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者赵力涛系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教育社会学,中国社会政策等;黄彦杰系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研究助理,本文系该所政策论文系列第532号,原文是UNEMPLOYMENT PROBLEM OF CHINA’S YOUTH,发表于2010年4月28日。
中国年轻一代的失业现状
在当今的劳动力市场,年轻人的失业问题主要反映为结构性失业,这源于工作条件和性质与年轻人的期望和技能不匹配。与金融危机导致的失业不同,结构性失业通常较为持久。
受教育人群失业的问题最初浮现于2003年,当时正值1999年入学的大学生毕业。当年约有75万名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2005年这一数字猛增至120万,2009年为将近200万,约占610万大学毕业生的32%。真实数字可能比官方数字更高。
失业仅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诸多问题之一。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的情况还导致了平均工资水平的降低,这是因为很多大学生被迫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劳动。据报导,考虑到就业的不确定性,以及上大学成本大幅上升,很多高中毕业生选择不参加高考。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面临如此窘境。笔者与南开大学教务长交流后了解到,对于这些中国顶尖大学的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份薪水较丰厚的工作并不是难事。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划分社会阶层的一个主要标准已经从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变成是否在著名大学接受过教育。
与大学生不同的是,期望较低的第二代农民工拥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实际上,2004年起中国便出现了民工荒,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若要暂时扭转现在的局面,或需再要发生一次类似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规模的外部冲击。2008年 约有2,000万农民工被辞退。然而,自从2009年下半年,民工荒再次出现。这一回,不仅在沿海地区,内陆省份的一些大城市也出现了民工荒。
与大学毕业生相比,失业问题对于农民工来说没那么严重。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09年下半年农民工就业率高达97%。但现在的劳动力短缺现象掩盖了在中国年轻农民工中潜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第二代农民工的出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荒的主要原因。第二代农民工约占所有农民工人数的60%,他们并没有受到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好的教育。但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第二代农民工更不能忍受工资低、工作状况差、工作时间长等情况。
在这种人口和社会变革的推动下,农民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而就业情况没有受到影响。虽然这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但工资在这种情况下的涨幅会有一个限度。要想超过这个限度,必然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力。如果第二代农民工不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培训,他们早晚也将面临结构性失业。与被解雇后希望回到老家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第二代农民工更可能愿意留在城市里,这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自从2008年底,失业成为中国政界的热门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农民工大裁员。很多人返回农村,尤其是那些与家乡保持着密切关系的第一代农民工。对于中国去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600多万大学毕业生来说,金融危机还加重了他们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在2009年中国经济取得增速8.7%、新增就业910万的显著成绩时,就业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其中农民工就业超过预期。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调查,农民工的就业率在2009年下半年达到了97%。中国部分地区出现民工荒,其中珠江三角洲的民工缺口超过了200万。
民工的平均工资也增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的一支研究团队发现,第二代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达到了1,728元。有技术专长和工作经验的农民工标准薪资可以更高。这项调查还发现农民工的心态有所变化,主要表现是期望薪资提高及对职业发展前景更为关注。
在第二代农民工提高薪资期望的同时,大学毕业生群体却被迫降低了期望。在不同的专业和学校之间,就业率水平也有所不同。其中工程和会计是所有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法律、外语和商业管理等曾经的热门专业就业率反而相对较低。
据Bingo Job对100万应届毕业生所作的一项调查,市场营销、销售和物流等专业门槛较低的领域吸收了逾40%的大学毕业生。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位吸纳的毕业生比例较低,约为15%-20%。对于专业门槛较低的工作,大多数雇主只要求专科甚至高中学历,而不是大学学位。
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也有所下降。据一家咨询公司所作的全国性调查,2009年毕业的大学生月起薪仅有1,825元,而专科毕业生则为1,375元。总的来说,刚毕业的大学生的薪资水平不比有工作经验的农民工高出多少。对于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或有少许技术专长的农民工来说,他们的月工资可以明显高出刚毕业的大学生。
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就业机会的地区差异。据同一项调查,沿海地区提供的就业机会约占总数的80%。上海和北京的大学生就业率总计超出90%,比内陆省份的80%-85%要高。这自然导致大学生过度集中于东部的大城市,很多大学生从内陆省份来到沿海地区和大城市找工作。
大学毕业生和年轻农民工的收入差距缩小的现象,对贫困家庭的教育决定起到了意外的影响。过去农村贫困家庭有很强的动力不惜一切代价供最聪明的孩子上大学,而如今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薪水高、社会地位高的工作的情况,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失去了供孩子上大学的动力。如今农村家庭孩子倾向于完成义务教育后就主动放弃学业。可以说,大学毕业生的失业问题起到了阻碍社会流动,加速社会分层的效果。
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很多问题,如失业、技能不匹配、就业不足等,已经让社会产生了很重的不满情绪。即使是刚找到工作的,也有很多人对政府的教育和就业政策感到不满。据一项网络调查,在上大学给自己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前景带来的影响方面,大多数2009年毕业生的满意度明显不及2008年毕业生。
