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国内政策分析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总体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短期冲击,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下、在脱贫攻坚战的总任务下、在“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推进重大项目落实完成、着力民生消费成为中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也成为中央及多数地区共同的发展目标。
“新基建”政策目标一:稳投资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根据中国历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情况,消费和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57.8%,而投资的贡献率也超过了30%。然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为了完成稳定经济增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投资将成为主要驱动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基础设施投资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之一,历年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均超过了20%(下图)。虽然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逆周期政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给经济带来了产能过剩等一系列结构性的问题。2015年11月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旨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此后一系列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政策不断出台。此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长期性、大规模的投资需求,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增量,将在促内需和稳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新基建”政策目标二:数字化转型
纵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七大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布局5G网络、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交通、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升级。一方面,5G基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心是以数字化信息网络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为构建智慧化社会、数字化产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所涵盖的新兴技术,将带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生产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各行业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带动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数字基建谱系图
数据来源:赛迪研究院整理
“新基建”政策不足:配套政策缺失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体现在新产业、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因此,从政府层面上看,用地、用能和资金等配套政策应加紧落实。例如,在资金使用方面,传统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可能难以满足新的投资模式需求,需要积极实行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合理调整和变动,同时规范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引进私人资本提高效率,拓宽融资来源。此外,各地区应做好需求预测和合理规划,加强规划统筹,避免资源错配,结合自身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水平情况,引导企业理性投资,避免投资过热行为或重复建设行为,避免无效或低效的投资,出现产能闲置现象,造成大量投资闲置浪费。
从行业层面上看,“新基建”的应用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之间乃至全社会经济的数字化体系建立。类似于电商平台的运营,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及商家与平台之间的信用体系等方面均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才能彻底实现数字经济的变革。同样,在“新基建”领域,众多新一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的良好应用和有效发力均离不开相关配套体系的确立。
从企业层面上看,管理模式、劳动分工、薪酬分配、市场机制、考核机制、组织架构等多个方面的配套政策均应及时制定和管理,推动新型基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仍欠缺数字化的思维模式和在管理、运营、服务、市场、推广、销售等方面的完整体系,因此,“新基建”更应该为具体企业提供服务,从而带动整体经济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政策建议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通过制定战略规划、行动计划等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既要坚持集约高效、经济适用的原则,不宜过度超前,杜绝形象工程,也要遵循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发展要求。出台“新基建”促进政策,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确保安全、强化分析技术、鼓励产学研多方合作等多种方式促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协调机制。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基础设施之间的统筹协调,同时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各领域彼此之间的相互照应,确保整个新型基础设施系统整体优化和协同融合,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建立健全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智库等的协同推进机制,加强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
2、强化开放合作。有意识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吸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信息技术、装备、人才等高端要素的快速集聚,促进人力、物资、信息的高效流动,实现全球优质资源的耦合,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开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推动相关企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通过场景开放,企业不断将核心技术与场景深度结合,以应用推动研发,同时经历实践的检验,拓展应用场景深度,融合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3、创新投融资体系。财政要统筹专项资金渠道,加大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力度,保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分类分级实施名录管理,重点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的计划修编、合理布局、示范应用、模式创新等。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