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二季度经济反弹可期回正有望

疫情带来的负面冲击明显抑制了国内经济活动,致使中国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逆转,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中国经济二季度反弹可期回正有望。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约请的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专家着重强调,中国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必须充分估计经济的不确定性,才能理性应对出现的困难,并再次呼吁唯有改革开放才可化解任何艰难险阻。

一季度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中国经济时报:一季度GDP增长数据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值,但好于社会预期,请概括性描述国内一季度经济的整体情况?

田国强: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致使国内经济活动被明显抑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受益其中的全方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出现不同程度的被干扰、被中断的情况,对此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

黄剑辉: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3月份后,经济社会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逐步趋于正常,复工复产率逐渐提升,各项经济指标明显反弹。一季度GDP增速虽同比下降,但好于市场预期,全方位体现了统筹疫情防控的积极效果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韧性。

唐建伟:国内一季度需求和生产都显著放缓,宏观数据全面下滑。经济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冲击比较严重,而3月份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力度加大促进经济运行加快恢复,大部分经济指标明显回升,目前正处于逐渐复苏阶段。

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回正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判断分析二季度国内经济的恢复情况?可否展望全年的整体经济情况?

唐建伟:二季度经济有望回升到低增长。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全年经济增长的低点就在一季度。3月份宏观数据普遍比1—2月份明显改善,这一势头有望延续下去。随着更大力度宏观政策不断出台,复工复产的推进和扩内需措施的落地,预计二季度生产、消费、投资都将延续回升态势。除了出口以外的工业增加值、商品零售以及月度投资数据可能在4月份之后实现正增长,那么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回正到低速增长。如果全球疫情逐渐好转,预计下半年经济状况将显著好于上半年。

黄剑辉: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和复工复产率提升,各项经济指标3月份明显反弹,二季度在逆周期调节加码和各项扩内需政策的支撑下,预计经济有望继续转好,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端进行分析。

从供给端分析,工业生产有望小幅回升,服务业持续修复。

工业增加值短期内难以持续大幅反弹,二季度有望继续小幅回升。从生产来看,随着我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明显加快,复工率将会继续回升。从需求来看,各省份适时推出消费券等举措对居民消费产生促进作用,加之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加大、地方专项债提前下达、政府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有望助推稳投资和新基建发展,有利于带动工业生产加快。

在政策支持和行业变革助推下,服务业有望得到修复。从制约因素来看,疫情期间居民出行和社交依然维持较低水平,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和文体娱乐等行业依然承压,加之前期停工停产导致居民实际和预期收入减少、叠加未来失业压力,或将一定程度削弱居民在服务领域的消费意愿和能力,进而继续拖累服务业增长。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亦将对房地产相关服务行业形成制约。从支撑因素来看,一方面,企业复工复产加速推进,促消费和支持服务行业企业政策密集出台,有望进一步激发服务消费潜力,带动服务业整体加快回升;另一方面,疫情催生服务业数字化加速,线上零售、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发展,有望支撑服务业保持韧性。

从需求端看,投资、消费有望延续回升。

二季度投资将继续好转,预计基建将继续扮演稳投资和稳增长的抓手角色,上半年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有望继续回升。财政政策将进一步扩张,货币政策将渐进宽松,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将更大。二季度投资回升趋势将延续,但增速能否转正,与疫情走向、政策落地情况、内外需启动等诸多变量有关,尚存在不确定性。

二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反弹力度将加大,对经济发挥托底作用。近期中央政策频出,着力保障重大基建项目投融资。下一阶段,新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将再次提前下达,重点用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农林水利、生态环保项目、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增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领域,允许地方投向应急医疗救治、公共卫生、职业教育、城市供热供气等市政设施项目。此外还将加快建设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流、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中央定调将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并发行特别国债,可望缓解重大基建项目资金压力。

二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小步回暖,但总体仍在低位。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制造业投资更易受到疫情冲击,且受制于终端需求。在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尚未完全启动、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修复将慢于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制造业投资的进一步修复尚需要政府加大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拓宽民企融资渠道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会继续回升。政策刺激需求、自然需求、补偿性需求支撑消费逐步回升。一是随着疫情消退,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国内实体经济逐步恢复改善,叠加促消费政策相继落地,可延迟消费将较快恢复。二是汽车消费迎政策利好。三是减税降费将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意愿。通过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措施,加上去年减税降费政策翘尾,可为企业减负1.6万亿元,这是连续第四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万亿元,从而助力企业自救与发展,间接推动居民收入水平回升。