而且,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在一些回报最丰厚的工作岗位,如垄断部门和政府部门,才华并不是那么重要,尤其是在地方层面。没有背景的学生通常难以进入这些显赫部门。在当前恶劣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而非农民工成了对社会最不满的社会群体。
结构性不匹配带来的长期问题
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和就业不足,主要是一系列结构性不匹配和不相容的机制造成的。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结构性紧张,社会价值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经济制度本身存在的诸多矛盾,可能给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单纯追求规模和收入的观念引导下,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动力改善学生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在另一方面,专科技术学校一直被认为是发展不够的。因此,大学生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与业内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中国的经济和工业结构经常被视为制约大学毕业生完全就业的瓶颈。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提供那种能与大学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期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据教育和就业领域的权威专家茅舒超(音),中国每年新增的白领工作岗位有250万,远不能满足600万毕业生的需求。
与人均GDP水平相当或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印度相比,中国的制造业极为庞大,现代服务业规模相对较小。制造业领域的主体是数百万个小型的劳动力密集工厂,发展迅速的建筑行业,以及大型国有的能源和资本密集型重工业。这三个行业都无法提供大量适合大学毕业生的白领工作。相反,学历较低但更愿意从事手工业劳动的第二代农民工则从制造业的复苏中获益更多。
中小企业一直在中国劳动市场中缺席。作为经济中具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一支力量,中小企业通常更愿意雇佣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初级员工或实习生。事实上在2009年,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有75%的毕业生受雇于中小企业。如果中小企业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学生就业率可能会更高。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因素是创业环境不利。在美国等成熟的发达国家,20%的大学毕业生在找第一份工作时会选择创业。尽管中国推出了减税、降低最低注册资本要求等优惠政策,但2009年只有0.3%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大多数观察人士认为,这种巨大差异说明了在中国创业需要面对潜在风险、隐性成本和薄弱的法律基础设施这些主要问题。
公共部门的垄断地位可能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紧张的最重要因素。近几年,国家主导的发展策略催生出了一个强势的公共部门,它赚取异乎寻常的高额利润,拥有广泛的特殊利益和特权,这损害了能提供就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公共部门是经济中最没有效率的部门之一。任人唯亲和各类偏袒现象又使得它更难解决就业问题。
总之,经济制度存在的结构性限制,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匹配,为大学生就业制造了很多障碍。仅从数量上来说,失业还不是问题的全部。就业不足、供过于求、高度的不匹配将成为政府未来需要面对的潜在不稳定因素。
解决年轻人失业问题的更广泛议题
目前,与大学毕业生相比,第二代农民工所面临的失业问题没那么严重。在政府看来,从薪水提高的角度,农民工开始受益于劳工短缺现象。而作为社会和政治上更有战略意义的一个群体,大学生则自然成了政策的首要关注点。
受教育群体失业不仅仅是一个就业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扩大这方面的政策议题,以解决技术不匹配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中国的高等和技术教育有待大力改革,来使大学、技校等机构逐渐更好地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做出反应。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大学开始在规模,而不是功能区分上互相较量。中国的大学没有教给学生市场所需要的技能,以满足日益复杂的经济的需求,而是竞相扩大规模--越大越好--小的院校想成为综合性大学,教学类院校想成为研究型大学。这导致大学毕业生的技能大都彼此类似,必然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
除了高等教育部门出现的问题,就业问题所涉及的所有方面都与经济中的结构性限制有关。要想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需要对经济进行结构性改革。因此政府已经公布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新政策,并在考虑降低国有部门垄断水平,缩小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门之间的薪资差距。
知识密集型的专业服务业部门可以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现代服务业可创造数百万个技术、信息和金融领域方面的工作,对中国,尤其是沿海地区从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向成为知识密集型经济尤为重要。
虽然第二代农民工还没有面临结构性失业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以后可能也会出现,且难度不低于高学历人群所需面对的。第二代农民工,包括那些在农村接受了一些中学教育后来到城市的,以及在城市出生并与其农民工父母生活的,希望得到比第一代农民工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条件。这些要求是合理的;但问题在于,他们并没有比上一代接受过更好的教育。
在那些在农村接受教育的人中,很多人的父母是第一代农民工。因为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父母不在身边,第二代农民工必须协助祖辈完成家务。因此很多人的学业都不太理想。在城市长大的农民工子弟则因户口的限制无法受到良好教育。在社会保障及其他公共服务方面,户口制度也对农民工及其子女构成了障碍。
因此,除非他们受到比常规更好的教育和培训,第二代农民工将会发现,参与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升级过程中是愈发困难了。以后可能没有那么多的低技能要求、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等待着他们,即使他们愿意降低自己的预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国需要一个更广泛的政策议题,以鼓励全家的流动,加大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的投资力度,并赋予农民工子弟在城市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中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也会影响劳动力市场。中国青年研究会的一项研究显示,2020年前中国的青年劳动力(16岁-24岁)将继续增加,但2015年以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从2005年至2010年间的2,200万显大幅减少到50万以下。
作者授权中国改革网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