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推动社工服务本土化发展

      

鼓起勇气,我的发言很好的!天元镇小学社工

 

        作为灾区抗震希望学校的社工之一,黄小娟现在是四川广元市东城实验学校的一名专职社工,她长期驻点为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专业服务。但是,成为专职社工还是今年的事情,之前她只是作为志愿者为灾区提供服务

  说起志愿服务和专业社工服务的不同和感受,黄小娟说:“志愿服务更多的是感性的、凭着一股热情去做事情,但是专职社工就不同了,更注重项目的延续性发展,比较理性化、本土化。”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中国社工教育协会联合实施了“抗震希望学校社工服务项目”。自去年9月以来,项目已经开展了两期,来自12所高校社工系的老师和学生共107名计200人次社工,为广元和德阳两个灾区的9所学校、20676名学生、1030位老师提供了直接服务

建立长期的社工服务队伍

  黄小娟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05级社工专业的学生,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急切地想为灾区做点事情,于是她加入了抗震希望学校社工服务项目,成了一名志愿社工。“那个时候作为志愿者,经常工作到了忘我的境界,加班到半夜两三点是经常的事。”黄小娟笑着说。

  当时在灾区志愿中流传着这么两句话,“工作就是生活”、“震不垮的四川人,累不跨的社工人”。黄小娟就是被这样的一股信念支撑着。但是,到了服务的后半期,“就出现了服务枯竭的情况。”黄小娟说,从精力到专业知识,都感到力不从心。

  2009年3月,抗震希望学校社工服务项目第二期服务开始,黄小娟不再以志愿者的身份做服务了,而是变成了一名专职社工。“我开始认真思考项目的延续性发展,将工作和生活分开,合理地安排工作量。”黄小娟说。从这学期开始,她对项目和服务有了理性的思考,“社工服务以社会责任为动力,而不是单纯的奉献爱心,更多的是一种职业的选择。”

  从那时开始,黄小娟开始探索和思考学校本土化的社工服务模式。“我现在感觉社工服务越来越步入正规化了。”虽然目前在服务中遇见了很多困惑和难题,但是,黄小娟说,“最大的限制和困惑是专业知识的不足。”

  与黄小娟一样,很多社工开始思考如何将社工服务本土化、进行持久有效的服务

  南都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说:“以前的社工到学校服务,和学生的信任关系刚刚建立起来,但服务也结束了,志愿者要走了,学生舍不得,就开始哭。”这种情况其实对于社工服务的持久性、对于学生都是不利的,南都公益基金会开始探索建立本土的长期的社工服务队伍。

  但是,建立长期持久的社工服务,就需要资源的支持。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顾晓今认为,服务性的项目在筹资问题上面临很多困难。“因为服务性的项目成果不像是建一个学校一样,一下子就有个房子立在那里能看到,因此很难动员捐资方,而政府又没有投入,只能依赖社会的捐助。”

  因此,顾晓今呼吁政府应该拿出财力支持社工服务,她说:“作为职业的社会工作者,得有平均水平的薪资让他们过上普通人的生活。”据了解,香港的社工服务机构有50%以上是由政府出资支持的。

从制度层面推进学校社工建设

  据黄小娟介绍,社工在广元和德阳的社工驻点学校开展学校社工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个案服务(以学生为主)、小组活动(以班级为主)、主题班会活动(以讲座、参与互动、文艺表演为主)、社工周报(面向学生、家长和老师)、小信箱服务等。

  孙天娇是来自青岛理工大学的一名社工,她进驻广元市宝轮二小后,组建了一个名为“爱之翼”的合唱团,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意识。但是,被选择到合唱团中的学生有的五音不全、有的根本不会唱歌。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学校老师向萍说:“我给孙天娇提建议了,说有几个孩子不会唱歌,不应该选择他们。”但是,孙天娇并没有采纳向萍的意见,对此,向萍说:“我当时很有点不服气,还抱着看她笑话的心态,心想她的合唱团肯定会搞砸了。”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向萍在学校中忽然听到合唱团优美的歌声,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当时跑过去问天骄她是怎么培养这些孩子的,后来我明白了,我看问题的角度跟社工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老师的角度就是选择那些会唱歌的、有天赋的学生进合唱团,但是社工的角度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发展,帮助每一名学生,关爱每一名学生。

  “社工和老师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社工参与学校的服务对教育有很大的冲击。”顾晓今说。

  近一年来,社工积极融入当地学校,了解师生需求,以需求评估入手,创造出了“以学校服务为本,以学校辐射社区”的工作模式,对学生开展了生命教育,提供学习生活适应、团队成长服务社工还关注特殊学生和震后受灾严重的学生,缓解灾后造成的客观障碍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发掘学生自我肯定意识和自我管理与组织能力。

  一位来自广元市东城实验学校的老师说:“以前对于社工是不了解的,他们具体做什么我并不清楚,但是看了我们学校专业社工服务以后,我就非常感兴趣,希望能把社工工作融入到教学当中。”

  顾晓今说:“项目已经持续了一年,成效是非常显著的。”社工项目坚持提供高品质的专业服务的项目特性,受到了当地学生、老师和家长的欢迎,也得到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同。

  但是,顾晓今认为,“现在有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是社工,在社会上传播相关社工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情。”而且,社工服务对于社会的进步是非常有帮助的。“应该在制度层面推动学校社工的建设。”

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

  抗震希望学校社工服务项目开展至今已经快一年了,该项目为灾区学生、教师和家长恢复心理健康和生活重建提供了专业帮助和指引,将社工服务辐射学校周边社区,为灾区的社区重建提供专业帮助。

  去年12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凤芝到广元和德阳参与项目的一期评估,评估该项目是否满足了需求,是否提供了服务,用了什么方法和理念,目的有没有达到。

  “我们通过评估发现,提供的项目与需求的匹配程度是相当高的,有超过九成的学生对服务满意,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项目极好。”马凤芝说,“学生对这些服务很需要,对于服务的感受有90%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

  马凤芝认为,社工项目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不仅提供了经验,还对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项目还弥补了灾后人手不足的问题,缓解了师生震后焦虑的状态,带来了精神支持。”马凤芝说,“该项目突破了传统的救灾模式,除了注重物质帮助外,更重视了精神方面的帮助。”

  该项目之所以能成功,马凤芝认为,首先是突出了社会参与的理念,“该项目没有服务的主体和客体,而是伙伴关系。”其次,采取了发展优势的理念,强调了人与环境的整体发展。最后,服务满足了需求。“目标定位很准确,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持续三年,采取1+2+3的模式,即负责项目的高校督导1名、每个学校站点2名社工、外加该学校老师3名,由6个人组成团队推进服务

  刘洲鸿认为,要使社工服务本土化、长期化,就要建立社工服务机构。虽然社工服务机构有很大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发展的道路上仍有困惑。“如果要成立社工服务机构,首先是突破机构的注册问题,其次是机构的可持续性的问题,希望政府能购买服务。”刘洲鸿说,“高校的支持也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一线的社工成长的问题。”

  在资源支持方面,刘洲鸿希望能推动企业与基金会灾后重建资源对接,以推动本土社工服务机构的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推动社工服务本土化发展  社工  社工词条  本土化  本土化词条  推动  推动词条  发展  发展词条  服务  服务词条  
公益

 Eventbrite for C...

  你可能听说过Eventbrite,它是为各种活动提供售票服务。但是最近,Eventbrite为非营利组织拓展了一项服务,“Eventbr...(展开)