不应忽视经济面临的风险因素

中国经济时报: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应该正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请问不确定因素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唐建伟:外需将是最大不确定因素。全球疫情蔓延的时间长短和严重程度将对我国经济恢复进度带来不确定性。

总体判断全年经济增长将呈现逐季回升态势。在基准情景下,二季度后全球疫情有望逐渐得到控制,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回升到低增长,积极政策促进三四季度经济增速恢复到5%—6%以上,全年经济增长3%左右。在乐观情景下,外需恢复叠加国内积极政策见效,二季度经济将很快恢复到5%—6%的正常水平,三四季度可能加快到7%以上,全年经济增长5%左右。在悲观情景下,全球疫情延续时间较长,带来外需减弱和全球产业链断裂等风险,我国二季度经济可能仍将小幅负增长,三季度经济增速仍较低,积极政策拉动经济增长要到四季度才能显著见效,全年经济增长1.5%左右。

黄剑辉:进出口将进一步承压。3月超预期顺差可能难以持续,进出口将进一步承压,顺差收窄或贸易逆差是大概率事件。

出口方面,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和需求的冲击将会逐步显现,加之前期积压订单集中出运量下降,短期出口降幅或将有所扩大。国外权威医学专家判断,欧美主要经济疫情拐点可能在5月中旬前陆续出现,但防控不严等可能导致疫情“厚尾”效应。叠加低油价和金融市场震荡的影响,全球性衰退的风险正在上升,IMF预测全球经济2020年将下滑3%,为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中国出口将面临外需不足的困境,以及各国“以邻为壑”政策的风险。

进口方面,国内逆周期调节力度将逐渐加码,以基建为代表的投资端发力,居民企业生产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内需逐渐修复,将对进口需求产生提振,加之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确认的贸易采购要求,进口或将获得较多的支撑。

田国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风险因素依然较多,尤其在外部疫情蔓延、家庭流动性等领域表现突出。

外部疫情蔓延对外贸的影响更大更持久,贸易增速下滑风险持续,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第一,疫情在全世界的暴发,对全球化的世界经济构成了重大冲击,并从多方面对我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从世界产业链的角度看,疫情重挫了发达经济体的消费信心,引发生产活动的急剧收缩。这种外部需求的骤然下降严重拖累了我国的出口,特别是对机电、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冲击尤其严重。疫情导致关键投入的断供,使参与全球产业链生产的中国外贸企业生产受阻,缩减了中国对全球产业链的供给。这一效应与已收缩的全球需求叠加,进一步加剧了外贸部门的下行压力。疫情阻碍了资源的跨国流动,对国内生产的供应链也构成了巨大挑战。疫情冲击不仅只对个别行业和外贸部门产生影响,还将通过供应链在国内产生连锁效应,通过上下游关联使影响不断蔓延,最终扩散到全部行业,使整体经济面临严峻局面。

第二,为了应对疫情造成的国际产业链断供,各国不得不被动上马国内生产线,客观上导致全球产业链的萎缩和贸易保护主义趋势的强化,全球贸易风险增加会进一步削减对外投资,导致全球生产性资本在长期内将出现再分配与再平衡。疫情全球大流行检验了各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协调公共资源的能力,本次疫情大考将改变不同国家对国际资本的相对吸引力,从而引起全球资本长期内的再配置。

第三,据1—2月数据,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的新增投资同比增长18.3%,对沿线59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同比增长25.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表现好于其他地区。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一带一路”投资活动在短期内可能面临劳务输出受限、货物出口受阻以及基建项目延期等问题。但从长期来看,参与国恢复生产的迫切需求仍将推动“一带一路”项目持续进行。加强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与贸易,有利于缓解发达市场需求不振和贸易保护的外部压力,并有助于释放部分国内产能,缓解国内就业问题。中国作为“一带一路”项目的主要债权人,如何维持债务的稳定、可持续性,是长期对外投资风险的重点考虑因素。

第四,从全球价值链参与的角度,出口中包含的外部增加值比例较高的行业,受疫情的影响将越大,主要行业及其外部增加值占比为:焦炭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约35%,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电力设备制造约30%,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基本金属制造、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约18%,因此外部产业链断供风险将主要对这些行业产生影响。某些行业用于出口的中间品进口投入比例较高,则其受外部影响也越大,这些行业及其出口中的中间品进口投入占比为: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电力设备制造约53%,纺织品制造约43%,电子设备、化工、基本金属制造约30%。

