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茂县,很多人未必叫得出六月红花椒专业合作社社长何有信的名字,但他们知道,他就是那个“把花椒卖给家乐福的人”——2008年512大地震后,何有信的合作社居然和家乐福做成了一笔价值300万元(出售34吨花椒)的“大买卖”。
事情还要从花椒协会说起。地处岷山深处的茂县羌族自治县,紧邻宝顶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当地老百姓年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是国家级的贫困县。茂县出产的大红袍花椒,粒大味香,省内小有名气,是大熊猫栖息地周边很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但长期以来,茂县的花椒市场被300多名二道贩子把持着,他们压低收购价格,掺假卖假,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茂县花椒的品牌形象。比如何有信的家乡沟口乡,椒农们因为产量小,交通不便,只能坐等商贩上门低价收购。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沟口乡决定成立花椒协会,帮助农民销售花椒。2005年,在县城做生意的何有信被请回了家乡做花椒协会的会长。但是,在最初的两年里,何有信花光了自己的十几万元积蓄,带着协会成员参加了无数食品博览会“找市场”,但花椒的销售量始终没有突破过10吨。
直到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把家乐福引入这场博弈,花椒协会才出现转机。
在长期的大熊猫保护工作中,WWF认识到既要搞保护,也要做发展,才能减少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的居民对栖息地自然资源的压力。 在和家乐福的项目合作中,WWF建议家乐福发挥自己的市场优势,帮助社区的替代生计产品打通市场渠道。在WWF的协调下,经过大量的考察,家乐福把花椒协会的“西羌六月红”花椒纳入销售清单,并在2007年向协会尝试性地收购了15吨花椒。何有信终于获得了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
20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的时候,何有信正在县城的一个网吧里打印资料。地震突至,地动山摇,等何醒悟过来一把拉起朋友挣扎着跑出网吧,他停在楼外的卡车已经被倒塌的墙体砸中。目力所及处,所有房屋都成危房——茂县离震中汶川不过十余公里,在后来的几天里,这个县城的水、电、通讯和通向外界的道路完全中断,成了地震中的孤岛。
地震打乱了何有信花椒销售的所有计划:他本来预定在5月14日去上海参加家乐福的定货会。5月15日,何有信从县城出发,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步行回自己在沟口乡的家。在随后的半个多月里,何有信把自己的家变成了“沟口乡花椒协会接待站”,烧水煮粥救助过路人。当时,从九寨沟陆续有游客步行逃生而出,接着,山上的居民、军队、志愿者和救援人员也络绎不绝经过这里,“大家都跟难民一样”,何有信说:“我总得做点什么。
就在那段时间,世界自然基金从黄龙一线送进茂县近10万元的帐篷、药品和收音机与手电等物资,由何有信带着花椒协会的人冒险开车到海拔2000米以上的几个村子去代为分发。一路上,何看到羌族椒农祖辈居住的房屋已经在这场大地震里大片垮塌。对这些人来说,最现实的问题是,如果2008年的花椒卖不出去,就没钱买材料重建家园。但生产自救也要有条件,地震后山区阴雨连绵、地面塌陷,当地人靠晴天在大片空地晾晒花椒的传统办法行不通,只有用加工设备烘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何有信向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申请了生产自救资金,购买了60台花椒烘干机和10台发电机,还找到了晾晒花椒的防雨布。等到7月底,花椒进入传统采收季节时,花椒协会已将这60多台机器全部放到了会员集中的花椒生产大村,并且做好了相关培训。随后何有信又冒险上山,以每斤高出市场3元的价格收购了椒农的花椒,在家乐福继续办起了花椒展销节。为了帮助灾区,家乐福也打破惯例,预付了80%的货款——这对很多灾区椒农而言,是震后的第一笔大宗收入。
2008年,通过家乐福遍布全国的100多家门店,花椒协会卖出了34吨花椒。椒农景世花笑着说:“往年我卖花椒,年收入最多六、七千块钱,今年至少一万块。”
WWF项目经理李叶: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社区做替代生计工作,不仅仅是给钱给技术,也时时刻刻在考虑如何让老百姓的生计得到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对自然资源的压力。花椒协会的成长是一个很好的三方共赢的范例-农民协会、NGO和企业。该协会也是5.12地震后茂县椒农灾后生产自救过程中重要的领导者。接下来,花椒协会将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帮助更多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的老百姓。我们坚信,WWF携手花椒协会,能有效地实现保护与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