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间公益的兴起:公民社会三十年

 

 

 

        1993年6月5日,在北京被污染的护城河边,一群环保主义者在户外召开关于自然之友的成立大会。在当时,一个民间组织提出环境保护议题,成员对社会开放,彼此之间平等交流,这些都令人耳目一新,而当时可能也没有多少人想到,这些手法都成为未来中国NGO的主要工作方式。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中国的精英主要关注经济的转型和政治的改革,而对于社会的发育并没有太多关注。在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的社团爆炸,才有知识精英开始探索以社团等方式来推动公民思想的传播,他们兴办学校,组织论坛,推动出版,提供政策建议,这些公民社会的行动对于知识界影响深远,不过因为有较强的政治化倾向。由于众所周知的风波,这些公民社会的努力遇到很大的挫折。

  九十年代是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公民社会出现了三方面的发展图景。一是中国的知识精英开始在社会发展领域继续公民社会的努力,这些议题逐渐脱离政治,而集中关注在民生和发展议题,例如环保、扶贫、教育、性别等多多方面议题的讨论和实践,都有公民社会组织的参与。二是随着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国际的发展机构、国际NGO以及基金会也纷纷进入中国,他们的到来推动了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以及公民社会话语的传播,不仅如此,第三幅图景的作画来自众多的民间志愿者。普通的市民开始组织各类的志愿组织,开展相关的志愿活动,这类志愿活动既有社会服务的传递,也有各类的依法维权活动,比如维护消费者权益、拆迁户权益等,这些维权活动虽然看起来政治上敏感,但是实际上这些维权者基本是依法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权益,而不再直接挑战政治权威。可以说,在九十年代,中国公民社会呈现出慈善化和公益化的趋势,公民社会因为将话题集中在民生和社会发展领域而获得了很大的空间。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公民社会逐步走上历史舞台,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大趋势,不但政府的有关部门认可了NGO的作用,而且国家关于和谐社会的战略事实上默认和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而且民间公民意识的普遍觉醒,使得公民参与公民社会组织及其集体行动的热情逐渐积累。这种积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紧急救灾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现,志愿者及其公民社会组织逐渐成为社会发育的重要的动力,它逐渐改变了在社会生产领域,政府主导的一边倒局面,而且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专业人士、政府官员等主流阶层的加入,并且第三部门的话语也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可以说在慈善和公益领域,公民社会社会服务作用已经得到各方的肯定。非公募基金会的兴起,NGO之间的合作,社会企业的兴起,志愿者的主流化这些都标志着公民社会正成为一股潮流,悄悄地改变原有的政府-民间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而逐渐走向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三元合作和制衡的结构。

  在这三十年的公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的动力在推动着公民社会依旧可以在现有的中国政治经济结构中破土而出呢?首先这和政府职能的转换以及社会问题的突现紧紧相关,在原有的社会体制中,政府转移出的社会职能一直缺乏相应的社会载体,基层政府难以负荷,而社会组织的出现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中国很多草根NGO的兴起都因为这样的社区需求而土生土长出来。

  国际发展工业的进入和全球公民社会的传播也推动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国际发展组织在中国扶贫工作方提供了重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它们在支持过程中,也将国际上推行的政府和公民社会合作的机制带入了中国,同时很多国际NGO以及基金会也将相关的公民社会的话语带入中国,在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逐步让中国社会融入国际社会的潮流之中,虽然政府也有颜色革命的担忧,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大多数的国际NGO都是基于自身的使命扎根社区,切实解决中国的民生和社会发展问题,并不挑战国家权威。它们也同样影响和带动中国本土的NGO的成熟和专业化。

  但是更重要的动力来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的公民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公民在出现社会问题的时候不再一味依赖政府或者抱怨政府,而是自己行动起来,主动地寻求问题的解决。肝胆相照和血友病协会都是这样应运而生的自助和互助机构。这种公民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成为公民社会生产的最持久的动力。今天,社会各阶层的公民都进入公民社会领域参与民生和社会发展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公民不再仅仅理解为权利的维护,也被理解为责任的履行和参与的精神。正是这样的公民意识不断地培育出社会的自组织和公民的行动。

  这三种持续的动力使得公民社会在今天成为一种潮流,不过虽然政府和公众逐步接纳公民社会公民社会组织也突然发现自己正处于新的历史阶段的十字路口,这里有机遇,也有挑战。公民社会组织的政府接受性仍然不稳,很多公民社会组织由于大量资金的进入,很容易受到资助方的干预,而成为政府或者国际组织的附庸。而更大的威胁的是,公民社会组织由于过快的职业发展,本身的志愿文化还并不牢固,公民社会还缺乏能够与中国人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公民美德基础。

  对这种公民美德基础的寻找,正是对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寻找,这或许是这个变革年代,公民社会对中国发展的最大贡献。今天的中国公民社会已经成为各种思潮和各种权力角逐的角斗场,幸运的是,这里的角逐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和平的撞击。公民社会的发展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但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行动者加入进来,它也注定不会放弃。它是一场浩浩荡荡的运动,它正在成为新的社会部门。,它已经无法阻挡, 它正在塑造一个新的中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兴起  兴起词条  公民  公民词条  公益  公益词条  民间  民间词条  社会  社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