发成可利用土地,以及目前农村许多土地,还有城市过去低价划拨零地价土地和低价出让土地,深化改革,通过交易而定价,作为资本投入形成产出,其价值从零或者非常低而得到大幅度提升,就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优质资产。
其实,中国过去没有开发合理比率的可利用土地,限制土地交易和划拨低价出让土地,从目前要走出国民经济困境角度看,无意中问题变成了一个可利用的条件。而许多发达国家和人少地多的国家,或者土地要素都已经由市场交易配置定价,或者可利用土地国土比例很高而再开发空间很小,或者因人少而增加土地要素和资产与劳动力和消费需求不相匹配,他们即使想用此办法,也不存在中国这样的理想用优质土地资产扩大货币投放推动经济增长的条件。
而从人口、要素和资源的组合看,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是人少、劳动力少、装备资产或多或少、土地要素和资产多的国家,中国是人多、劳动力相对丰裕、装备资产相对过剩,而土地要素资产在结构中相对最短缺的国家。从中国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投入看,缺乏的是可利用土地,是中国经济突出的结构性问题。
一是从国土发展战略看,中国可利用土地短缺的问题,不在于国土地缺乏,而是国土中可利用土地面积比例较低,其制约因素是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从目前的国力、装备、技术、施工力量、材料等等看,投资和建设大的调水工程没有难度,从改造土地方面看,平整土地机械装备、灌溉设施、调水和海水淡化成本、改造土壤技术等等也不成问题。中国完全可以调节水资源分配,再增加调水750亿立方米,以改造未利用土地,扩大6到8亿亩耕地、1亿亩园地和6到8千万亩各类建设用地等优质土地资产。
二是从深化土地改革看:(1)目前的农村和城市中的许多土地,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不能由市场配置,或者只是生产和生活资料,而不是市场经济中的要素、资产和资本,或者在企事业中形成了不能交易再配置的没有价值的“僵尸”资产。(2)如果进行国有和集体所有不变、硬化明析使用财产权、延长土地使用年期、土地由竞争性市场交易配置,农民有土地的投资和建设权,就可以将大量低效率、零价值和低价值的土地,变成再配置、投资、创业、经营方面的优质资产。
技术、劳动、资本三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市场配置,而土地则不能自由交易、市场配置,这其实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存在,就会发生无法进行投资、无法进行抵押、贷款无法发放、货币无法被吸附、农民无法得到财产性收入、农民不能以地为本创业、资源配置低效率、农民消费需求支付能力较弱、消费与生产失衡、资产与货币失衡、国民经济循环被梗阻等诸多问题。
6 、实施这个方案的效果
因此,非常必要实施笔者构思的这个方案。
(1)由于有调水改土和深化改革增多和增值的土地资产作为基础,赤字、投资和开发可以增加国民经济负债表资产方的土地资产,可以继续增加国债、贷款、企业债、居民债等债务,央行和银行可以放贷和买卖债券放出货币,增加投资、调水改土,增加耕地、促进以地为本创业、增加建设用地供应、鼓励一户建和多层建,避免几十层高住宅普遍化,增加财政税收,增加国家开发土地资产收入,改善财政收支、货币与资产平衡等循环。出现低通胀、低利率、高负债和低增长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
(2)调水改土,深化农村和城市的土地体制改革,A. 会形成大量的就业和以地为本创业,增加就业,并且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以地为本创业收入。B . 农民收入增加增强消费支付能力,可以平衡工业品的过剩。因为,工业产能过剩,是经济衰退的直接原因,而6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消费需求弹性很小,近8亿农村户籍人口的收入增长消费需求弹性较大,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剩问题,关键在于这8亿人口增加财产性收入,增加以地为本创业收入,增加就业收入。农民种粮种菜无望,务工收入也比城镇居民低,关键是改革土地体制,激活他们以地为本创业、就业和置业的巨大潜能。从而稳收入、稳消费和稳增长。
(3)调水改土和深化土地体制改革,A. 货币投放实际上有了财富的基础,成了货币币值稳定之锚;仅仅是负债推动的风险极大和不稳定的经济增长,变成了资产增加货币配合推动的良性和稳定的经济增长。B. 而土地使用财产权硬化和明析,延长土地耕地999年、住宅500年和企业用地300年,土地由竞争性市场交易配置,土地使用财产权所有者有自己的建设权等,可以在体制上可以增强资产所有者的安全感,有恒产有恒心,吸引稳定国内住向外转移的资金、投资和资产,也成为吸收外部资金进入中国的最大利好。其实,这种改革的设计、公布和启动,就是给以投资者和企业家们最强的安全信号和利好预期,是最能增强他们对中国经济信心的举措。从目前经济不断下行的困境看,舍其而也找不出别的再好的办法。
从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来看,这样方案的操作,可以注入良好的经济预期,稳定人民币的币值,增加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防止人民币太大幅度贬值的风险。
而增加6到8亿亩耕地,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粮食不安全的问题,将粮食供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还可增加农业生产的土地要素,发展规模经济,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再增加6000万到8000万亩建设用地,完全可以满足我们未来城市、交通、水利等用地需要,取消和废除制约我们发展的耕地红线和建设用地指标等制约,避免为追求粮食安全而衍生如香港最近出现的制造业空心化、失业、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收缩、房价太 高等经济和社会不安全问题。
笔者细看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也想了多个组合政策和调控棋局,除此方案之外,好象再没有什么较优和次优可供选择组合的部署和棋路。
一家之想之言,请大家批评并讨论,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