疫情给国际产业链带来的冲击,不但在短期内加剧了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也对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构成挑战。从另一个角度看,这进一步凸显了转换增长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加快服务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将压力转换为动力,成功实现经济增长从外需导向、要素驱动向消费引领、效率驱动的动力切换,关键在于制度性、结构性、市场化改革的成效。

未来家庭部门的流动性问题不容忽视。家庭部门的债务存量方面,截止到今年一季度,家庭部门共累积了约13.5万亿元的短期贷款,43万亿元左右的中长期贷款。受疫情影响,家庭的债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的比值已经由疫情前的40%左右下降至30%左右,家庭对中长期债务变得更加依赖。在宏观经济整体受疫情影响的当下,家庭部门背负着较重的还款流,会进一步挤占家庭的流动性。

家庭债务在持续累积的同时,家庭存款的增速加快。家庭部门1月份新增存款4.24万亿元,虽然2月份减少了1200亿元,但3月份又增加了2.35万亿元,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年3月份的最高值,远超去年同期的8800亿元,这使得今年一季度的家庭存款再创新高,比去年同期增加近4000亿元。这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导致消费下降、家庭留存现金增多,同时疫情导致房地产、股市等其他投资渠道不畅,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加强,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家庭有足够动力增加储蓄、降低消费,而这不利于经济恢复。

短期刺激政策和中长期改革不可偏废

中国经济时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疫情,中央明确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请问短期宏观政策还应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结构性改革应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

田国强:面对疫情给资本安全、供应链安全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不能因此走向封闭孤立,还是要进一步推动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以共同利益和共享价值观凝聚全球化共识,确保自身供应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安全。

为了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目标,中国需要稳步推出具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和转移支付政策,并配合有节奏的定向宽松货币政策,减轻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负担;扩大新基建投资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要注意适度控制规模,并扩大民企参与。

中国要以开放倒逼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激发激活内部需求,走向内需驱动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不是否认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性,而是强调自身内在经济循环体系建立健全,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生活、进一步促进提升民富水平,建立以中产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和以民企创新为主导的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唐建伟:稳就业应成为积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失业率上升伴随着收入水平下降,更加凸显稳就业的紧迫性。积极的宏观政策首要任务应该是稳就业。可借鉴欧美国家的做法,设立中小企业薪酬保护项目,鼓励企业在疫情期间维持其雇员数量和薪酬不变,政府直接给予相关企业两年以上的贷款用于支付员工薪酬、房租等。

黄剑辉:在通过加码逆周期调节扩大内需的同时,政策更应立足于纾困,即通过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的方式,帮助企业和居民渡过难关。因为此次疫情引发的是企业、居民的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影响,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资产负债表危机有本质不同。建议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入手,通过盘活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国有非战略性经营资产等,弥补因疫情造成生产经营停摆而导致的短期收入减少,同时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坚定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基于数字化的创新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

可盘活、动用一部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用于弥补湖北等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省市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基金缺口,或直接补助受疫情影响失业、但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或失业补助金条件的未参保失业人员,以及用于补助因受疫情影响暂时未能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向其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80%的生活费。建议盘活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加大“免减缓”的力度。可将当前对企业实行的“免减缓”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单位缴费的短期政策变为中期政策。疫情持续期间,可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的政策,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不高于16%,失业保险总费率为1%,工伤保险基准费率在国家规定的行业基准费率基础上下调20%至50%。

盘活全国住房公积金,弥补生产经营停摆导致的短期收入减少,帮助企业和居民渡过难关,为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增长恢复争取宝贵时间。可进一步延长降低公积金缴存比例政策,对部分受影响较大企业暂缓缴纳甚至暂免缴纳住房公积金,扩大提取公积金适用范围并缩短提取周期,以及盘活存量推进住房公积金资产证券化。

建议中央出台指导意见,允许部分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不足的地方政府,通过对外拍卖、资产租赁、兼并、对外投资等方式,吸引外资和民资入场,盘活非战略性资产,获得的资金进入财政专户,用于发放消费券或现金。

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建议以中央最新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为抓手,不失时机推进改革,进一步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经济注入活力。同时要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保障国际物流畅通,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稳定和安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二季度经济反弹可期回正有望  二季度  二季度词条  反弹  反弹词条  有望  有望词条  经济  经济词条  
智库

 城镇化应优先发展大城市

本报记者专访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中国城镇化发展报告制图/李潇雪我觉得这个思路应该突破。全世界现在超过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是25个,我们中国才3个,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